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教育教学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2555|回复: 0
收起左侧

[教育新闻] “中国最牛中学校长”之一叶翠微

[复制链接]
楼主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7-8-22 11: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高考一共546人,清北51人,浙大183人,港大13人,港中文(深圳)8人,上海交大27人,复旦22人,中科大9人,国科大4人,人大7人,南大3人,上财9人。以上已有333人,占比61%……这是杭州二中今年的高考成绩单!

叶翠微校长自称“教育玩家”,很多杭二的学生离开学校多年后对他都念念不忘。学生们说:每年高考送考,他都会穿着红T恤,给学生加油。他的办公室里,也经常有学生敲门进去,和他探讨问题。

他的教育理念,很先进,也很朴素,比如:

o    做校长要敬畏天命、敬畏公理、敬畏常识
o    培养学生,要把学生当人、使学生做人、让学生成人
o    好学生,都是读出来的

这位自称为“教育玩家”的明星校长在即将卸任之际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教育启示?
§  教师管理:让“牛”老师成就“牛”校长

我们知道,无名师无以成名校。凡是在学科教学中有思想、有学术影响力、在学生和家长中口碑好的教师,我们就应该让他天马行空。

我校有一位化学特级教师,在一所学校一般只待三年,三年以后他就会选择其他学校。他1999年来到二中。

我发现,这个老师的确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教学风格,非常受学生欢迎;但同时又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老师。比如:我们开教师大会,他往往都要迟到几分钟,等等。

我们有些老先生很看不惯,说校长,您得管管。我说:如果有老师课上得比他漂亮,带的学生比他的学生成绩好,带出来的学生像他的学生那样,经常回来看他,对他有一种如父亲般发自内心的敬重,那么我允许这样的教师除了上课之外,天马行空。

一个现代的学校就是应该允许有个性、有特质、有才干的老师在校园里自由行走。

我觉得,在学校,我们不妨用校园制度、校园机制、校园文化来养一养这些“牛”人,让一个老师比校长“牛”,校长可能会沾一点“牛气”,没有教师的“牛”,就不会有校长的“牛”。
启示二:做教师,“拼名气、拼成绩”已无法被学生认可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自由选师后,究竟是什么样的老师受欢迎?有没有学生愿意走进你的课堂?这对老师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成长。

那些拼名气、拼高考和竞赛成绩,喋喋不休的老师,要赢得学生或许有困难。以前我们的老师,只需要把分数提上去,而现在的老师,要当学生的成长导师。

据观察,这几类老师更受学生欢迎:

1.有实实在在的干货,又特别爱护学生的;
2.充满青春的活力,有热情的;
3.有自己独特人格和气质的。
启示三:做家长,切勿迷信“虎妈、狼爸”的教育个案

现在网络上有不少“虎妈”“狼爸”的教育案例,我建议家长不要盲目痴迷个案。

不要把别人的成功案例套在自家孩子身上。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角色是“指导员”,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然后将这个闪光点放大,指引孩子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以兴趣为目标,释放孩子的天性,这才是最好的教育。

尊重学生的兴趣很重要,因为这个兴趣是发自内心的可持续的,家长可以把兴趣作为优势陪伴孩子一路走下去。

如果有一个稳定的生计保障的话,家长可以不妨胆子更大一点;如果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生计问题有一定压力的话,家长可以根据学校的一些教学要求完成学生的一种基本面的成长,有了一个好的学习之后再来寻找孩子究竟适合干什么。
启示四:好学生,都是读出来的



凡是在二中里走得稳稳当当的,都是书性极好的,都不是泡在题海里埋头做题的。阅读是有境界的。它不仅仅是层次,它还有境界。什么样的境界呢?



·        第一个境界,楼外楼境界,浅层次的阅读,满足最基本感官需求。



·        第二个境界,山外山,这是有点超然的,登高望远。有了山外山,很多人开始寻找天外天,这个时候山还是那座山,天还是那个天,但是到了这个层次,要用一种哲学的眼光去看待。



·        还有一层就是人外人。一个有阅读感觉的人,就要进入到有思想、有阅历、有深度的阅读,要回归人的终极问题。



·        最后是圣外圣。因为阅读而厚重,因为厚重而思考,因为思考而行动,因为行动而创造,因为创造而永恒。



我想提醒下我们的小朋友:



你们要有一份理性的认知,自己的阅读要不断地从第一层次向第二、第三、第四层次递进,你的阅读在什么层次往往就表明了你的社会地位会在什么层次。



我最后要分享的是我们读书的态度:读书要走向诗和远方。



书要嗅着读,根据自己的心情,认知,情趣选择书目,而不是盲目地把自己耗在书海里,他是遨游在书海里,知道彼岸在哪里。



第1个案例
这个“牛津”男孩,很会选玩伴

有个小伙子,张维加,2007年从杭州二中保送到北大,现在在英国牛津大学。他已经在 Science 杂志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近20篇高质量论文,并且在2012年成为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最年轻的会士。这个会士放在中国是什么概念呢?偌大中国大概也只有十来个人有这样的资质。

