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社会民生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278|回复: 0
收起左侧

治理升华:“小园区”探索“大之道” ——随州高新区“五重”清单管理机制探秘之三

[复制链接]
楼主

随论超版

随论编辑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6-6 12:22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8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随州日报特约记者 钟克波《中国高新区》记者 骆娟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张清
      如何破解“小马拉大车”的治理困境,实现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市委、市政府要求,要以上率下,发挥“五重”在“促落实”上的统筹作用。随州高新区把落实自身的“五重”任务放在首要位置,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用好抓重点、重点抓的工作方法,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改革路径。其创新实践的“五重”清单管理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园区发展中的现实难题,更与国家推动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高度契合,为同类园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管理革新引领治理升级
      “我们不仅要解决当前的工作效率问题,更要探索一套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治理体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郭晓东道出了推行“五重”清单改革的深层考量。面对仅有48个行政编制、却要承担县(市区)政府完整职能的现实困境,随州高新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改革,为高质量发展安装上了一台高效能的“管理引擎”。
      这场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将园区治理的五个关键维度——重点企业、重大招商、重大项目、重大改革、重点工作,通过清单化、责任化、节点化的“三化”管理,实现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治理的转变。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指引》明确提出,要引导工业园区特色化、集约化、数智化、绿色化、规范化发展。该指引从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完善园区空间治理、培优园区企业主体等7方面提出19个发展导向,为工业园区从“量的快速增长”迈向“质的有效提升”提供行动指南。值得关注的是,随州高新区的改革实践与国家政策导向同频共振。
      “随州高新区的‘五重’清单改革,在战略谋划上有高度,顶层设计上有维度,组织实施上有精度,保障措施上有力度,工作绩效上有亮度。”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宋捷说,“这项改革紧扣国家开发区改革方向,构建了多维度的治理框架,为同类园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改革的生命力在于执行。随州高新区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督查考核机制,通过“每日督办、督办交办、月度考核、季度考评”,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奖励、评先评优、干部使用直接挂钩,形成了强有力的激励约束机制,有效引导各部门和干部职工争先进位、勇于创新。
      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实践
      随州高新区的“五重”清单管理实践,恰逢国家高新区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十四五”时期,其探索实践与国家推动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不谋而合。
      数据显示,国家高新区园区总量已从2020年的169家增加到178家。2024年,178家国家高新区实现园区生产总值19.3万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达14.3%,比“十三五”末提高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71.8万元/人,比“十三五”末翻了一番。这些数据充分表明,国家高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正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
      在此大背景下,随州高新区的改革探索更具现实意义。“五重”清单管理带来的不仅是内部效率的提升,更产生了显著的溢出效应。
      在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方面,这套机制促使各部门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在提升治理效能上,清单管理实现了从“串联”审批到“并联”推进的转变。多个项目实现了“拿地即开工”,审批时间大幅压缩,大大提升了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宋捷指出,这种治理模式的创新,其价值不仅在于解决了随州高新区自身的发展问题,更重要的是为全国面临类似困境的开发区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其‘聚焦重点、协同发力’的管理新模式和‘激励相容、一岗多能’的队伍新机制,对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具有普遍借鉴意义。”
      改革的辐射效应在随州高新区内部持续扩大。随着“五重”清单管理机制的深入推进,园区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发生了显著变化。“现在,我们的干部作风实现了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工作推进从‘大概式’转变为‘精准式’,部门协作也从‘单打独斗’转变成‘联合作战’。”郭晓东说。这种转变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更营造了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治理现代化的未来方向
      经过数月的探索实践,随州高新区“五重”清单改革已初见成效,然而改革者们思考更多的是如何让这套机制持续发力、迭代升级,从而更好地对接国家推动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
      宋捷建议,随州高新区需要在三个层面继续深化探索:“改革的层次需再深化,要更好对接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最新要求;‘五重’的内容需再优化,要实现从服务企业到培育产业、从注重增量到量质并重、从项目引进到创新赋能的转变;治理的模式需再强化,要加强经验总结和理论提炼,打造全国高新区领域的知名品牌。”
      这些建议与《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指引》(下简称《指引》)的要求不谋而合。《指引》明确提出,要“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打造特色突出、优势明显、效益显著的主导产业,避免低水平、同质化竞争,原则上不宜超过3个主导产业”。同时,还要“培优园区企业主体”“引导大企业发展成为具有生态主导力、国际竞争力的领航企业”,并培育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这些要求为随州高新区下一步优化“五重”内容指明了方向。
      数字化赋能成为下一步改革的重要方向。随州高新区正在探索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工作进展缓慢的事项进行及时预警,实现任务自动提醒、进度实时可视化、数据智能分析,让治理更加智慧、高效。这也符合《指引》中“促进数实深度融合”“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探索建设高标准数字园区”的要求。通过数字化转型,随州高新区有望进一步提升治理效能。
      “我们要通过这场‘清单革命’,不仅解决当前的发展问题,更要打造‘追求卓越、敢于创新’的高新精神,目标是挺进国家高新区百强,成为随州市经济发展的主引擎。”郭晓东表示。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随州高新区还在思考如何将“五重”清单管理理念从经济发展领域延伸到党的建设、社会治理、营商环境优化等更广泛的领域,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构筑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新样板
      随州高新区的实践表明,开发区的治理现代化需要在管理精细化上下功夫——将宏大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具体可行的工作任务,将抽象的工作要求转化为明确的量化指标,将模糊的责任分工细化到具体的单位和个人,将漫长的过程控制缩短为明确的节点管理。这套做法完全符合《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指引》中提出的“引导工业园区规范化发展”的要求。
      其核心价值在于它系统性地解决了几个关键问题:通过清单化管理,解决了工作任务模糊不清的问题;通过责任化分工,解决了职责不明、推诿扯皮的问题;通过节点化控制,解决了过程失控、结果难料的问题;通过考核激励,解决了动力不足、活力不够的问题;通过督查督办,解决了落实不力、效率不高的问题。
      这场改革更为深刻的意义是,体现了从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的转变。在“管委会+公司”的运营模式下,随州高新区通过厘清管委会与平台公司的权责边界,同时确保二者在总体目标上协同一致,实现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
      随州产投集团及产融城公司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绩效考核虽然带来了压力,但更有力地驱动了工作。它使得我们工作节奏加快,主动性增强,有效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随州高新区也在思考如何将实践中形成的有效做法制度化、规范化,形成长期遵循的工作规范,同时建立清单的动态调整机制,避免清单僵化,保持治理体系的活力。
      “治理现代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没有终点。”郭晓东表示,“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不断完善‘五重’清单管理模式,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
    返回社会民生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