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牡丹文化旅游节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4447|回复: 3
收起左侧

[文学作品] 牡丹节文学参赛作品060号:倾尽一世写风华(石倩夕)

[复制链接]
楼主

特约记者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6-6 08:29
  • 签到天数: 7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8-4-11 15: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本帖最后由 古道西风 于 2018-4-11 15:35 编辑

    倾尽一世写风华
    石倩夕
         这个春季,故乡如约绽放一场盛大的花事。尚未从“桃李娉婷醉春风,菜花烂漫灼其华”的惊艳中回过神来,龙脉水库的万亩牡丹花灿烂盛放,终于惊动了整个春天,惊动了离乡十年的游子。
        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欣喜的感知尚市镇这些年一点一滴的变化。脚下的这片土地,从孤寂荒凉到繁花似锦,从默默无闻到香飘万里,从无人问津到游客如织,期间经历了怎样的脱胎换骨?怎样的涅槃重生?
        在深圳十年,当初进入那个十几万人的大厂,从一个毫无背景的普通打工仔一路攀爬到公司高层,从月薪三位数逐步上升到五位数,从两手空空到在那个寸土寸金的地方买房买车。外人眼里的我现在无疑是光鲜成功的,但背后的艰辛和付出唯有自己知道。一如这龙脉湖畔的万亩牡丹园,数年磨一景,一朝绽芳华,背后倾注了多少努力和汗水?
        或许应该感谢我的故乡,感谢神农牡丹谷的开发者,让我这样一个游子能放下一切,回到这片生我养我的地方,见证这片土地上绽放的奇迹。
        牡丹谷的美自不必说,让我感叹的是她宽广中蕴藏的精致和丰富,蕴含的文化气象与精神。
        文化墙位于牡丹观赏园外围,是聚古今所有与神农牡丹谷精神相关的文化精髓之所在,既有神农文脉的内涵、牡丹文化的厚重,又有牡丹仙子的气节、龙脉的历史由来与传说等。我沿着古色文化墙浅思淡行,看一帧帧传奇故事,吟一阙阙唐诗宋词,品一段段千古绝句,赏一幅幅傲骨丹青,不知不觉醉在这浓浓的文化氛围里。
        牡丹园之巅,繁花簇拥一尊白色雕塑,牡丹仙子绰约舞姿,长裙飞天,美眸流盼,涤荡凡尘,翩翩然在四周洒下一片天姿国色。园内牡丹亦不负守望,竞相展露盛世欢颜,迷人的娇红,冷艳的素白,恬静的淡黄,贵气的雅紫,明媚的新绿,更有多种双色并蒂……一株株,一簇簇,层层叠叠,交错辉映,无不在舒展中倾尽芳华,簇拥中吞吐艳丽。清风徐来,一园花事,摇曳生姿,醺香阵阵,荡神扑鼻;漫行花海,步成幽思,腮生涟漪,心思放旷。
        依偎牡丹仙子来一张合影,是游子的赏心乐事。同仙子共舞,闪入镜头的刹那,不由感悟到一种生命的神圣与超然。牡丹那倾其所有的绽放,恰似明月的清辉照亮我混沌的心田。那臣服于仙子膝下的凡夫俗子们,或许也会有不同的领会与顿悟。
        发源于神农时期的龙脉湖,以其深沉的胸怀护佑着世世代代龙脉村人。十年前的龙脉湖,依稀还是朴素的模样,如今气势已非同一般。一条大坝横贯牡丹谷东西,凛凛然犹如卧龙在渊,守着一湖清凌凌的龙脉水,护着两岸娇俏俏的倾城色,堪称神农牡丹谷的心之湖。湖水忽而追风逐浪,忽而绵柔若镜,道不尽的深邃与奇幻。两侧的山丘更是将浓妆素颜一股脑儿倾倒湖中,好一处山中有水,水里呈山,山水相依的迤逦风光。
        站在梨山坡上寻找当年放牛娃的足迹,却只见一片杏白点缀在绿海青波之间。清浅的花瓣中掩藏一点鹅黄,鹅黄中若隐若现一丝红蕊。红蕊那头连着的,正是当年放牛娃的那颗殷殷赤子心,更是系在龙脉村人手指上的一根红丝线,无论走多久,无论走多远,龙脉村人都会在丝线的牵引下回到这里……
        在梨山坡登高极目远眺,只见洁白花簇被切成一垅垅,垒为一层层,不经意间画出仙女秀姿般起伏的曲线。两侧山脉如盘绕于仙女两臂之间随风飘舞的披帛,一侧随着山势盘旋,仿佛山有多远,牡丹花开就有多远,一侧缠缠绵绵,直蜿蜒到龙脉湖岸。
        古有“舜生于梨山坡”之说,这处被神奇传说赋予了活的生命的父母山,也乘时乘势披挂上早已陌生的绿色铠甲,挺起万千胸膛,站出一排排绿植卫士,呵护着这片领地上新生的娇儿。
        牡丹花开,若以为只是涂抹在盛世之上的浮华之气,仅有“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趋鹜,那便是浮浅了。花开花败,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的事情。花开惊绝,花落结果,循环往复,千年绽放,千年结果,才是牡丹一生的高贵和追求。牡丹花籽可榨油食用,花瓣可泡饮养颜,花蕊可作茶和肝,可谓倾尽一身所有。你给她有限呵护,她予你无期奉献,当得起“国粹”和“花王”之称。
        花开过后,梨山坡上的牡丹花树经过一个夏季的蛰伏,秋季便果实累累,粒粒牡丹果籽悬挂枝头。就像牡丹花开,汲够了天地灵气,汇取了龙脉精华,一颦一笑都是好颜色。任由勤劳的农人用灵巧的双手将果籽采摘回家,被加工成营养价值极高的食用油流向餐桌。此时的牡丹方完成了一年最后的一次奉献。
        来年,春风吹起,牡丹花海如约而至,将蓄集了整个冬天的力量以生命最完美的姿态绽放。秋风扬起,牡丹果籽如期成熟,将积聚了整个夏天的锐气以最饱满的果实模样呈现。年复一年,国色不改,初心不变。
        此刻,我想我有些明白,牡丹谷为何要依龙脉湖而建?牡丹的美,是明丽的,雍容大气的典雅美。牡丹的精神,是不屈服、毫无保留的奉献精神。俗艳之地,荒浊之地,浩繁之地,凄薄之地又如何载得起这份绝世的美丽和高贵,唯有这神农圣地龙脉湖水的从容博大清灵秀韵才能与之相知相惜,相得益彰。神农牡丹谷之创建,或许是在偿此山此水前世一个未了的愿吧?
        故乡已很好,可惜终要离去。游子也该像牡丹一样,去创造价值,履行责任和使命了。若能如牡丹的一生般用尽所有的力量,在尘世间尽情绽放自己的生命之花,结最好的人生之果,当是不留遗憾、不虚此行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8-4-11 17: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以牡丹为主线,以一个游子的现在、过去、未来为副线,以牡丹思考人生,以人生思考牡丹,堪称佳作。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8-4-11 17: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描写牡丹的精神引发游子对人生的意义不断的思考和探索,游子的思索也该是我们的思索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9-1-10 11:12
  •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8-4-11 21:09: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手过招,领教学习了!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返回牡丹文化旅游节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