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市科协委员话创新为打造“汉襄肱骨、神韵随州”贡献智慧力量 ◆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要充分认识创新是第一动力,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要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坚定创新信心,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激发创新活力。 ◆——3月16日出版的第6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科技改变生活,创新振兴城市。 近年来,市科协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充分发挥“四个作用”:服务科技工作者发挥好团结引领作用、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发挥好助推器作用、服务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发挥好主力军作用和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发挥好智囊团作用。科协委员争当“五者”:听党话跟党走,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圆梦者;敢于担当,做高尚情操的弘扬者;勤于实践,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者;勇于探索,做科技创新的开拓者;乐于奉献,做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全市科技工作者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齐心协力、顽强拼搏,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强市建设上水平,为打造“汉襄肱骨、神韵随州”贡献科协智慧和力量。 为实体经济插上科技创新的“翅膀” 市科协兼职副主席、湖北齐星集团副总经理 江正平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蓬勃发展,我们应在补齐科技创新短板、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增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建议重点抓好几个方面。 抓好人才和机制两个关键点。深入实施“人才”培育工程,千方百计培养引进一批“高精尖”短缺人才和工匠型人才。完善更多更优的支持政策,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健全以创新能力、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的收益分配机制,推动科技、人才、产业、资本、政策等创新要素的高效配置,把产、学、研、用更好地有机融合起来,加快形成创新沃土,更加激发创新活力。 突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强化核心技术攻坚两个重点。加大研发投入,政府完善企业研发投入激励机制,全面落实科技创新税费优惠政策,带动全市研发投入增长。聚焦随州有基础有优势、发展最急需的领域攻坚突破,实施多个省科技重大专项,搞出更多独门绝技。 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推动更多成果落地转化。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开展龙头企业“培优扶强”专项行动。加速随州应急产业基地建设,组建体系化的创新联合体,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做优做强更多本地企业,让他们在科技创新中更好发挥引领支撑作用。 坚持科技创新振兴民族晶体工业 市科协兼职副主席、湖北泰晶电子科技公司董事长 喻信东 作为通讯频率器件国内龙头企业,泰晶公司近年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和人才队伍建设。近三年来累计投入研发资金7千余万元,重点攻克5G通讯高精度、高稳定性石英晶体谐振器、振荡器。成功开发了热敏晶体谐振器,温度补偿型石英晶体振荡器,填补国内在高端通讯器件的空白。高端产品的开发成功,投放市场,并通过华为、中兴通讯、格力电器严苛质量体系认证,实现核心电子器件国产替代,保证了信息产业链的安全。 2020年中兴通讯为泰晶科技颁发5G通讯突出贡献奖,多款产品通过华为智能终端认证,成为重要供应商,是对公司科技发展的肯定。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力度,为实现更多高端核心电子器件的突破,在突破产业卡脖子技术上贡献泰晶力量与智慧。 产业振兴,人才为先。公司从2018年开始,积极推进人才战略,大规模吸引优秀的高校毕业生来随工作。2020年公司引进“985”“211”高校毕业生100余名,用产业报国情怀,让更多优秀学子来随工作,2021年计划招聘200名重点大学优秀毕业生,入职泰晶,增强公司研发力量。 公司注重科技平台建设,以省级工程技术为中心,省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平台,积极开展与国内知名高校合作,与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签订项目合作协议。近年来签约科技顾问5人,定期邀请专家来公司开展科技讲座和学术交流等活动。 公司积极与国家、省、市级科技部门、协会组织建立交流联系,用好国家支持政策,公司近年来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项,省科技重大研发计划2项,累计支持项目资金4000余万元。