当年在二中学习的时候,他就是个学霸,也很有特质——他很会选玩伴。他选择的条件是:跟自己同寝室朝夕相处的话,你要每年至少读50本以上的经典书目,并且互相进行分享。正是在这样一个基于玩伴的高质量头脑风暴里面,他经常有些奇思妙想。

在高二的时候,张维加就向我提交了一本近20万字的论文,说的是生物进化的问题。我当年就是学生物的,但是当我看到他的论文以后,坦率地说我都不懂。

所以这样我就动了个脑筋,就给浙江大学招生办主任打招呼,看他能否给我找专家看看这篇论文。但此后一个礼拜、两个礼拜,直到一个月都没回信,我坐不住了,又打电话过去问,不知道那篇论文教授们看得怎么样了?对方沉默了一会,对我说了一句话:“校长,实事求是地讲,没有人看得懂。”

然后我又联系北大招生办主任,帮我找个院士看看。院士很快就给了答复,说张维加的论文基本上已经达到了本科生的水准。当然,他毕竟没有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还有一些瑕疵。他现在被英国人誉为八十年代以来最有学术潜质的中国人。

第2个案例
这个“伯克利”女孩,在跑步中悟到成长真谛

这个女孩叫刘雨中,今年 Science 杂志新年首刊封面文章的第一作者,是2009年从杭州二中出去的。她在材料科学方面很有见识,所以本科一毕业后,美国5所顶尖大学都希望她去做博士,她最后选择的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刘雨中在二中时,就是普通班里的一个普通的孩子。她喜欢跳健美操,更喜欢中长跑,经常能跑5千米以上。我曾经问她,为什么你这么痴迷于长跑呢?她笑着说:“我感觉到,在每一次长跑的过程当中,我能够挑战自己的生理极限。”

跑过长跑的人都知道,一般跑到四五千米的时候,会到达一个临界点,咬咬牙就过去了。但如果这个时候把脚步放下来,那么游戏就此结束。

那么这个孩子就是在二中的学习过程中玩体育,玩中长跑,在玩的过程当中找到怎样去认知自己的生理极限,从而又转化到自己的智力活动和学习过程当中,能够坚持坚持再坚持,最终取得学术成就。
第3个案例
这个“哈佛”女孩,就爱计算机

第三个人,也是个女孩,郭文景,她不仅颜值高,她还是哈佛大学2016年面向中国区招收的第一个本科生。

去面试她的招生官亲口对我说,郭文景是他们这么多年以来,在面试过程当中遇到的最难得的人才,“几乎完美”,他用了这样的词。

这个女孩靠什么打动了哈佛大学?当然她的托福考得不错,SAT也考得不错,但更重要的是,她的计算机可以玩到极致。

大家知道,中国父母对女孩的教育,往往期待的是——琴棋书画、气质、形象、形体。但是郭文景在小的时候,就有一种定力——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半天不动。

她父母问我说,校长,我们这个孩子这样一幅秉性,你觉得好不好?她父母告诉我,她在网上主要是阅读,痴迷于各种基于信息学的竞赛活动。

我说,好啊,就让她钻进去吧。从此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高二的时候,郭文景就作为中国信息学比赛的女生第一名进入到国家集训队,然后她又去美国参加比赛,成为全美的中学生里面的女生第一人。

那么我就想说,如果孩子对某一个学习领域有兴趣,或者说对某一个新的学习工具有感觉的时候,父母要理解,要支持,并且在支持的过程中慢慢提升其兴趣的层次,从爱好走向专注。

在专注的过程当中,迈入更高层次的学习,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因为郭文景喜欢电脑,很多美国的网络公司都已经提前预约了她,其中硅谷有家公司给她的承诺就是一个月薪水不少于2万美金,只要帮他们看看哪些软件有纰漏。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整个地球”。

只要我们的孩子有兴趣,我们的父母给他一个良好的支点,那么这个孩子就会有很大作为。郭文景现在哈佛大学,事实上全美最好的6所大学,比如说麻省理工、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等都曾给了她offer。

第4个案例
高考VS兴趣,这个男孩决心“以兴趣为主”


第四个孩子,俞家琛,他是浙江省新高考的第一代,面对着很多新的话题,新的挑战。2016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俞家琛同学取得一等奖。

可他在干什么?他整个学期几乎都泡在实验室里,做自己心仪的一个课题。他就觉得,为什么家里卫生间的异味不能很快被去除。我们往往用的是化学方法,那能否有生物的方法呢?

在跟他父亲沟通了以后,他几乎把家里面变成了一个实验室。这还觉得不过瘾,他让父亲帮忙在浙大借一个实验室给他,然后整整一个暑期泡在里面,将各种植物进行对比分析,最终找到了一个良好的配方,能够比较好地解决厕所里的异味。他凭此在今年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当中拿到了一等奖。

俞家琛的文化成绩并没有在杭州二中占到前5%,但是他身上有一个特质,就是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能够全身心投入。

在投入的过程中,他也要面对的各种压力,比如高考。可贵的是,他敢于在这些问题上做出判断,以自己的兴趣为主。正是如此,他才能够拿到奖项,也因此被一些知名大学提前锁定。
返回教育教学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