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随论超版 随论编辑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2-6-6 12:22 |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
随州日报特约记者 郭海洲 《中国高新区》记者 骆娟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张清
编者按:今年以来,随州高新区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五重”任务部署,积极推进清单改革,将重点企业、重大招商、重大项目、重大改革、重点工作纳入清单化、责任化、节点化的管理体系,将具体任务具体到人、精确到时,建立了从任务生成到督查考核的完整闭环,实现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治理的转变,有效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难题,实现了干部提能、产业提速、治理提效,为加速挺进全国高新区百强积蓄了强劲动能。今起,本报推出“随州高新区‘五重’清单管理机制探秘”系列报道,聚焦随州高新区推进“五重”清单改革背后的故事,敬请关注。
金秋时节,随州高新区捷报频传:在全市重点项目观摩中综合得分夺得榜眼,“四上”企业培育硕果累累,重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特别令人振奋的是,随州8家企业入选工信部2025年5G工厂名录,高新区占据其中3家。
处处涌动着创新创业的热潮,随州高新区这片热土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发展景象。为何能呈现“千帆竞发”之势?答案藏在一场静悄悄的“清单改革”之中。
随州高新区仅有48个行政编制,规模相当于一个乡镇,却要承担县(市区)的完整职能。面对“人少事多”的现实困境,今年6月以来,随州高新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在融合市级“五重”任务的基础上,创新推行高新区重点企业、重大招商、重大项目、重大改革、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化、责任化、节点化管理,“清单改革”改出了一片新天地。
破局之道:清单管理破解“人少事多”困境
“不久前的一次‘清洁家园’现场观摩,我们排名靠后;而最近的产业项目观摩,我们跃居前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郭晓东介绍,“这既说明随州市委、市政府对高新区期望值高,也反映出我们工作存在的不足。”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随州高新区面临着严峻挑战:地域面积小、人手紧张导致许多工作陷入困境。日常事务千头万绪,许多工作无人跟进;产业项目签约后,因要素保障不足和跟进服务乏力等问题难以落地;考核机制模糊,年度评优多凭“印象分”,无法有效激励干部队伍。
这种局面给随州高新区带来了巨大压力。经过深入调研,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决定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将重点企业、重大招商、重大项目、重大改革、重点工作这五大核心板块作为突破口,形成了“五重”管理模式,通过“清单化、责任化、节点化”,形成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为确保“五重”管理落地见效,随州高新区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系。各部门根据考核得分,最高可以拿到110%的绩效奖金,最低只能拿到60%的绩效奖金。这种鲜明的奖惩机制,彻底打破了“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局面。考核办法还明确规定了加分项,有效引导各部门和干部职工争先进位、勇于创新。
“我们要通过这场‘清单改革’,彻底改变过去工作推进中的模糊性、随意性,让每一项工作都有明确的目标、清晰的责任、具体的时间要求。”郭晓东表示。
在实践中,随州高新区还特别注重差异化考核,根据不同部门的工作性质和任务特点,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和权重,确保考核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如对于承担经济发展任务较重的部门,适当提高经济指标的权重;对于以服务保障为主的部门,则更加注重服务质量和效率的考核。
机制创新:闭环管理提升治理效能
督查督办是确保清单落地的重要环节。随州高新区成立了重点工作跟踪督办专班,通过“每日督办、督办交办、月度考核、季度考评”的方式,对滞后任务发“预警单”、开“督办会”,实现全程“穿透式”动态监管。
督查督办扎实有效。高新区督查督办专班负责人钟克波介绍:“从今年3月12日至今,我们每天都要到现场督办,每天向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报送督查督办日志,每周编辑成册报相关部门存档。起初,有些单位对督办工作有抵触情绪,认为是找茬。后来,大家发现督查督办能够帮助他们协调解决自身难以推动的问题,开始主动请求督查。这种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正是督办工作机制带来的可喜变化。”
在任务生成环节,随州高新区坚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科学制定清单。每月10日前,经领导小组审批同意,可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调整当月考核指标及目标值。这种动态调整机制确保了清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五张清单”动态管理,会根据上级新指示、领导新要求不断增加内容。
