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随州日报讯 记者唐天才、通讯员刘毓报道:浇水、上筒子、捡香菇、拌料、制袋……近日,在曾都区洛阳镇邱畈村袋料香菇生产基地,该村一组村民刘大平干得正欢。
+ b5 H q- U0 Q, u 刘大平是个贫困户,今年51岁,妻子智障没有劳动能力,为了照顾妻子也不能外出打工,只好守着几亩薄田勉强糊口。“多亏村里介绍我到这里做事,我干一天至少80元,1个月下来有2000多元收入,还能照顾妻子和家庭。”刘大平边干活边高兴地说。
2 h( p& k, d! J7 a% R 刘大平干活的地方是曾都区科协的一个香菇生产科普基地,该基地安置像刘大平这样的贫困户就有十来个。近年来,区科协发挥协会优势,动员26个基层协会、6个科普示范企业、10个科普示范基地、10个科普示范社区,开展精准扶贫,安置贫困户就业。
% z0 ?; }. v3 }/ O+ F 区科协动员各基层单位在招聘务工人员时,向贫困户倾斜,开展岗前培训,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并帮用工的基层单位申请扶贫贷款周转资金。
g, ] D# q2 Z7 d “我领到3月份工资2500元,孩子下个月的生活费不用愁了。”当日,在曾都区原木童农业科技公司务工的员工刘双清开心地说。刘双清是低保户,老公因病去世后负债累累,儿子在读大三。她说:“在公司从事香菇包装工作后,收入稳定了,心也踏实了,能安安心心地供孩子念完大学了。”4 f7 R: s" O |( m; b
原木童农业科技公司是区科协的科普示范企业,该企业安置像刘双清这样的贫困农民30多位,他们在企业采香菇、装袋、拌料。
' Z, U1 l& j# b3 ^: V+ W6 ?. R. y 据统计,去年以来,曾都区科协协助安置了180多位贫困农民就业。
7 r3 j1 i9 u. q9 X- B5 a
7 ?6 K+ O S! {7 \0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