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宁宁 于 2018-1-22 10:45 编辑
“民以食为天”,大洪山的人们,用平凡的双手和智慧在山中耕耘,也将那朴实的饮食代代相传,大洪山特有的美食文化得以传承。每年腊月,从乡村到镇上的街道,都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家家户户欢欢喜喜备年货,为庆祝新年的到来,也是犒劳自己一年来的辛勤劳作,也是迎接在外务工、念书的亲人,也是筹划未来的发展。
红薯圆子
红薯,又名山萝卜、地瓜。在我们大洪山,属于一种很粗俗的食材,凡是有旱地、有菜园的农户,几乎家家户户都种它,红薯藤子可以喂猪,嫩红薯叶子可以泡酸菜、可以爆炒着吃,吃不完的红薯都是用来喂猪。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以前用来喂猪的东西变成了餐桌上很受欢迎的美食。
红薯做成圆子,不仅好吃,还有特殊的象征意义。“红薯圆子”,代表一家人“团团圆圆”,所以,在我们大洪山,年饭桌上,一定少不了“红薯圆子”。
介绍一下红薯圆子的做法:
红薯,洗干净,削皮,放在蒸锅里蒸熟。最好是蒸,这样含的水分少。如是用水煮熟,红薯里水分大,和红薯面时,需加面粉较多,影响口感。
蒸熟的红薯,放在大点的盆子里,摊开,让它完全冷却。(没完全冷却的红薯,加再多的面都无法揉成面团。)
备足糯米粉、小麦面,糯米粉与小麦面的比例是2:1.糯米粉让红薯圆子松软可口,小麦面让炸熟的红薯圆子不变形。如是只拌糯米粉,炸熟的红薯圆子冷却后再蒸着吃,就是瘪瘪歪歪的;如是只拌小麦面,炸熟的红薯圆子就显得太硬,有失口感。
完全冷却后的熟红薯,按照上述比例拌面,充分和熟,再搓成大小均匀的圆子,待色拉油在锅中烧至七成热,向锅中放入圆子,小火慢慢炸至金黄色,圆子浮起,用丝勺捞起沥干冷却,冰冻可存放很久,随吃随装盘随蒸。如此粗俗的食材通过一道道工序,制成工艺品一样的美食。
年糕
年糕,又名糯米糍粑,在大洪山,是很受欢迎的春节食品。过去,年糕是为年夜祭神,岁朝供祖所用。今天的年糕,也是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年年岁岁为人们带来新的希望。有诗云:“人心多好高,谐声制食品,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谂。”
年糕的做法如下:
优质糯米用清水浸泡二十四小时。
浸泡好的糯米用清水淘洗干净,放入蒸笼里大火蒸熟。
蒸熟的糯米饭热气腾腾,全部倒入木制或者铁制大盆中,用擀面杖使尽吃奶的力气捣鼓糯米饭,捣至饭粒全部成稀粒、粘稠状方可。捣鼓的过程是个力气活,需要相当的力气。在寒冷的腊月,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即使单衣薄衫,也汗流浃背。
干净的桌面上撒适量面粉。
捣碎的粘稠的糯米饭趁着热气未散,立即置入宽敞的撒了面粉的桌面上,揉成宽窄均匀的长条状,年糕就做成了。
从糯米饭蒸熟到搓成长条状,要一气呵成,需热气未散。因为糯米饭一旦冷却,便凝固变硬,无法正常操作。
冷却后的长条状年糕切成厚薄均匀的块状,吃的时候,用小火炕或油炸,都是春节餐桌上的抢手货。小火炕的时候,年糕上零零星星鼓起一个个小泡泡,慢慢地,整块地鼓胀,趁热吃,粘粘糯糯香香的口感,吃过一次,便惦
糯米包卷
豆油几张。根据食材的多少准备豆油(市场上卖10元钱三张)。
蒜苗、香葱摘去根部多余的部分,洗净,切碎待用。
新鲜地菜少许,洗净、切碎待用。
瘦肉、肥肉少许,切碎待用。
油条少许,切碎待用。
将上述地菜、瘦肉、肥肉、油条等加佐料生姜、花椒等放进锅里炒,炒到最后加蒜苗和葱花进去爆炒。
蒸熟的热气腾腾的糯米饭,加盐,加炒好了的香葱、蒜苗、地菜、肥肉、瘦肉,趁热拌匀,而后趁热置入长方形的豆油中,裹成年糕一样的长条状,冷却后切成块,小火两面煎,白中带绿,油而不腻,色、香、味俱全。(放在豆油上裹的时候,一定要是热的,否则豆油与糯米不相粘连。)你都无法想象,这个美味究竟有多好,你的胃究竟有多爱它。
很多很多的家乡人外出务工,走过大江南北,吃过所有的美食,才发现,家乡的味道,才是最美的味道。在大洪山,有美食的诱惑,有过年的气氛、有纯洁质朴的父老乡亲,有过年的乐趣,有童年的记忆,期盼了一年的年饭,不仅有浓浓的仪式感,还有念念不忘的幸福与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