随州论坛

标题: 人才赋能“稻”路飘香 ——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随州弘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肖保新 [打印本页]

作者: 随州日报    时间: 昨天 16:00
标题: 人才赋能“稻”路飘香 ——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随州弘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肖保新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滕锐 通讯员 夏洪存
  编者按:乡村振兴产业是核心,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我市深挖人才第一资源,培养了一批农业专业人才,现有在册乡村振兴人才37470人,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为选树典型,引领更多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广阔天地,即日起,《随州日报》连续推出“领头雁 兴乡村”系列乡村人才报道,讲述他们的“三农”故事,敬请关注。

  在广袤的乡村田野间,一场由人才驱动的乡村振兴变革正蓬勃展开。人才,已成为随州“三农”发展的核心动力,勾勒出一幅充满希望的崭新图景。
  肖保新,便是这场变革中的典型代表。2008年,他毅然放弃城市的发展机会,回到随县安居镇,投身农业创业浪潮。当时,他带着年轻人的冲劲,流转235亩土地,投资20余万元成立爱国粮食专业合作社,满心期待在农业领域大展拳脚。因缺乏水稻种植经验,他第一年就遭受重创,18万元资金血本无归。可挫折并未打倒他,肖保新积极向农业专家、种粮大户请教,整日泡在稻田里钻研种植技术。终于,他在第二年实现盈利3万多元,成功迈出第一步。他的经历,是无数农业创业者成长的缩影,展现出人才在农业领域摸爬滚打、积累经验、逐步成长的艰辛历程。
  后来,肖保新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最多时流转土地近5000亩,成为当地种粮大户。然而,2017年一场大雨突袭而来,让他意识到单打独斗难以抵御风险。于是,他联合23家合作社、农场和企业,成立全市首家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创新推出“全程托管+双向订单”服务机制,实行统一管理、作业、农资供应等。如今,联合社固定资产达5000万元,流转土地42690亩,带动1.2万户农户,服务面积超4.5万亩,有力推动了当地现代农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彰显出人才整合资源、创新发展模式的强大能力。
  为让农产品更具竞争力,肖保新踏上异地“取经”之路,四处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同时,他积极与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引入前沿农业技术。2020年,在全市发展“两香一油”的政策推动下,他确定“野香优”“又香优”主推品种,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签订3.3万亩“双订单”优质稻种植合同,为农户增收近1300万元。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农产品品质和效益,还激发了农户种粮积极性,有效解决土地抛荒问题,成为人才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促进乡村发展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肖保新并未满足于现有成绩,继续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径。他成立随州弘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周边5个乡镇提供农资供应、技术推广等综合农事服务,节约劳力20.7万人次,助力农户降本约2750万元,亩均增效350元。新建社会化服务示范基地,完善粮油全产业链条,打造智慧生态农场,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吸引大量游客,带动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肖保新的成功并非个例,背后是市农业农村局在人才工作上的持续发力。2024年底,全市农业生产经营人才达18505人,高素质农民数量持续增长。我市建立完善了乡村振兴人才数据库,涵盖各类农业人才,为精准管理和培养人才提供依据。2024年,通过多种渠道培训各类人才1560人,争取大量专项经费用于人才培养和发展。
  我市积极搭建人才展示平台,新增510家农业科技示范主体,鼓励科技人员服务基层并获取合理报酬,组织农业人才参与各类活动,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在深化市校合作方面,与高校合作引进专家团队,开展科学试验和技术指导,培育了大量专业人才。我市还积极促进人才交流,向外输送技术和人才,宣传本地特色农业产业,吸引外地人才参观学习。
  如今,在肖保新等一批优秀人才的带动下,随州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欢迎光临 随州论坛 (http://www.szbbs.org/)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