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曾都人社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48958|回复: 0
收起左侧

[最新动态] 方言搭台解心结,劳资纠纷巧化解

[复制链接]
楼主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2-22 09:50
  •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25-10-20 08:4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方言搭台解心结,劳资纠纷巧化解

    随州论坛讯(通讯员顾三权、汤依诺)乡音暖人心,调解解民忧。近日,曾都区一起劳动纠纷的化解,让“方言调解”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注脚。
    2025年8月,曾都区居民胡某入职本地某专汽公司任会计,仅一月便收到解除通知。多次沟通无果后,胡某申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8346元。调解初期,双方情绪对立、各执一词,工作陷入僵局。
    关键时刻,调解员屈真江敏锐捕捉症结,当即调整策略——改用随州本土方言拉家常。他从随州专汽产业就业市场实际聊起,既体谅胡某“找份好工作不容易”的难处,又以“姑娘,往前看,人生的路还长”的温情劝导打开心结。熟悉的乡音让胡某感受到尊重与理解,情绪逐渐平复,为后续沟通打下基础。
    情感破冰后,屈真江转而向企业方耐心解读《劳动合同法》相关条款,帮助企业认清依法补偿的义务。最终,在“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调解下,双方换位思考达成共识,企业现场一次性支付3000元补偿款,纠纷圆满化解。
    这一案例的背后,是曾都区人社局“真心”劳模调解工作室的创新实践。工作室坚持以文化浸润调解,既依托劳模公信力架起信任桥梁,更巧用随州方言、民俗故事等本土元素搭建沟通纽带。截至目前,工作室已累计化解劳动纠纷6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8%,让法治精神在乡音乡情中落地生根。
    下一步,曾都区将持续深化“文化+调解”工作模式,深入挖掘本土语言、民俗文化与调解工作的结合点,培育更多优秀调解员,让乡音里的温情与法理中的公正同频共振,为优化营商环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注入温暖动能。
    返回曾都人社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