累计申报专利5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10余篇,促进了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 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活力 市科协兼职副主席、湖北中兴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舒大忠 在2021年2月18日举办的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上,应勇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产业瓶颈,增强产业链韧性;推动“人才兴鄂”;广大企业从“被创新”向“要创新”转变等非常接地气的观念。作为一名企业家,感触颇深。 公司一路走来,经历了产业转型升级、自主品牌化经营等过程,也开展了一系列的产学研合作、创建了院士专家工作站、校企研发中心等平台。可以说,如果没有当时经营模式的创新,就不会有公司今天的规模和成就;如果没有经营理念的创新,就不会有今天的“大洪山”现象;如果没有技术和工艺的创新,公司就不会在茶产业中杀出重围,占据一席之地。所以,我认为,创新不仅仅是产品、技术等方面的创新,还应该包括理念、管理、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创新。 政府要加强引导。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鼓励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举办创新大赛等方式,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知识产权,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在随州市掀起一股创新的浪潮。 要加大引人、留人力度。创新靠的是人才,以随州的区域及目前的物质、文化等层次的建设,在外来人才来随就业方面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政府应出台更好的政策,来引进外来人才来随就业。比如说人才公寓,是否可以在约定服务期限后以成本价出售给人才。 引领随州蓝莓产业高质量发展 市科协常委、随州广济蓝莓食品研究所所长、随县蓝莓产业首席技术顾问 吴林 我国蓝莓产业正处于成长期,未来将有数百万亩的潜力,发展空间巨大。通过整合资源,实行科技先行、品种优先的发展策略,以品种、品质、品牌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建立“随州蓝莓中心”,带动全省发展,将产生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和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贡献力量。 基于此,我们初步拟定了随州蓝莓产业发展规划,规划主要分三步走:第一,以目前随州广济蓝莓食品研究所所在地随县安居镇为中心,带动随县和随州蓝莓产业发展,面积1万亩,产量1万吨,年产值4亿元,计划三年完成;第二,再用5年左右时间,随州发展种植面积5-10万亩,仓储物流等设施配套,辐射带动全省种植,总面积20万亩,达到全国高效种植基地建设领先水平,并形成以随县为中心的优势产区和集散地;第三,到第10年,建成全国领先的蓝莓品种资源圃和技术研发中心,并形成总面积50万亩,全国面积最大、品种最优、品质最好、品牌最有影响力的优势产区、集散地和科研高地。 随州蓝莓产业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天时地利人和兼具,研究和产业基础雄厚,完全具备了农业产业发展必需的“企业、市场、科技、政府”四要素。作为最早在随州从事蓝莓研究的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我和我带领的随州广济蓝莓食品研究所将会在市科协等各部门的支持下,提升研究层次和水平,努力打造立足随州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华中蓝莓研究中心”,为随州蓝莓产业提供更优的品种和技术,做好随州蓝莓产业的2.0、3.0甚至4.0、5.0,为把随州建成国内最大最强的蓝莓优势产区、集散地和科研高地贡献力量。 聚焦科技研发创新助推随州专汽产业提档升级 市科协委员、湖北新楚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吴智勇 湖北新楚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系中国恒天集团(央属)子公司,获得了“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湖北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的称号。回顾近几年走过的发展道路,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方面。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重视人才的培养,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着力培养一批掌握现代科学文化技术知识,适应岗位变化要求的各类知识型职工,为企业的科技创新及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抓好员工素质的提高,把“创争”活动和职工素质工程、劳动竞赛、安全生产、技术技能比武等活动,与公司发展要求紧密结合,通过多种途径,锻造人才。为科技人才发挥作用,创造好的条件。以优惠政策吸纳优秀人才为我所用,为人才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加大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为企业发展提供基石保障。加速设备更新进程,提高产品验证水平,投入1.5亿元建设驾驶室生产的焊装、涂装线具备年产新能源汽车用驾驶室5万辆的产能。总投资3768.32万元建成试验验证中心,将大大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和提升产品质量。 注重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竞争优势。充分挖掘本企业及集团技术资源共享,掌握产品核心零部件技术。加强产学研密切结合,紧紧依托科研院校,加强技术的研究,开发高技术含量产品。