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文学沙龙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3876|回复: 0
收起左侧

邱雪梅(原创)|明朝著名宰相与何店镇的渊源一

[复制链接]
楼主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9 22:54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9-11-15 20:52: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明朝宰相何宗彦父子与何店镇的渊源文|邱雪梅
    随州的历史名人很多,炎帝神农、隋文帝杨坚、大夏皇帝明玉珍、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殊不知,何店镇还出了明朝著名宰相何宗彦,而何店镇的名字就是因何氏父子的名望而传承至今。何宗彦的父亲何思泉是明代忠臣,祖籍江西金溪县,后迁至随州。何思泉曾任翰林院编修,对医学也有研究,有医学专著。相传,何思泉因被奸臣所害而被误斩,皇帝获知真相后,为其平反,并追赠为“少傅”,特令将其厚葬。得知头部失踪,又下令划拨黄金百两,铸造了一个金头,让其全尸而葬,并赐大量陪葬品。现在何店镇仍然流传着“金头玉葬”的传说。《随州志》记载:“赠少傅何思泉墓在城南三十里何家店”。现何店镇粮管所仓库处,上世纪60年代时还有一个石碑,上面刻着“明皇勒赠翰林院编修文林郎思泉何公墓”碑文。何宗彦为明朝著名宰相,曾辅佐三代国君,而其父也被追赠“少傅”,父子皆为翰林出身,且先后入阁为宰辅之臣,参与朝政治理,“父子两学士,一门两帝师”,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何氏父子当年的风光和荣耀也是可以想见的了。关于何宗彦的父亲何思泉,史书鲜有记载,但是何宗彦却被写进了二十四史之一的《明史》,成为明朝两百多年历史中一个鲜活的人物留存于世。
    《明史》对何宗彦的人生轨迹记述得非常清楚,我们不妨参照当时的历史重新梳理一下:1559年,明嘉靖三十七年,何宗彦出生在江西书香门第之家。那时候,科举考试是文人进入上层社会的唯一通道。何氏家族一向重视教育,严厉督促子弟读书,历代科举入仕者不断。而随州自唐代以来非常重视科考,城内设有州学,城东设有阴阳学,城东南设有医学等学馆,学风很盛,类似于现在的大学城,出了很多类似于欧阳修、陈寿、傅凤翔、童寅、宗彝这样因科举而入仕的人。很多外地来的文人,到随州求学备考。我们从韩愈的《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黄庭坚的“诗到随州更老成,江山为助笔纵横”、杨士奇的《送刘朝宗随州学正》等诗句可窥见一斑。明万历四年,17岁的何宗彦随父亲何思泉迁至随州,入随州籍,潜心学习,备考科举。1595年,万历二十三年,36岁的何宗彦以随州籍的身份考中进士,授官詹事,为太子讲学。1614年,万历四十二年,55岁的何宗彦升任礼部右侍郎,掌管吏部事务,后升任左侍郎,代理礼部事务。此时,历时十五年之久的立储之争终于有了结果。在何宗彦以及众大臣的请求下皇长子朱常洛终于被确定为太子。朱常洛是明神宗长子,因为生母身份低微,一直不被皇帝喜欢,一直想让最宠爱的郑贵妃的儿子当太子,直到“廷击案”后,朱常洛才立为太子。郑贵妃生的儿子、福王朱常洵不得不搬往封地河南洛阳。但郑贵妃与朱常洵提出要拨庄田四十万顷。何宗彦为此多次上疏驳斥,万历皇帝不听,仍然在全国拨四十万顷田粮收入归朱常洵。这一年,太子生母王贵妃亡故,万历皇帝把她当普通妃子埋葬,何宗彦又上疏为王贵妃力争。何宗彦上疏说天下怀疑陛下薄待太子已经很久了。太子处于被轻视的地位,建议改善太子待遇,万历皇帝不听没有采纳。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冬,皇宫隆德殿发生火灾,何宗彦又向皇帝提出通下情、修废政、补缺官的建议。当时神宗不视朝政已30余年,诸事交给贵戚、近侍,何宗彦不与他们结党营私,仍忠于职守,不断奏本。1617年,万历四十五年,皇长孙16岁依然目不识丁,因皇帝不喜欢当朝的太子,对皇长孙也是讨厌,一直不安排皇长孙读书。何宗彦又多次上疏,请求派人为太子讲学,万历皇帝仍不采纳。1618年,万历四十六年六月,京师发生地震,何宗彦又上疏重申通下情、修废政、补缺官三件事,皇帝长期不上朝,致使朝政废弛,衙门缺员太多,政务停顿,要求皇帝力行改正。1619年,万历四十七年秋,金军侵犯边境,明军三路败退,开原、铁岭相继失陷,沈阳危急,何宗彦奏请皇帝临朝共商兵食大计,又未被采纳。当年十二月,皇帝下令朝臣推荐内阁辅臣,廷臣都把何宗彦作为首选人物推荐,唯独吏科给事中张延登不署名,何宗彦未获通过。当时的御史左光斗、薛敷政、肖毅中均上疏皇帝,为何宗彦未入阁表示惋惜,而张延登同官亓诗教、薛凤翔多次上疏反对。何宗彦代理礼部尚书六年,为官清廉,为人谨慎,治事井井有条,事事以大局为重,多次直言进谏,在廷臣中声望很高。当时朝臣官僚之间私接朋党,朋党之间角逐对立,何宗彦不与他们结党,于是辞官回随。1620年,泰昌元年,神宗崩,明光宗朱常洛即位,皇帝派人到随州何宗彦的家中授予他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宰相)。1621年,天启元年,朱常洛崩,何宗彦还是不畏艰险,慨然进京就职,筹商军国要务。皇帝接连授予其文渊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等职务,当年何宗彦主持典试礼闱,为国家选录400名有识之士。1623年,天启三年(1623),何宗彦晋升为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少傅兼太子太傅、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宰相)。 1624年,天启四年正月,何宗彦卒于相位,享年65岁。皇帝赠太傅,谥“文毅”,由首席内阁大学士朱延禧撰写《太傅文毅何公墓志铭》。何宗彦著有《何文毅公集》(10卷)(崇祯十六年(1643年)刊印,藏日本尊经阁文库)和《何文毅春曹疏草》(2卷)。

