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树湾村千亩水产养殖基地
![]() 苗木花卉
![]() 枇杷园
![]() 太空莲基地 特约记者 吴财荣 通讯员 张远富 龚文斌一条条整洁平整的水泥路面互通城乡,道路两旁的太阳能路灯让人眼前一亮,生态休闲的文化广场、白砖蓝瓦的居民瓦房……8月中旬,记者走进随县环潭镇,一幅生态宜居村庄美、产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靓丽画卷映入眼帘。 “近年来,环潭财政所把夯实工作责任作为‘一事一议’项目顺利实施的保障,成立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协调小组。健全完善书记、主任亲自抓,班子成员具体抓,干部职工一齐抓的运行机制。充分整合县、镇、村人财物资源,上下联动,加强横向联系、纵向衔接,确保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有序、有力、全面、协调推进。”环潭财政所主任李晓洲对记者说。 环潭财政所积极引导干部群众主动投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开展村级公益事业财政奖补宣传工作。通过设置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宣传专栏,还利用板报、固定标语、发放宣传单、宣传手册等形式,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原则、标准、申报程序等有关政策进行解读和宣传。并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载体,深入农户面对面、拉家常,宣传各项政策,做到“宣传不漏一户、政策不漏一项”,使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施中,该所严格实行项目管理负责制、工程质量监督制和竣工验收制,明确要求建设单位成立工程质量监管小组,确定监督员,全程跟踪监督。及时发现、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协同相关部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定期对所有项目进行抽查和督导,保证了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财政奖补资金、村民筹资筹料、投工投劳等项目资金筹集、管护和使用等问题,由村民理财小组负责监管。并及时张榜公示,接受村民监督,确保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公开、公正和阳光管理。制定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考核办法、项目管理、后期管护等制度,初步形成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管理的长效机制。 项目竣工后,该所“一事一议”项目验收小组,直接深入项目实施点,按照“听、看、查、问”四字方针,对议事程序、筹资筹劳标准、资金筹集及使用、项目预决算、公示及管护制度、项目工程质量、档案资料管理等进行全面验收。验收小组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总结经验,完善项目建设,及时兑现财政奖补资金,确保群众直接受益,稳步推进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 在资金使用和管理上,该所制定出台了《环潭镇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办法》,下发了《环潭镇关于规范执行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制度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并明确规定凡属于“一事一议”范围内资金全部在财政所“一事一议”财政专户报账支付,报账专户由专人、专账管理,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分期给付,封闭运行,保证项目资金管理到位、监督到位、使用到位。 财政奖补,利民惠民。近年来,环潭财政所积极向上申报争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870万元,撬动社会资金6000多万元,投入到乡村振兴建设之中。先后开工建设了56个项目,扩宽硬化道路5条、21.5千米;整修硬化塘堰12口,增加蓄水80万立方;疏通硬化排引水渠道6条,19.6千米;新建小型杌电泵站4处,装机总容量160千瓦;新建村级文化广场5个、安装路灯215盏……形成了“人人议建设、户户参建设、村村比建设”的可喜局面,推动了农村政治文明、乡风文明建设,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 如今,四通八达的村道,将6万群众引上了富裕路;美观环保的路灯,照亮了环潭百姓的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