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随州绿色发展的指引——《随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0年)》重点解读之三
; X+ \6 N7 w3 M9 e- |$ z记者 张 清 通讯员 李云龙2 a2 r0 [4 ~$ ]& R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
5 o& X" Z; x8 y5 V5 b 《随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0年)》(下简称总规)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科学划分三类空间,对随州市域进行生态分区,划定生态红线,建立严格管控措施,并提出了森林、耕地、水资源等利用与保护策略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为随州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遵循。
5 g1 `; N/ B( ~: X+ r9 a" I5 N: n8 e. s) d- {7 L# L- j
科学划分三类空间严控开发建设强度4 F' S9 e' G( q
遵循集约、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总规按照主体功能区战略的要求,在国土空间分析评价基础上,以行政边界和自然边界相结合,将市域划分为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通过三类空间的合理布局,形成统领全市域发展全局的规划蓝图、布局总图。) J4 {6 ]' B/ c2 v
市城乡规划局局长刘光海介绍说,划分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是对市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总体部署,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载体。规划在三类空间布局的基础上,研究细化城镇组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的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城乡空间结构,为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奠定基础。
, x4 o9 y) ?# t. T3 e) B 城镇空间,是重点进行城镇建设和发展城镇经济的地域,包括已经形成的城镇建成区和规划的城镇建设区以及开发园区,约占市域总面积的10-20%。总规提出,城镇空间要着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升单位国土面积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率。要控制工矿建设空间和各类开发区用地比例,促进产城融合和低效建设用地的再开发。对旧城更新等优化开发区域的城镇空间,要进一步控制开发强度,着力促进存量空间的优化调整。
3 }3 x% b, W: v/ I z* [- K# X6 ^ 农业空间,是主要承担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生活功能的地域,以田园风光为主,分布着一定数量的集镇和村庄,约占市域总面积的3040%。总规提出,农业空间要强化农地保护,推动土地整理,促进农地规模化、标准化建设。要严格建设用地管控,优化整合农村居民点,繁荣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农村田园景观。: T( S9 g" A$ r6 p- c# z/ x
生态空间,是主要承担生态服务和生态系统维护功能的地域,以自然生态为主,包含一些零散分布的村落,约占市域总面积的40-50%。总规提出,生态空间,要加强林地、河流、湖泊、湿地等生态空间的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产品服务功能。要实行严格的产业和环境准入制度,严控开发活动,控制开发强度。对其中的禁止开发区域,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强制性保护。
5 p+ E6 W/ |& c$ [; g N& ~# g
% _' E+ q% t2 i" }/ s0 Y8 h严格生态建设分区筑牢绿色发展屏障
6 D: `4 J6 ^" Y( V# _2 b% y 市规划局总规划师张忠伟介绍,总规在编制过程中,开展了《绿色发展理念下的市域生态环境保护专题研究》。编制团队根据随州生态本底条件和生态敏感性分析,将市域生态建设划进行分区,即生态保育区、生态控制区和生态建设区,并对各区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3 B# V' v8 V& A/ b “随州的生态本底条件良好,生态资源丰富多样,森林覆盖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同时也应看到,我们的生态环境存在着‘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恢复难度大;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偏弱,森林防护体系尚未形成;受人为破坏、工程建设、矿山开采等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原生水系破坏较严重,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必须严格分区管控。”7 w1 E+ |+ [, P! F
总规分析认为,随州市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原生水系生态功能退化以及矿山开采造成山体森林植被破坏严重,主要的生态保护任务是水土流失治理,矿山植被生态修复,提高森林覆盖率和生物多样性维护能力。0 A2 g+ z* [: e+ t* Z9 \( i$ h. H
为此,总规从三个方面划定了随州市生态保护红线区,即重要生态功能区红线、生态敏感及脆弱区红线及法定禁止开发区红线。全市生态保护红线区总面积252463公顷,占市域面积的26.2%。1 |. Y- H6 r2 T3 v
“用生态红线筑起绿色发展‘屏障’。”刘光海说,“总规对各类生态保护红线区的面积进行了明确。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实施最严格的管控,确保红线区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同时,随州城乡总规还整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各类规划‘多规融合’的要求,构建了全市生态红线管控‘一张图’,为生态保护提供了坚定支持。” 坚持保护优先,推进生态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总规提出我市土地资源、水资源保护与利用,以及环境治理策略: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加强土地生态保护与建设、降低土地用途转换的生态影响;保护水源地、完善水利工程体系、构建节水型社会、进行水土资源分区引导,保障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等等。4 D- F6 x, i9 j# o# Z7 X' z
2 ^& c, n: P) p% a4 y& z6 z发展低碳绿色经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9 r2 s1 f! E, g+ K2 x& z$ C' Z% v 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新时代,随州如何推进产业转型,实现绿色发展?
' {4 R: V- B( F' _3 x& G 优化工业布局。总规提出,以城市作为市域工业发展的组织枢纽,重点加强四大工业园区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力;以乡镇产业基地为节点,按照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和同类产业集中布局、集聚发展的要求,加快市域工业体系的整合。
8 F) r0 p5 g* N, s' ~ i" F. h 随州中心城区是市域工业发展的核心引擎,是随州探索新型工业化和实施智能制造的主阵地,包含随州高新区、曾都经济开发区、随县经济开发区。总规提出,充分发挥中心城核心资源优势,集中建设产业集聚区。& j3 p: }/ ~! R' h
广水产业集聚区是随东地区制造业中心,全国风机制造基地,东接武汉临空产业。总规提出,加强对开发区工业园、十里工业园、杨寨工业园等三大园区的统筹规划,推进基础建设联动、产业发展互动,实现基础共建、要素共享、产业共育,打造要素聚集、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现代工业集聚区。: F6 j( l/ R* r& P9 s& R
乡镇方面,总规提出,结合特色小镇建设,打造特色资源与优势产业相结合的乡镇产业基地;以优势资源为依托,加快推进茶叶、蔬菜、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区域化布局;构建以高速公路、国省道为依托的现代农业物流网络。
* @% G+ k# O% M9 I. I8 u$ s 加强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优势产业引领作用,实施专用汽车产业升级计划、量质并重大力推进食品工业升级,推动传统制造向先进制造跨越。发展壮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培育支撑随州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探索绿色发展道路,革新生产技术、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化工(肥料制造、农药制造)、纺织服装、风机、铸造、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发展,打造区域产业发展的高地。
5 {: Z/ a7 `- v! T3 C# s) x 推动资源整合,发展绿色生态旅游,形成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农业休闲三重驱动的旅游发展格局。发展全域旅游。打造中部“礼乐祭宗”历史文化国际游览区、北部“神秘淮源”生态旅游观光区、东部“绿色生态”武胜关生态文化旅游试验区、西南部“禅修养生”生态休闲疗养区和南部“农耕乐园”休闲文化游览区等五大主题游览区,彰显随州旅游特色。
3 |& z7 s# h4 T
8 I" q) t3 U# s: f# G% D4 R
& F2 R6 }2 `; E! ~
% W0 {/ [ b& D. i* B0 y
6 Y" S, e. ]1 j/ b- g1 @ Y$ l0 O* M" l' F3 Q. ~0 w* a' d)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