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县:从低效闲置到高效利用的创新实践 随县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在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中积淀了一定数量的低效利用建设用地,普遍存在布局分散、利用粗放、效益低下等问题,制约了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和县域经济发展。面对土地资源“紧约束”与发展空间“硬需求”之间的矛盾,我县以盘活存量、提质增效、服务民生为核心目标,系统谋划并全域推进国家级试点项目,着力探索低效用地开发再利用新路径。 通过系统摸底,我县共识别低效用地19宗、总面积718.36亩,涵盖城镇工业、商服与公益性用地等多种类型。这些用地多数区位优越,具备较高的盘活利用价值,为推进全域整治和分类盘活奠定了资源基础。 为系统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我县构建了“数字赋能、分类施策、政策配套”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一是数字赋能,搭建“一码管地”平台,实施“一地块一编码”,建立图数一体、动态更新的数据库,实现用地管理从传统台账向智能治理转型;二是分类施策,针对工业用地鼓励自主改造、合作开发或政府收储,针对商服与公益性用地通过风貌改造、业态调整提升功能与活力;三是政策配套,构建激励、审批、资金“三轮驱动”体系,激活市场主体动力,打通“一站式”审批通道,争取专项债券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元化保障格局。 通过系统推进,我县低效用地再开发取得显著成效:数字治理上,“一码管地”实现从人工巡查向智能监测、经验判断向数据决策、被动应对向主动预警的三大转变;模式创新上,“土地+房产”组合供应帮助原权利人快速变现,助力新项目“拎包入住”;价值释放上,通过“资源→资产→资本”路径实现存量资源价值再造;综合效益上,已完成9宗154.24亩用地盘活,投入资金4450.16万元,实现土地出让收入5629.8万元,建成一批公共服务设施,优化了县域产业布局,形成经济、社会与区域效益协同提升的多元共赢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