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论坛讯 特约记者棒棒糖报道:走进冬日的随县车云山村,首先会被连接每家每户的宽敞亮丽整洁的“幸福路”所吸引。“以前,说起村里道路,我们苦不堪言。处处是烂泥巴路,一到雨天,到处是积水,泥泞不堪;现在,国家精准扶贫修建致富路,公路硬化了、加宽了,出行方便多了。”当地村民梅有国介绍说。 公路修到家门口,小康生活在招手。如今,通村达组的路网方便了群众出行,助力产业发展,让该村贫困群众在脱贫路上走得信心满满。村民感受到交通扶贫带来的新变化。无不感谢驻村帮扶第一书记“路”书记。 “路”书记,是随县交通运输管理局干部刘德军,因为协调能力强,驻村以来,为改善村里道路交通条件,推进通村、通组、通湾、通茶园道路建设,立项目,跑计划,为群众脱贫致富付出了艰辛,被村民戏称为“路”书记。 几年前,车云山村是个山高路远的贫困村。交通闭塞、出行不便成为群众脱贫致富路上的“拦路虎”。自2015年县交通运输管理局包保该村以来,为该村筹资捐款45万元,同村两委一起组织修路9公里,硬化公路5公里。,争取上级资金300多万元,帮助村实施水、电、路、房等10多个民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帮扶工作组始终把修路与产业结合的理念贯穿于道路规划和建设中,优先保障茶叶产业道路的建设,将道路修建到茶园、村民门口,方便村民田间劳作,客商体验采茶游,解决了茶叶买难卖难问题,茶叶的单价也成倍的涨幅。为发展该村茶文化旅游业,驻村工作组成功申报了连接鄂豫两省的475省道建设项目,并动工建设在即。该省道贯穿车云山全境,是随县第六大旅游线路、车云山茶文化观光园的主线路。它的建成将成为车云山人的富民路、幸福路。 公路通,百业兴。该村公路的进一步畅通,使偏远的车云山村民看到了新的希望,交通“瓶颈”的初步破解已成为该村经济发展的加速器。目前,驻村工作组以“造血式”帮扶方式,培育发展油茶等特色林果业、茶文化富民旅游产业,组织开展技能培训,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拓宽群众致富增收门路,努力使贫困村有主导产业、贫困户有致富门路、贫困劳动力有致富技能,有力托起贫困群众的致富梦。 三年来,驻村工作组不断加大交通建设投入力度,持续改善农村交通状况,将交通事业发展与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以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客车、村村通物流为基本目标,构建通达的交通网络,交通扶贫成效明显。实现了车云山村4.5米宽的出村硬化路,“村村通”公交车目标。 “面向未来,我们县交通运输局将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要求和“十三五”交通扶贫重点目标任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贫困村整体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县交通运输局局长胡波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