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论坛通讯员李旭斌 或因要照顾家庭,或因患病而行动不便,能够实现“家门口就业”,是许多贫困户的迫切需求。去年年底,随县洪山镇桂花园村成立了扶贫合作社,其全称为“随县洪山镇共富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此合作社特点是“由贫困户组合”,以养殖洪山“三黄鸡”为主体,采取“家鸡野养”模式,带动贫困户在家门口脱贫致富,成效明显。 桂花园村位于大洪山北麓,属深山散户居住的边缘村落,由于山深路远,交通不便,产业经济很难落地生根,一直是扶贫攻坚的“老大难”。该村积极拓展思路,想办法,找出路,不少人想起了“洪山三黄鸡”。 洪山三黄鸡因其羽毛、喙、胫均为黄色,故称“三黄鸡”。为随县大洪山一带特产。这种“三黄鸡”不仅是我国的名贵美食,而且是世界家禽一绝。该鸡肉质细腻,味道鲜美,上世纪70年代,香港食品检测部门通过检测发现,“洪山三黄鸡”的滋补功效远远高于燕窝,一时间轰动国际贸易市场,在当时的香港国际贸易市场上,每百只洪山三黄鸡可抵一辆卡车。 要想“洪山三黄鸡”再创辉煌,必须让鸡放飞“牢笼”,回归山林。可土鸡散养存在不好管理、经济效益差等缺点。好在桂花园村的贫困户多,都居住在边缘山沟,家家户户房后都是大片山林,属散户型,“三黄鸡”在山林里散养反而还有无需笼具设备、省人工、省饲料、少疾病等优势,而且养出的土肉鸡和土鸡蛋品质好,很受消费者青睐,价格是一般鸡的数倍。虽然户小不能上规模,可将几百户拧成一股绳,就是规模。于是“贫困户合作社”在桂花园村成立了。“共富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按照“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方式,由全村贫困户和自愿参股农户组成,合作社负责组织成员畜禽养殖、畜禽产品销售,并实施技术指导、种苗供应、饲料供应、疾病防疫等一条龙服务。 合作社成员、该村8组村民聂成付只有老夫妻俩在家,虽然老弱多病,可每天早晨开后门放鸡到屋后山林觅食,晚上弄几盆饲料吸引鸡回笼倒也简单省力,完全力所能及,鸡舍就是两间早年的牛栏,合作社入股的500元和购鸡苗费用都由村上从扶贫款中垫付,他计划年养“三黄鸡”300—400只,每只鸡年产值可达2到3百元,足够两老脱贫致富。8组村民席全文独自一人,76岁,他说舍不得离开老窝,他有低保,门前池塘有鱼,再养100只鸡,自给自足还绰绰有余。而且鸡生蛋,蛋孵鸡年年有。 如今桂花园村“鸡飞起来了”,蛋没打,并且人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