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促进高质量做好布 市科协委员、湖北金龙集团公司董事长 饶金才 1988年金龙集团公司创建以来,一直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基业长青的保障线、跨越成长的助力线,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金龙人的初心和使命,把科技创新融入到企业“专心、专业、专一做好一块布”的发展理念中不断践行。 以科技创新促进在业务上更专心。从“国之大者”的战略高度,认识科技创新,把抓科技创新作为企业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把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瞄准科技创新,凝神聚力,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生态、环境、氛围,推动科技创新在企业扎根生长、常新常绿。 以科技创新促进在技术上更专业。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突破产业瓶颈,增强产业链韧性,不断增强企业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通过创办湖北金龙商学院及湖北金龙纺织涂覆材料研究院集聚创新技术,通过优化泵业公司生产系统环境推动技术改造,通过与武汉理工大学开展校企合作锤炼创新人才,千方百计把科技创新做在实处、变成实事。 以科技创新促进在产品上更专一。坚持创新在企业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持续推动企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以科技创新推动企业超速发展。通过技术创新不断聚焦产品的迭代升级,以高品质赢得客户、以高质量赢得用户、以高性价比占有市场,使金龙布成为市场的符号。 打好科普教育牌促进企业大发展 市科协委员、随州市神农茶业集团董事长 刘三运 近年来,神农茶业集团在市、县科协的指导下,积极履行联系企业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的职责,坚持以企业科技工作者为主体,以加强科普教育宣传、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发展为目标,在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上,狠抓内塑品质、外树形象,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公司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工作,先后与省农科院果树茶叶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了一系列的产学研科技合作,组织实施科研项目30多项,攻克了茶叶种植、有机茶园病虫害无害化防治、茶叶清洁化加工、新品种新产品开发等课题,并取得了2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著作权、3项省级地方标准、1项发明专利、省科技二等奖等丰硕的科技成果。同时,企业投入近千万元,加强有机茶标准化茶园、制茶体验中心、茶文化展示中心、多功能科普教室、茶文化宣传册和视频等软硬件建设,全面夯实和提升科普基地科技含金量,成为我市绝佳的科普推广胜地。 神农茶业依托万亩茶园优越的自然资源,打造了“茶产业+研学劳动实践教育”的“茶旅研学绿色产业链”,在专注茶叶种植和生产加工的同时,大力拓展茶园研学旅行及劳动教育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通过向广大中小学生讲解茶叶品种、栽培、加工、冲泡、饮用等科普知识,宣传推广茶文化,引导广大中小学生了解茶与健康、社交礼仪的基本的常识,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科普基地以寓教于乐为理念,利用农业生产、植物科学、茶文化等资源来设计体验活动,达到知识传播、技能传授、农事体验和环保教育等目的。让学生学习从采茶、制茶、品茶的全过程中感受茶文化,体验茶科普带来的快乐。自2018年推广研学旅行活动以来,科普基地先后接待了来自武汉、襄阳、随州等地的中小学生15万多人次。 做好技术服务提升菇农效益 市科协委员、湖北长久菌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天骥 长久菌业一直致力于食用菌科技创新。为选育食用菌新品种和研发新技术,提升食用菌科研水平,长久菌业与华中农业大学边银丙教授团队以及上海市农科院谭琦研究员团队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建设了“院士专家工作站”“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和“随州市三里岗食用菌科研中心”,合作开展食用菌新品种选育、新技术研发、栽培新基质的开发、标准化栽培技术和产品质量安全等研发工作。近年来,开展了“随州地区香菇栽培菌株杂交新组合的开发”“香菇新品种试验、示范与推广”“灵芝品种筛选试验”“大球盖菇品种筛选和栽培技术研发”“桑黄品种筛选试验”“羊肚菌箱式栽培技术研究”等科研项目,选育和筛选了“久香401”“久香3号”“申香215”“申香1513”“沪香F2”等香菇新品种,以及灵芝、桑黄、大球盖菇等多个食用菌新品种。 为使食用菌技术得到普及,提升菇农栽培技术水平,解决香菇栽培中的技术难题,公司每年开展多次技术示范推广和培训会,并在随州市、随县、曾都区和广水市各级农广校和农技推广中心等部门的邀请下,开展“香菇栽培技术”“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香菇病虫害防控技术”和“香菇烂袋防控技术”等食用菌技术的培训。辐射带动随州市、十堰市、黄冈市等湖北省各地区和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等外省市3万余人栽培食用菌,年推广栽培食用菌超过8000万袋,带动农户收入10亿元以上。 