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随州要闻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6049|回复: 0
收起左侧

“三色产业”绘彩虹——曾都区产业扶贫观察

[复制链接]
楼主

客户端新闻编辑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8-3-20 08: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本帖最后由 伍雅兮 于 2018-3-20 09:24 编辑
5 R- c8 |8 F# t9 M' ]% ^! T& Z
9 g7 c2 N1 U0 }  q' `特约记者 刘小康+ H1 H+ {; {; z5 M& Y- r
  “今年要完成4个村出列、4563名贫困人口脱贫,这是底线任务,决不能打任何折扣!”初春时节,曾都区委向全区党员干部发出了“答好新时代的六张答卷”的号召,脱贫攻坚成为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5 M$ b' E3 t" T
  言必行,行必果。该区依托“三色产业”,紧抓产业帮扶,夯实脱贫根基,走出一条具有曾都特色的扶贫之路,努力向全区人民交上一份漂亮“答卷”。
2 e  w. E7 G% U2 x2 H9 c
: N- P# _# D! V  d一片叶,摇曳“金色产业”
! O2 P, c. f! ]3 D( j2 I* G8 m  碧云天,黄叶地。每年金秋时节,洛阳镇千年银杏谷景区漫山尽带“黄金甲”,吸引武汉、郑州等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d+ Y) s) H0 A; D: m
  游客如织,不仅打破了这深山小镇的沉寂,还搅活了当地经济的“一池春水”。
( @) f0 u  l- X4 o& L+ A0 `  今年57岁的贫困户王平丰,住在洛阳镇胡家河村3组,因家庭贫困,一直单身,还要照顾74岁的老母亲,生活艰难。去年,王平丰抢抓该区“两大片、两条线”政策红利,把家里的4亩地全都种上了银杏苗。4 F5 E& }: R* X- [
  王平丰给笔者算了一笔账:种植1亩银杏苗,银杏叶收入约2500元,再加上政府给予600元/亩的种植补贴,一年下来,4亩银杏苗能挣1万多块钱。
" v% m) `) M8 C7 O6 H* r+ r  只要开动脑筋,小小银杏叶也大有“钱景”可挖。旅游旺季时,银杏谷景区附近农户的土特产往往会成为游客手上的“俏货”,游客也会成为农户家里的“座上宾”;淡季时,农户又转身成为银杏叶加工厂的工人、景区维护工程的帮手。
: y3 @4 W% |% z1 \+ T  O  从种植到务工、从交易到观赏,小小银杏叶,成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金色产业”。
! e. J' _  v7 `# H  据不完全统计,银杏谷景区前后共吸纳当地百姓务工2000余人次,15位贫困户被景区长期聘用;发展农家乐52家、民宿21家,带动贫困户300余人,人均年纯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种植银杏采叶园1500余亩,带动贫困户600多户,户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
, D/ t3 {& k# B( \6 I. z1 J
2 t: j8 P1 R6 ?4 T- ]0 c一束光,聚焦“银色产业”; M" o, ]: `+ d3 h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斜射在洛阳镇龚店村的光伏发电板上,随即存入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阳光银行”。( S& v" q* @7 z0 r5 F# v
    贫困户徐凤华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家里的电表数字涨了多少。“数字蹭蹭涨,钱包也蹭蹭鼓!”徐凤华心情不错。  k' ?6 K* Q( o  ^
  徐凤华的丈夫早逝,留下2个正在上学的孩子,生活负担沉重。2014年,龚店村将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并免费为其安装一组3000瓦的光伏发电板,她家的生活立马有了明显改善。
6 b( y5 J! h7 j  龚店村根据房屋、交通、距离变压器远近等条件,优先选定了10户特困户,为每户安装一组3000瓦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板,每户一年可发电3200度左右,获利3000多元。
9 }) q3 K' w5 y1 r3 S- q, U  这10户特困户找到了脱贫门路,剩下的贫困户怎么办?龚店村在市、区帮扶部门的支持下,投资200多万元,建设一座大型光伏发电厂,对居住偏僻、离变压器远、日照不充足的贫困农户进行集中帮扶。发电收入按户按人共享,真正让贫困户有产业、有依靠、能脱贫。
: c9 G* Y. J2 P5 c  借太阳光,圆脱贫梦。截至目前,该区共建设分布式光伏扶贫电站104个,总规模6275千瓦,覆盖80个行政村,惠及贫困户1000余户。) F2 A/ f, j2 ]2 r

, ?; V8 T" R( J/ E一头畜,发展“绿色产业”% r! t1 V6 l( P! V3 Z4 N
  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北郊办事处双寺村贫困户张文才,站在门口望着自家的鸡苗,眼里满是希望。; e3 E! N2 h2 Q1 S/ m& G
  张文才今年65岁,患高血压,妻子因病卧床不起多年,一家人生活拮据。扶贫工作开展后,驻村工作队送来80只鸡苗,生活逐渐有了起色。) ~7 {2 T. ?: G
  “鸡蛋卖1元钱一个,有人上门收,不愁卖!”张文华说,每只洪山鸡平均2天产一枚蛋,到过年时鸡蛋能收益4000元,加上1只鸡平均卖40元,一年养鸡毛收入可达7000元。“扣除养殖成本,一年能挣4000多块钱。”' g4 Q! S% [8 d# L+ z$ u
  在该区,有很多贫困户像张文才一样,通过发展洪山鸡、黑土猪等养殖项目,走绿色产业之路,逐步实现脱贫致富。
% X! G5 f" z# f8 {/ x4 q6 T  贫困户在种田务工之余,如何发展副业增收?该区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想法设法将贫困户分散闲置的劳动力资源与绿色养殖产业挂钩,让绿色产业成为脱贫致富的“发动机”。
% }; B6 p6 }" L( s# ^6 I4 {/ L  初心勾线织富梦,匠心施彩绣花功。在脱贫攻坚的绚丽阳光里,该区“金色产业”“银色产业”“绿色产业”齐头并进,折射出一道道脱贫致富的绚丽彩虹。 W020131203253907212374.jpg
1 r% h; N  H$ }# J: I* k
1 k, p1 Y  T+ @1 N5 x' a' l9 G) |6 Y8 e) y$ e
返回随州要闻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