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强国征文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3468|回复: 0
收起左侧

[中学组] 【强国征文】中学组:诗词中的爱国情

[复制链接]
楼主

随论超版

随论编辑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6-6 12:22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20-10-26 10: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本帖最后由 随州日报 于 2020-10-26 10:22 编辑

    诗词中的爱国情
    实验中学八(2)班   周雯瑄

        华夏千百年悠久历史,孕育出了许多文采斐然的诗词大家,其中也不乏将爱国之情融入于诗句中的。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出自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写下的《小重山》。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在词人入狱不久前。词的上片写词人对中原的思念以及对国事的忧虑。描写了词人虽失去军权但仍忧虑国家,即使此时已三更,也难以入眠,于是起身在院中散步。下片抒写收复失地受阻,心事无人理解的苦闷。“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便写岳飞为了平定中原,抗战到老,但多年的辛劳仍旧没能实现少时的愿望,失地仍未能收复,回乡养老几乎已不可能,而“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写出岳飞想要将自己一腔报国热情弹给知音听,但因知音太少,即使琴弦都被弹断了也没有人能懂,岳飞一生为国征战沙地,他对祖国那份深沉的热爱几乎是流淌在血液中的,不曾停止,延绵不断。岳飞有勇有谋,有胆有识,他敢打仗,能打仗,善打仗,且能打胜仗.骁勇善战,却也没能收复失地,荣归故里,回到那个岳飞思念的中原地区。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出自祖咏的《望蓟门》。诗中写了诗人到闻名已久的边塞重镇,游目纵视蓟门壮丽的风光,吊古感今,慨然生发报国从戎的豪情,描写了“万里积雪发寒光,旭日初升军旗扬。沙场烽火遮明月,海边云烟簇蓟门”的景象。由将土们保家卫国抒发诗人的报国之情。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出自李煜的破阵子。词的上片写出了南唐昔日的繁华.“几曾识干戈”更是写出词人虽为天子女却不知晓战争这回事,也侧面写出南唐昔日安定的社会风气,以及南唐时皇家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暗示了南唐的衰亡。下片记叙了国破时的情景,将离别故国时哭辞宗庙时的情景写得沉痛惨恒,词人的悔恨之意也溢于言表。南唐虽繁华但也只是徒有其表,其实不堪一击,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皇帝荒废朝政,不重视国家发展也是导致南唐灭亡的重要原因。即使李璟与李煜文采不凡,却也让南唐逐渐衰败,这也是在告诫我们:不能只为了读书而盲目学习,而要以报国为最终目的,不断学习,昂扬进取.为强国之心的实现去奋斗,为报国之情的感慨去努力,力爱国之心的表现去坚持!
        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耐人寻味,唐诗宋词如明珠散落其中,无数优秀的爱国诗人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对祖国深沉的热爱,对报国的热着与对强国的企盼更值得我们敬佩,在学习之余,我们也可以拿起笔,用诗词抒发出自己的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强国之志,体会诗词中的文字美。
                  

    返回强国征文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