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社会民生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179|回复: 0
收起左侧

铸魂·焕新·共生 ——活化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随州实践

[复制链接]
楼主

随论超版

随论编辑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6-6 12:22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陈 云 通讯员 刘文玉
      炎帝神农开创农耕文明,曾侯乙编钟奏响礼乐华章,五千年文明积淀与两千余年青铜记忆在此交织,孕育出随州灿若星河的历史文化遗产。
      如何让沉睡的遗产“活”起来、让厚重的文化“火”起来?随州生动践行“挖掘内涵、创新表达、融合发展”,守住文化根脉的“魂”,赋予文化遗产新时代的“形”,更激活了城市发展的“势”,走出了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有机统一的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之路。
      铸魂:深挖精神内核,让文化根脉代代相传
      历史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始于其承载的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随州始终坚持,活化利用不是简单的商业开发,而是对文化基因的深刻解码与传承延续。
      随州是炎帝神农故里,炎帝文化蕴含着致力统一的团结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赓续历史文脉,随州连续17年成功举办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
      坚持“烈山问祖 华夏铸魂”主题,观礼乐演奏、听颂炎帝文,海内外华人在拜谒叩首中感悟炎帝精神,增强血脉认同和文化认同。寻根节将炎帝文化转化为连接全球华人的精神纽带,让炎帝精神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提供不竭力量,文化遗产从历史深处走向时代前沿。
      曾侯乙编钟,是随州另一张金字招牌。其独特的“合瓦形”造型,蕴含着礼乐文明“和”的核心理念。2016年在中埃建交60周年庆祝活动上,2017年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二次峰会上,2018年在首次中印领导人非正式会晤时……作为文化特使,随州曾侯乙编钟复制件多次在重要外交场合奏响,让世界听见了中华文明的开放与包容。博物馆里观展、看编钟乐舞等,随州让礼乐文化成为涵养社会文明的重要养分。
      深挖遗产背后的精神密码,古老文明在当代焕发生机。
      随州是治理文化高地,红色文化同样闪耀。在杨坚故居追寻治理智慧,在九口堰新五师纪念馆触摸革命精神,文化遗产展现最核心的精神价值,文化根脉代代相传。
      焕新:创新表达形式,让文化遗产融入生活
      如果说挖掘内涵是活化利用的“根”,那么创新表达就是让遗产“活起来”的“翼”。随州打破“文化藏于馆、遗产锁于园”的传统局限,运用科技手段与现代理念,赋予历史遗产新的呈现方式,让古老文化从尘封的典籍史册、从博物馆的玻璃柜中走出,贴近大众、融入日常。
      升级改造后的随州博物馆,文化表达更加科技范。走进随博大厅,脚踩地面压力屏装置,前方墙面变成裸眼3D巨幕,青铜重器仿佛“破壁而出”,顶部天幕呈现星宿图,地屏流动曾国青铜特色纹样。数字VR体验项目《穿越青铜纪·遇见曾侯乙》,让游客瞬间“穿越”到曾侯乙的王朝,“现场见证”编钟诞生。科技赋能让文化体验实现突破。
      炎帝神农景区推出56个民族服饰巡游、精卫威亚飞天表演,在圣像基座打造“寻迹炎帝神农”沉浸式科技秀互动剧场,在神农书院推出《炎黄联盟》情景剧等。随城白云湖游船项目以演员演绎配合光影效果、桥体亮化等,在岸边水面、空中地上联动呈现随州历史文化元素。
      现代科技赋能,静态的文化遗产转化为可感知的体验之旅。厚重的历史文化通过创新表达,被赋予与时俱进的时代活力。
      编钟钥匙扣、编钟冰箱贴、尊盘书签、鹿角立鹤书签、蟠龙盖罍雪糕……近年来,在随州博物馆,一件件特色文创产品凭借高颜值、精巧设计和独特内涵“火出圈”,一件件馆藏国宝级文物、一段段曾随国历史“活起来”。既接文气又接地气的文创产品,让千年文物褪去高冷外衣,以更有趣的形式融入生活,让文化记忆可带走、可收藏。
      共生:深化融合发展,释放文化遗产价值
      扛起炎帝文化、编钟文化大旗,炎帝文化旅游区(包含谒祖祈福区-炎帝神农景区、遗址游览区-曾侯乙墓遗址、文物展示区-随州博物馆)全力冲刺5A。在景区内部慢行系统上,“古铸金声”“烈山陶韵”“砺石开元”3处旅游服务驿站,既为游客提供休憩空间,又成为展示随州特色文化的新窗口。
      文化和旅游融合,文化有呈现载体,旅游更有魅力。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旅产业发展胜势,随州持续深入实践。
      以西游文化和淮源文化为特色的西游记漂流,全新呈现古寨文化和红色文化的田王寨景区,将神农文化与岩画文化结合的神农部落,以及九口堰新四军第五师纪念园、大洪山革命陈列馆、张体学在随县纪念馆等一批红色景区景点……融入旅游产业发展,文化遗产被更多市民游客感知,古老文化在现代舞台上绽放光彩。
      总投资5.65亿元的擂鼓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创见性挖掘、创造性转化曾随文化、编钟文化,公园建设后,将成为随州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引爆点。
      浸润着五千年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随州,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肌理,在城市更新中延续历史文脉、活化文化资源,让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触摸文化温度。
      草甸子街历史文化街区以“修旧如旧”理念唤醒老时光,明清风格的灰墙黛瓦间,随州名人馆、博物馆分馆与文创店铺、各类随州“老味道”相映成趣,古韵新声在街头巷尾流淌。随州博物馆广场以“青铜绿”为主色调,中心用彩色石材与灯带勾勒出“随枣走廊”地理图景,连导视牌、草坪灯都装饰着编钟纹样。“一河两岸”景观带的打造,更是将文化融入城市水系建设。随州文化公园内,雕塑、景观、展馆系统展示城市文脉,市民在逛公园时感知本土文化记忆。
      融入产业发展、城市更新,千年文脉在当代焕发出蓬勃生机。
    返回社会民生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