    纵观何宗彦的一生,经历了万历、泰昌、天启三个朝代,是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但也是生不逢时,他辅佐的国君偏偏是明朝开始走向衰亡的皇帝:有在位48年却38年不上朝的明神宗朱翊钧、有小时被父亲厌恶,继位又差点死于“梃击案”,好不容易熬到登基,又被“红丸案”所累,做了一月皇帝便驾鹤西去的朱常洛,还有16岁还不识字,不爱江山只爱做木匠破罐子破摔的朱由校。何宗彦辅政三十余年,遇到的都是将大明朝带入低谷的奇葩皇帝,就算用尽全力也无能为力,但他依然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刚正不阿,顶着生命危险,一次次苦苦进谏,也算是为官的典范了。
    何宗彦死后葬回随州,他的墓在广水市马坪镇,现在原迹已毁。据清同治版《随州志》记载:“明太傅建极殿大学士何宗彦墓在州东五十里马坪港,其地已入应山,天启中副使李佺台题准孙振崇入应山县为守茔生员。”同治版《应山县志》记载:“何宰相墓有敕封太傅坊,在治西马坪会。”据说随州市博物馆家属院内保存有清代“明太傅何公故里”石碑。现存的何氏族谱清晰地描绘出了何宗彦墓地的面貌,墓地规模恢宏,青龙、白虎、飞马以及“十二生肖”石像守墓,石碑、石牌坊林立,让人对墓主人的尊贵身份顿生敬意。

