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文学沙龙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5025|回复: 0
收起左侧

追看电影的那些岁月

[复制链接]
楼主

特约记者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4 14:42
  • 签到天数: 27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7-10-30 22: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本帖最后由 无悔红烛 于 2017-10-30 22:52 编辑

                      追看电影的那些岁月

           你可知道上个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农村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们,过着怎样的文化生活?那时还是大集体,计划经济占统治地位,整个社会不只是物资极度匮乏,一律实行凭票购物,人们的精神生活犹如千里荒漠,很难见到一片文化绿洲,一台收音机成了少数人了解外界信息的奢侈品。因此,看免费电影成为很多庄稼人难得的”精神大餐“。


           在那个年代,绝大多数家庭每逢婚丧嫁娶、添丁进口、参军考学等事,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放场电影是当年时尚和流行的做法。那个时候,电影事业在农村正处于”黄金时代“,我和小伙伴们不辞辛苦四处奔波,看了不少电影,诸如《渡江侦察记》、《三进山城》、《洪湖赤卫队》、《英雄儿女》、《地雷战》、《地道战》、《青松岭》、《闪闪的红星》、《春苗》等国产片,还包括朝鲜拍摄的《卖花姑娘》等极少数的外国故事片。虽说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电影的内容如今只记得一些梗概,细节已模糊不清,但当年到处追看电影的情形,依然会时时如梦般浮现在自己的眼前。


           那时,土地还没有承包到户,大人们要“抢”工分挣口粮、挣钱,因而总有干不完的活,白天他们劳累一天,晚上没有多少雅兴去欣赏电影了。看电影是我们这些不知愁滋味少年的最爱。以我们所住塆子为圆心,以二十里为半径画圆,圈内各处都是我们看电影的范围。大家都乐于收集这方面的信息,只要一个人从某种渠道获悉某处放电影,就会激动地奔走相告,在很短的时间内,全塆子的小伙伴们都知道了消息。不管是战斗片还是政治片、情感片,大家都会结伴而去,不会错过观看良机。如果你不去,第二天别人津津有味地复述电影的情节,你只能干瞪眼,那多没面子呀!


            在小伙伴中,那个最爱看电影的人往往不由自主地成为我们的召集人或队长 。根据电影放映地路程的远近,我们出发的时间也不相同。很多时候,夕阳西下不久,我们匆匆吃过晚饭,队长一声吆喝“看电影的走了”,电影粉丝们迅速从家中出来集合。电影虽爽心悦目,但肠胃们不买它的帐,还是凭饭菜来慰藉它们。有谁家的大人因事烧火晚了,来不及吃饭的小伙伴就端着饭碗边走边吃。吃完了饭带着空碗不利索,就将碗找个有标志的地方藏起来——--路边的树蔸边或电线杆旁,等回家时再去取。若逢夏天,藏碗者弯腰急忙去取碗时,时常会惊叫一声,感觉有什么液体喷到手上凉凉的。原来是惊吓了以碗为家的青蛙,为了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它使用了逃离危险的杀手锏——撒尿法,和壁虎断尾自救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遇上一条毒蛇蛰伏碗中或旁边,你取碗时招惹了它,它一口咬住你的手指或手掌,那就惨到家了。幸亏吉星高照,印象中还没有人遇到如此倒霉的事。


            通常,走在去看电影的路上,大家兴高采烈,时走时跑,时说时笑,还有的哼着跑调的半截歌儿。有时还讨论当晚的电影是否精彩,甚至展开丰富的想象,根据以往的电影情节,天马行空的猜测待看影片的大体内容。当年的电影都是在露天地放映,少有在室内放的。当事人在塆子找块稍平坦宽阔的地方,间隔适当的距离栽两根六七米高的木杆,方形雪白银幕的四角被绳子系牢,然后分别绑在两根木杆的上下方,以备投影之用。如果不想栽木杆儿,也可以将银幕展开挂在房屋的山墙上,四角系牢。在离银幕合适的位置摆放一张书桌,上面放电影放映机,这里是看电影的最佳位置,还可以欣赏放映员如何操作。很多时候,我们到了电影放映地,“黄金地段”都被本塆子的人占领了————近水楼台先得月,他们还都有凳子坐呢。外村的人去晚了,只能”偏席“伺候。遇上前面的观众挡住了视线,就会有人上树坐在树杈上,或坐在附近的柴堆上、院墙上,不放过一切可以抬高自己位置的资源,以达成目的。有时场地过窄,容纳不了众多的看客,有人迫不得已去幕后看,银幕背后的画面没有正面清晰,银幕上的字是反的,有些影响观看效果。


