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发布

日报微博

日报官微

论坛官微

客户端

在线读报
首页 随州要闻 视频新闻 品质随州 话题讨论 百姓之声 县市区 魅力乡镇 在线访谈 行业风采 生活服务 教育 健康 地产

好山好水好产品——中国气候宜居城市·随州观察之三

2022-7-19 10:46| 发布者: 随州日报| 查看: 87621 |来自: 随州日报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陈巧玲 通讯员 车俊志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好物。

  6月28日,随县神农兰草博览园内,人头攒动,兰商、兰友们纷纷购买心仪的兰草。

  世界兰花看中国,中国蕙兰看随州。因独特的地理气候,随州是我国和全球野生蕙兰最主要分布区,珍稀品种多,被誉为“中国蕙兰之乡”。

  好山好水好产品。随州这片土地孕育出香菇、香稻、水果、兰草等诸多好物,成为富民强市重要支撑。

好气候孕育好产品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好气候才能孕育好产品,优质农产品都有气候的奥秘。

  随州紧临淮河,属南北气候过渡带,年平均气温16.1度、降水996.9毫米 、日照1831.1小时,气候介于郑州与武汉之间,呈现“北国江南、江南北国”的特点,是优质香菇的黄金产地。

  1978年,年近七旬的植物病理学家、真菌学家杨新美在随县三里岗镇杨家棚村调查时发现,当地很适合栽培香菇,选育出适合随州生长的优良菌种,揭开了椴木栽培香菇的“神秘面纱”。

  “随州是湖北省气温日较差最大的地区之一。大温差使得香菇易产生深裂质密的白色花纹,完成从香菇到花菇的华丽转身。”武汉区域气候中心正研级高工万素琴表示。

  除了香菇,随州还有一“香”——便是随州香稻。

  2016年8月27日,袁隆平院士在随州市调查时说“随州这里土质好、气候好、水源好、栽培技术一流,是中籼稻最适宜的生长区域,这里的中稻产量高、米质好。”

  因着良好的气候环境,同一中稻品种在随州种植,生育期延长10-15天,结实率提高2%-5%,千粒重增加1-3克,垩白度减少30%,亩产量提高100-150公斤。

  隆冬时节,随州泡泡青牵动着众人的味蕾。其叶色浓绿、叶片肥厚、柔软滑嫩,特别是叶面上鼓着密密的泡泡,素有冬季“蔬菜之王”的美誉。

  在泡泡青生长时节,越过桐柏山和沿随枣走廊南下的冷空气在随州交汇,受南边大洪山阻挡影响,冷空气在随州中部堆积,形成最低气温更低,日较差更大的独特气候,给泡泡青聚集营养、增强口感创造了条件。

  “我市一年四季的好气候孕育了好产品,局地独特小气候让各地农产品与众不同,各具特色。”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周泽民介绍。

  随县吴山镇利用吴山水库的调温效应和桐柏山对北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大力发展柑桔种植;高城镇等地山场资源丰富,畜牧业、柞蚕生产已成规模,成为富民产业;随州山高雾多,形成了口感独特的高山云雾茶……

  我市依托丰富的农产品,创新性推出“吃出智慧的香菇、吃出韵律的泡泡青、吃出力量的拐子饭、吃出浪漫的黑蒜”为主的美食“随州四宝”,成为了“网红”。

好产品造就好品牌

  近年来,市气象局与市农业农村局合作,在三农服务、品牌创建、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等方面共同发力,全市特色农产品品质明显提升,农业品牌不断增多, 我市香菇、香稻、油桃、油茶等先后被核准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在随州这片土地上,香菇、银杏、茶叶、马铃薯、大蒜等一批好物享誉省内外,得到了“中国花菇之乡”、“中国银杏之乡”等一批国字号的荣誉。

  “农业生产离不开气象支持。这些年来,市气象部门针对特色农特产品,进行气候品质认证公示,打造了一批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产品‘金字招牌’。”市农业农村局二级调研员董学斌说。

  为了让产品更有影响力,增加产品的价值,我市气象和农业部门建立“气象+农业+实体”服务模式,促进农产品“量”“质”齐升。

  “我们在唐镇、长岭、洛阳等特色农业基地建立了10多个农田小气候站,针对油桃、马铃薯、吉阳蒜、艾草等农产品开展气候适应性,不断增强优势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林春泽说。

目前,全市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1件,“随州香稻”等24件农产品商标入选湖北省优势商标名录,“二品一标”数量超过200个。

好品牌引领好产业

  好品牌要变成好产业,才能有更好的未来。

  我市做活一朵菇的文章,形成了菌种繁育、香菇机械、香菇种植、香菇深加工等全产业链条,有菌种生产企业200多家,食用菌加工企业100多家,产业链总产值达300多亿元,打造出了一个食用菌产业“航母”。

  40年的壮大发展过程中,气象部门一直跟踪,不遗余力给予气象技术支撑,助力全市香菇生产基地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生产基地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有10多万户农民直接从事香菇种植,创造的相关就业岗位超过30万个。“随州70%的香菇用于出口,全国每出口5个香菇,就有1个产于随州,远超全国同类产品。”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随州香稻虽然起步晚,但发展之势不可阻挡!

  市气象局局长雷涛自豪地说,“我们主持撰写的《随州发展香稻的气候适应性报告》,为随州香稻扩大种植面积、选择合适品种、利用气候资源、规避灾害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据统计,我市现已发展优质稻165万亩,其中“随州香稻”60.3万亩,推广“双订单”51.2万亩,打造千亩以上规模化种植基地74个。

  董学斌介绍,截至2021年底,“随州香稻”公用品牌的授权企业达到11家,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初见成效。

  对于随州优质农副产品资源,市委、市政府提出,全面夯实“一朵菇”“一袋粮”“一头猪”“一只鸡”“一杯茶”“一壶油”等“六个一”优势产业根基,加速创新转型升级,加强精品名牌建设,推动全市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健康发展,深入实施主体培育和农产品加工千亿产业工程,随州将随州建设成为“优质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现代农港”。到2025年,全市农产品规上企业年加工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农产品出口额10亿美元以上。



热门图片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