随州高新区规划建设局局长李其运对这套机制深有体会:“考核机制让每个人都动了起来,变被动为主动。”他所在的部门承担了房地产投资、房产销售、建筑业产值以及“四上”企业培育等重要工作任务,不仅提前两个月超额完成了全年7家“四上”企业培育任务,而且多项指标在全市排名第一。在房地产投资与销售方面,该局实行全程跟踪服务,目前高新区共有5个房地产项目,建设均高速推进,房地产投资和房产销售数据在全市处于领跑位置。
考核结果的运用十分明确:部门和单位绩效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的主要参考依据,个人绩效考核得分作为确定年度考核结果的主要参考依据。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所分管的工作连续两年绩效考核得分位居前3名,部门(单位)绩效考核得分连续两年位居同类别前3名,相关干部由党工委优先向市委推荐使用。连续两年绩效考核得分位居最后一名的,属市委管理的干部,由党工委向市委建议调整;属区管干部的,进行组织调整。这种严格的结果运用机制,确保了考核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实践成效: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
9月28日,走进青春化工园区,发展的热潮扑面而来。园区办负责人李春满正带着团队在现场协调工作。“我们园区2023年的安全风险等级被评定为C级园区,今年6月成功创建D级园区。”李春满介绍,“这项工作涉及36项具体指标,原计划10月完成,但上级要求提前5个月完成创建任务。”面对紧迫的时间,园区采取了“科学规划审批、压茬推进施工”的超常规方式,所有相关人员都下沉到一线办公。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危化品停车场建设项目。“这个项目是‘创D’的关键工程之一,如果按部就班走流程,时间根本来不及。”李春满回忆说,“管委会果断决策,创新规划建设审批模式,分部分项同步推进。甚至凌晨一点多还在现场开督办协调会。仅仅用了一个半月时间,就基本建成了停车场的主要功能区和配套设施,极大地提升了园区的安全管控水平。”
在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一场管理模式改革也在悄然进行。9月,这里引入了政务AI数字人——“高小新”,为企业和群众提供“7×24小时不打烊”实时问答服务。上线以来,数字人累计提供咨询服务800余次,大幅提升了政务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及性。
市民李先生对政务服务改革深有体会。9月24日上午,他来到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咨询设立农业科技公司事宜。“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对接我的需求,协助我在‘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填报信息。当天我就拿到了营业执照,还享受了免费刻章服务。整个过程高效顺畅。”
化工园区的拆迁工作展现了新管理模式的威力。6月25日,随着最后一处房屋拆除完毕,化工园区涉及百余户的拆迁工作全面收官。上级明确要求6月底前完成个人安全风险等值线范围内房屋清拆,时间紧迫。高新区成立专项工作组,城东工作局两位副局长各率一队驻片攻坚,两组人员比学赶超,提前实现了100%签约、100%拆除。不仅确保了园区企业正常生产,也为化工园区后续规划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腾出了宝贵空间。
经验启示:治理现代化的“随州样本”
随州高新区的“清单改革”,不仅是工作方法的革新,更是治理理念的深刻变革。一张张清单,厘清的是责任与路径;一个个节点,丈量的是效率与速度。
李春满对绩效考核机制感触颇深:“这个考核机制的核心是鼓励‘多干事、干成事’。如果你主动承担清单之外的工作,可以获得加分;反之,如果清单内的工作没完成,则会扣分。对于没有承接具体任务的部门,基准分只有60%,这就促使大家必须主动领任务。”这种压力传导机制让每个人都动了起来,变被动为主动。园区内部也对员工进行考核,将重点项目进度、安全生产监管、企业培育、招商信息摸排等任务量化到个人。
李其运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这种变化。“我们主动协调,争取上级支持;深化改革,优化审批服务。”他介绍,高新区规划建设局在全省率先推行“扫码出图”,替代传统的纸质蓝图;协调取消了“工程款支付担保”要求;推动实现了政府投资项目的施工图审查费用由财政统一支付。“所有审批服务事项我们承诺‘当天办结、不过夜’,全力保障项目快速推进。”
“现在,我们的干部作风实现了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工作推进从‘大概式’转变为‘精准式’,部门协作也从‘单打独斗’转变成‘联合作战’。”郭晓东欣慰地说。
通过督查工作机制,随州高新区提高了工作精准度,转变了工作作风,提升了发展质效。多项经济指标完成良好,在全省国家级开发区中排名靠前。“我们要打造‘追求卓越、敢于创新’的高新精神,目标是挺进国家高新区百强,成为随州市经济发展的主引擎。”郭晓东信心满满地表示。
随着“五重”管理机制的深入推进,随州高新区正以崭新的姿态,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这片热土上正在发生的变革,不仅为随州高新区打造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引擎”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新时期开发区深化改革提供了鲜活的“随州样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