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小岭冲的春天还在路上,天,还有些阴冷。走到凌家湾,看见老凌正在安排村民给石榴树浇水,干的热火朝天。 老凌的名字叫凌振安。六十三岁,资深党员,有三十多年党龄了。没有合村之前,一直在原龙泉村村委会工作。合村后,由于年龄偏大,退下来在村里开了一个便民商店,买一辆面包车帮村民接送学生。这两年,驾驶证受年龄限制,难以为继。又投资在家开了"桃蓉农家饭庄",由于家在村办公室附近,成了村里名符其实的"大总管"。虽说没有工资,但作为一名老党员,他始终保持“憨牛不荒田"的精神,尽心尽为地为村民服务。村里开展了"蓝莓采摘园"扶贫项目,他参入了日常的田间管理,锄草,施肥,浇水,总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我看见喊了一声,就问:"凌叔叔,给石榴树浇水,怎么还在用肩挑水,咋不用水泵?"他说:“刚栽的苗,没下根,用水泵浇水树苗容易倒伏。"我一听,觉得有点道理。他给我介绍了采摘基地的基本情况。十九大后,国家农村工作有很大的进展,继“美丽乡村”后又提升到了“振兴乡村"工程。今年"两会",农村工作的重心从"精准扶贫"向“精准脱贫"上倾斜。(我不觉暗暗赞叹到一个基层党员的政治觉悟和保持持续学习的热情)我们小岭冲村结合本村实际,多次召开党员群众代表会,经反复讨论,利用本村优美的自然景观,发展采摘产业来拉动旅游发展。从大树下(地名,本村的一株百余年的法国梧桐)开始,依次形成了小龙虾养殖基地,地栽袋料香菇基地,黔水桔,蓝莓,石榴,等采摘基地,三角枫观赏苗木基地,油菜食用菜油基地等,这不,义和店的油菜花马上就要盛开了。四组以退耕还林为主,发展畜牧养殖业,山羊存栏已达到五百头以上,肉牛种牛已经引进到位。区域版块布局明确,规划合理,目标清晰,让"精准脱贫"有了产业靠山。 村委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民主生活会每月必开,逢事必开,保证集思广议,做事少走弯路。比方说,今年采购石榴树苗,为了提高一次成活率,就采用了包栽包活的原则,虽然采购成本略有增加,但成活率得到了保证,能提早挂果,还是值得的。今年前几天的党员会,根据以往经验,我提出了"管"大于“种"的意见就得到了代表们的广泛认可。以往在产业布局时,就因为管理资金不足导致虎头蛇尾的现象时有发生,老百姓形象地比喻为"婊子工程"。去年,我们把蓝莓基地500元每亩责任到人,管理上得到很大提升。 我问老凌:"凌叔叔,现在村党委在带领村民脱贫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困难没有?" "这个当然有,一.粮食收购定价过低导致农民投入不足,舍不得投入,农业产业链效率低下。二.虽然近几年市,区,镇在精准扶贫政策上力度很大,农业生产是一个低效且长期的过程,有些担心后续资金不足,缺乏连贯性。三.基层干部的收入较以前有很大提高,但低于正常外出务工收入,很难拢络到优秀的青年才俊回乡投入到农业生产和为群众服务中来。"老凌明显有一些隐忧。"困难是有,但政府支持很大。下一步,我们将尽可能拓展山林优势,把目光投向山场。我们小岭冲村的山林土质肥沃,湿度适中,适合开发,总之,只要是有利于群众精准脱贫的项目,有利于本村旅游发展的项目我们都要努力的去争取,且一定能落到实处。" 老凌的一席话,让我对"精准脱贫"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一个老党员,始终坚持党性,结合实际,对党忠诚,为民服务的精神实乃组织之幸,基层之幸,群众之幸!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