    何氏族谱描绘的何宗彦墓地情形

            如今,何店镇何家享堂的遗址还在,有一条街就叫享堂街,大概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这条街的来历了。
    据史料记载,“何家享堂”的旧址位于何店镇街北面的粮管所仓库处,墓向朝东,依山临水,气势开阔,墓前有石鼎、石碑、拜石等,两侧矗立石狮一对,威武壮观,目前仅有一对石狮子和几个石凳子存放于何店镇文化馆内。相传,明末清初,张献忠、李自成先后来随州攻城略地、大肆搜刮,就是冲着何氏家族而来。随着朝代的变更、战争的烟火以及文化大革命的破坏之后何家享堂已不复存在。几百年风雨变迁,当年相国府的风光和荣耀渐渐掩埋在历史的尘埃里。而只有何店镇这个名字,还藏着久远时代一代宰相的余温。何店镇原名“何家台”、“何家店”,都是以何氏命名,民国年间曾将何店改名“文毅乡”(文毅是何宗彦的谥号)。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曾为贬谪在随州的散文家尹洙在随州搭建的尹公亭写过一篇《尹公亭记》,其中写到“然而有表其闾,名其乡,欲其风声气烈暴于世之耳目而无穷者,所以与人同其好也。”意思是说用一个人的名字作为乡的名字,是想让君子的美名、风范、气节、功业显现在世人的面前,永无止境,获得后人的敬仰。从这个层面来看,何宗彦家乡的人一直沿用他的姓氏作为故乡的名字,以纪念曾经带给故乡无限荣光的一代名相,我想这也是家乡人对何宗彦最好的纪念吧!

    何店镇何家享堂仅存的一对石狮子

             江西金溪县琅琚镇上东漕村,何宗彦17岁以前生活的地方,村内一座保存完好的门楣嵌有“卿相里”石刻匾额。卿相里,顾名思义就是名臣重相的故里。想当年,随州的"卿相里"一定也是豪宅林立、牌坊相接,相当恢弘吧。  附:《明史卷二百四十列传第一百二十八》原文
    何宗彦,字君美。其父由金溪客随州,遂家焉。宗彦举万历二十三年进士。累官詹事。四十二年迁礼部右侍郎,署部事。福王之国河南,请求无已。宗彦上疏,言可虑者有六,帝不听。又屡疏请东宫讲学,皇孙就傅,及瑞、惠、桂三王婚礼。太子生母王贵妃薨,不置守坟内官,又不置坟户赡地,宗彦力争之。张差梃击慈庆宫事起,宗彦因言:“天下疑陛下薄太子久。太子处积轻之势,致慈庆宫门止守以耄年二内侍,中门则寂无一人。乞亟下张差廷讯,凡青宫诸典礼,悉允臣部施行,宗社幸甚。”不报。寻转左侍郎,署部如故。四十四年冬,隆德殿灾,宗彦请通下情,修废政,补旷官。明年,皇长孙年十三,未就傅,宗彦再疏力言。自是频岁恳请,帝终不纳。四十六年六月,京师地震。上修省三事。时帝不视朝已三十载,朝政积弛,庶官尽旷。明年秋,辽事益急。宗彦率僚属上言:“自三路丧师,开原、铁岭相继没,沈阳孤危。请陛下临朝,与臣等面筹兵食大计。”帝亦不报。宗彦清修有执。摄尚书事六年,遇事侃侃敷奏,时望甚隆。其年十二月,会推阁臣,廷臣多首宗彦,独吏科给事中张延登不署名,遂不获与。宗彦旋乞假去。御史薛敷政,萧毅中、左光斗、李徵仪、倪应春、彭际遇、张新诏等交章惜之,而延登同官亓诗教、薛凤翔又屡疏纠驳。其时齐党势盛,非同类率排去之。宗彦无所附丽,故终不安其位。 明年,神宗崩,光宗立,即家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天启元年夏还朝。屡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四年正月卒官,赠太傅,谥文毅。时人评说,何宗彦澡身浴德,正色立朝,淡于求名,拙于求利。死后,奉旨建祠,以示纪念。

        (注:本文图片和部分素材由何宗彦的后人何松礽先生提供)
    20191115_123433_1573822353121.jpg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返回文学沙龙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