            每次到外村看电影,去时一般天未黑,大家走前走后都不在意。在回家时,若遇上一轮明月在高空将皎洁的银辉慷慨投向大地,行路人的视野看得较远,大大减轻了我们的恐惧感;如果是月隐星匿黑咕隆咚的夜晚,走在路上可就有些纠结了:走在前怕有狼,走在后怕有虎,都扎堆挤在中间走,大家踵接肩摩,乱作一团,都不想当开路先锋和断后英雄。此时,再有促狭鬼怪叫一声“没下巴的鬼来了”,小伙伴们更是毛骨悚然,心如小鹿在乱撞,恨不得胁生双翼,腾空而起;或是杂乱的脚步声与喧哗声,惊吓了夜宿路边树上鸟的好梦,它冷不丁“扑棱”一声,带着不满的怒鸣,另寻枝柯投宿去了;再或遇上一只夜游的兔子从前路倏然而过,这些情况都会让我们当中的胆小者惊叫不已,以为遭遇魑魅魍魉,汗毛竖起。其实都是自己吓自己而已,那种“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的潇洒与淡定顷刻荡然无存,男子汉们坚强背后的脆弱此时暴露无遗。


           有时雨后去看电影,夜行在路上,深恐一脚踏进水坑湿了鞋,大家都小心翼翼地择路而行。但总免不了有人的判断思维瞬间“短路”,一脚踏在亮白处,殊不知暗夜下的亮点恰是水镜之光,结果湿了自己的鞋,还殃及他身旁人的衣裤。不留心踩着水,鞋子纵然灌满水,脚受冰凉之罪也是暂时的,回家换上干鞋子,第二天再将湿鞋子洗干净晾干,问题就圆满解决了。如果在人生的路上,不能慎独,突破底线“湿了鞋”,轻则会有声名扫地之虞,重则会在铁窗中忏悔余生!诱惑面前,筑牢底线不易,敬畏之心可贵啊!


            看电影本事儿时最幸福的时光,但在这个时间点上,一些闹心的事也会不期而遇。譬如有电影的那天晚上,眼见乌云横亘长空,就要下雨的样子,我们也难以忍疼割爱,仍抱着侥幸的心理奔向电影场。有时,天公成人之美,电影放毕才下;有时,人们的观兴正浓,大雨毫不客气地从天而降。放映机被早已准备好的雨伞罩着继续工作,观众惊得四处躲避:或栖身大树这把绿伞之下,或站在屋檐下,歪着头盯着银幕,大有“播放不停,观看不止”的精神与气概。等回到家中如落汤鸡也无怨无悔。还譬如,任何社会和时代都有不珍爱和平的“社会精英”,为刷存在感,非弄点新闻不可。有人为了挑起事端,谩骂别人遮住了自己的视线,或者无需什么理由,就是看着你不顺眼,双方一言不合就将电影场变为逞凶斗狠的舞台,一时凳舞砖飞,脸伤腿折,吓得看电影的人如避瘟神,一哄而散,谨防城门失火——殃及鱼池。若不幸被误伤,必是“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的结局等着你。直到势弱的一方落荒而逃,一场格斗才会按下暂停键,也许另一场更大的群架正在酝酿,会在下一个电影场上演。再譬如,少数春心萌动精力过剩的公子哥,赶场看电影是假,猎艳寻刺激是真。这些好色之徒,来到电影场贼眼滴溜乱转,寻找年轻俊俏的大姑娘、小媳妇。锁定目标后,就会慢慢贴上去,乘茫茫夜色,在人隙中扯人家的衣服,拽人家的辫子;更有甚者,摸臀袭胸,惹得佳人杏眼圆睁,桃口怒骂“臭流氓”。若现场无护花使者保驾,西施们只能悻悻地避之大吉!这些理亏的贾瑞之流也不敢太放肆,也只能去别处释放邪气!