在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长久菌业继续致力于食用菌产业的科研创新和科普示范,在“小蘑菇、大产业、大世界”中砥砺前行,做好食用菌生产源头和技术服务,为提升菇农效益、实现乡村振兴和祖国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服务科技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 市科协委员、随州市永祥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孙义祥 永祥公司主营产品是一种PVC和木粉混合挤出成型的复合材料,防火、防潮、不含甲醛,是现代用途较广的一种新型环保装饰材料,2015年5月正式投产,那时这个行业在国内刚刚兴起,为了解决技术上的难题,一方面我们引进了一批行业人才,投入大量研发经费,另一方面寻求武汉理工大学复合材料研究室的技术合作,成立了校企合作生产基地以及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实习基地,为我公司成立之初快速投产、产品质量保障起到了关键作用,尤其在产品创新方面,让我公司进入了国内行业前列,促进了公司的稳步高质量发展。 通过公司的发展历程,我深知科技人才和技术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它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以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是破解企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关键,也是加快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 企业如此,国家更甚,党中央多次强调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为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营造了良好环境。 弘扬创新精神适应时代发展 市科协委员、随州市园林设计院院长 林红军 “创新精神”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自1988年参加工作以来,在随州建筑行业工作了30多年,在这30多年的时间里,有过领导的指导,有过师傅的教诲,有过同事的提醒,促使我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力,不断地进取,不断地提升自我,为的是跟上时代的脚步,因为日新月异的今日,新的东西不断地出现,更多的技术在不断地改善,如果没有创新精神,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就会被时代所淘汰,只有不断地学习,做最好的自己,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 处处善于思考,事事善于总结,珍惜每一次锻炼的机会。创新工作融入在日常工作中,我所从事的建筑行业具有专业涉及面广、技术更新换代快、处理问题必须及时的特点,我感觉到一次问题处理其实也是一次学习提高,当前国家正在推广海绵城市建设、装配式建筑、绿色城市等新理念的应用,许多工作都具有挑战性,只有始终勤学好问,时刻注意积累和总结,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才能使我们将创新理念融入日常工作的底气越来越足。 善于破解难题,学会提炼成果。我感觉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用创新精神去破解难题,用创新的方式方法去推动落实,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也要向国内、国外有益的经验学习,弥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不断破解工作中热点难点,同时还要学会挖掘提炼,善于发现工作中的创新点,并尝试着总结出来,这样对我们的帮助和提高才会更大。 构建全面的智慧消防体系 市科协委员、随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司令部警训科工程师 朱海 回顾“十三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众多突出成就。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全球组网、“嫦娥五号”成功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量子计算原型系统“九章”成功研制……成就背后,我国创新体系更加健全,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强,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有力推动产业升级。 可随着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火灾风险及其后果也在日益增长。面对严峻的城市火灾形势,有效地预防城市火灾的发生和减少城市火灾损失,对火灾发生的因素进行识别、判定、检查、分析和评估,对火灾发生后开展科学、高效地扑救,是当前形势下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采用物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先进科学技术手段,互联相关消防设施资源,获取消防设施状态信息和管理信息,实现消防信息共享与应用服务,全面提高消防工作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最终实现灭火救援指挥的“智能化”,日常管理的“精准化”,执法工作的“系统化”,构建一个“精准预警、精确控制、准确防范、科学指挥、高效处置”为核心的城市火灾防控预警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科研创新意义。就目前国内城市火灾防控预警系统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城市火灾防控预警系统的创新性优化性可行性建议,进而促进社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