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论坛 首页 魅力乡镇 尚市镇 民情民生 查看内容

让贫困户搭上奔小康的“专列” ——随县尚市镇王斌回乡创业带领乡亲致富的故事

2019-7-1 09:29| 发布者: 知足而乐| 查看: 5731| 评论: 0|原作者: 蓝天白云

摘要: 让贫困户搭上奔小康的“专列” ——王斌回乡创业带领乡亲致富的故事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包东流 通讯员 孙华龙杨英   6月25日,记者在随县尚市镇王家河村红鑫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无花果基地看到,田里长势繁茂的无花果树一行行绿意盎然,工人正忙着给果树拉枝固定。大棚中,不少果子已经有大拇指粗细。“大棚里的无花果7月中旬就可以采摘了,提前上市。”随行的尚市镇农技中心主任严海峰说。   王家河村距离尚市镇8公里,因位置偏远、道路难行,过去村里缺乏致富产业,建档立卡贫困户共158户、365人。20
让贫困户搭上奔小康的“专列”

——王斌回乡创业带领乡亲致富的故事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包东流 通讯员 孙华龙杨英
  6月25日,记者在随县尚市镇王家河村红鑫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无花果基地看到,田里长势繁茂的无花果树一行行绿意盎然,工人正忙着给果树拉枝固定。大棚中,不少果子已经有大拇指粗细。“大棚里的无花果7月中旬就可以采摘了,提前上市。”随行的尚市镇农技中心主任严海峰说。
  王家河村距离尚市镇8公里,因位置偏远、道路难行,过去村里缺乏致富产业,建档立卡贫困户共158户、365人。2017年被定为随州市100个重点贫困村之一。
  大棚外,贫困户王勇正骑着电动车在基地巡逻。“2017年在这里打工,不能干重活,就是在基地看门,每个月都有2000多元的收入。”王勇指给记者看他的头颅,右侧凹陷一大块。这是他2008年在浙江打工时因车祸受伤留下的伤残,也因此失去劳动能力,是该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有27000左右的收入,生活条件好多了。多亏了王总回乡办了这个基地,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王勇口中的王总,是王家河村人王斌,17岁到北京闯荡,拎过泥巴桶、蹬过三轮车、卖过水果,后来创立随仙缘商贸公司,经营各类高档水果达80多种,日均销售额达百万元。
  “多年的水果销售,我发现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种高档水果很受人青睐,于是我想,能不能在家乡种植水果到北京销售,还可以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王斌告诉记者,“此前考察过,家乡气候土壤适合种植无花果。”
  2015年,王斌回家乡祭祖时,把这个想法与村两委沟通,得到了大力支持。2016年,王斌就从山东购买无花果苗无偿给村民种植,并承诺高价回收。“当年大概种了300亩,还从河北请来技术员全程指导,但是收果子的时候发现水果质量还是参差不齐。单打独斗这种模式还是不太合适。”
  2016年11月,王斌成立随县红鑫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650亩,建立高标准无花果、蓝莓、软籽石榴等产业示范基地。“1800亩无花果、500亩蓝莓、300亩软籽石榴和50亩苗圃。合作社按照‘规模化、集约化、公司加基地、基地带农户、实行产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王斌说,“优先流转贫困户的土地,每亩流转资金500元每年,农户直接到基地务工。”
  此举让王家河村的贫困户搭上了共赴小康的“专列”。王云明一家三口,儿子身患残疾,没有经济来源,2016年底基地流转了他们家的土地,又聘用了他们一家在基地务工,老两口一边照看儿子一边在基地帮忙,不仅学到了技术,经济来源也有了保障。“平时就是除草、整枝、施肥,采摘时按件发工资,最多的时候有人一个月能拿到5300多元的工资。”王云明说。
  类似的贫困户还有四组的王胜美、六组的王德舟等等,不胜枚举。目前,基地有贫困户79户在公司务工,带动就业人员300余人,人均月收入2500以上。
  无花果,软糯甜美,但相比其他的水果,无花果实“摘不及、囤不及、吃不及”的特点尤为突出,这也是制约无花果销售的瓶颈所在。王斌又成立湖北花果荟商贸有限公司,投资5000余万元,在基地附近修建了10间500平方米的仓库,2个1000立方米的冷库,购置了5台冷链车。“保证无花果一摘下来就第一时间装车发往北京。2017年无花果总产量达300吨,实现利润600万元,2018年无花果总产量600吨,实现利润1200万元。”
  对于未来的规划,王斌信心满怀:“计划至2020年底,流转土地总规模达到1万亩以上,实现亩产值1万元以上,总产值达到1亿元。到2022年底,建成现代化的农产品深加工园区,建立果脯、果汁、果酒等深加工厂,实现利润1.5亿元,带领全村158户贫困户全部脱贫致富。”

上一篇:暖心为民助团圆下一篇:故乡的食物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