           那时,放映员在农村很“吃香”,特别让人心生羡慕。在一年四季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眼中,放电影是一项既轻松又体面的工作。他们来到农村放电影,被大家尊为“上大人”,生怕招待不周,惹恼了他们,在放映中使绊子,佯说放映机或片子有问题,中途罢工,让众人望机兴叹!尽管那时大家的生活都很艰苦,但招待放映员们的主人,总是想方设法让其能“吃香的喝辣的”。有次,大队出钱放电影犒劳社员。吃派饭的放映员可能没有享受贵宾级的待遇,心中不爽,正好坐在放映员身旁的一位大老爷们放了一个响屁,放映员借机发牢骚:我吃南瓜就没有打屁,你凭什么放臭气?”引得周围的人捂嘴窃笑。那时,一日三餐吃大米干饭、白面馍馍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美食;煮南瓜款待他的怠慢之情,此君当然耿耿入怀了!真是应了“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这句老话,当年被认为是穷人果腹度荒的南瓜,如今成为城里人趋之若鹜的美味,称道其绿色保健,人们观念变化之快真让人喟叹再三!现在的食品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只是安全疑虑令人入口前踌躇良久。从缺乏食品填充辘辘饥肠到食品琳琅满目不敢率意而吃,造成当前的尴尬局面,折射出人们的心中过于看重什么,又过于轻视什么呢?值得每个人思考、反思!


            当年农村放电影,并不像城市中的电影院那样准时,放映时间的随机成分很大。可能是为了节约放映成本,或是为了提高片子的利用率,一般附近的两个放映点的片子交换放映。记得有次当时的乡政府计划在其附近的学校操场放两场电影。先放的影片名早忘了,说下一场放根据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改编的电影,人们对其十分期待。几千观众在操场等啊等,好不容易捱到深夜十二点,影片不知从何处才送到我们这个放映点。几个小时的等待得到超值的慰藉,电影《红楼梦》真实直观的再现了当时社会的风土风貌,四大家族的华堂美楼、锦衣玉食,令我们这些只见过芒鞋葛布、茅庐破瓦的农村娃大开眼界,这世上还有如此富贵人家啊!我们这类看热闹的观众,无法从艺术的角度与高度去品赏演员们的精湛表演及电影所要昭示的主题,但电影中豪华气派的场景,让小伙伴们充满幻想的心躁动着,憧憬着。


            当年, 我们得到何处有电影的消息大多是准确无误的,但有时也会得到虚假情报。有时,吃过晚饭与小伙伴们兴致勃勃地结伴去某地看电影。到了目的地,不见什么动静,碰到那个村里的人,人家见一群人如打狼似的,就问什么的干活?答曰看电影。那人一脸蒙逼 :哪儿有电影,我怎么不知道?这时,轮到我们这群人一脸讶 然:怎么xxx说有电影呢?谁道听途说害得我们这群“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的人,如同“麻雀落到粗糠上——空喜一场”;也许是有人恶作剧,故意耍人取乐 ,谁也说不清。唉!只怪那时通讯不发达,消息无法得到验证。如果是现在就不会出现这种窘况,一个电话拨到熟人那儿,什么情况都清楚了。


             如今一部智能手机在手,开通流量,随时随地要什么有什么:新闻、段子、心灵鸡汤、电影电视、游戏、戏剧、体育比赛、相声小品、购物、qq、微信、微博、美篇。。。。。。人人都成了低头族,人人患有严重的手机依赖症,人与人近在咫尺,心却隔得很远。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中国的近视和颈椎病等患者会大幅度攀升。想想万能手机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赐予手机党一些难以克服的弊端,现在还挺怀念那段追看电影的岁月。在黑沉沉的夜幕下或在如银的月光下,小伙伴之间边走边无障碍的交流,丈量阡陌小道的双脚虽然很辛苦,但眼睛与身心在欣赏电影时却很快乐,很幸福!
    返回文学沙龙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