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因路致富:“改一条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 E5 M5 {7 k7 C3 v9 a7 h9 t p
要想富,先修路。农村没有路,致富有难度。“四好农村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总结提出、领导推动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2014年元旦前夕,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干部群众致信习近平总书记,重点报告了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即将贯通的喜讯。收到来信后,习近平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批示,向独龙族的乡亲们表示祝贺,对独龙江公路隧道贯通后帮助独龙族同胞“与全国其他兄弟民族一道过上小康生活”寄予了很高期望。
同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农村公路发展的报告上批示强调,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改一条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
山西吕梁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路,是当地农民脱贫奔小康的主要瓶颈之一。
“以前的泥土路,去县里一趟要1个多小时,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太不方便了!现在只要20分钟,公交车半小时来一趟,乡亲们、城里人进出不再是问题了。”吕梁市临县城庄镇杨家沟村村民韩朝说。
临县白文镇庙坪村因为修好了公路,吸引来了外地企业进村办厂。庙坪村村民郝满平告诉记者,以前在村里挣不到钱,村民一过了正月十五就要外出找活干。现在不用出门打工了,在家就有三份收入:土地流转的收入,村里企业劳务的收入,加入村里合作社的每年还有分红!
福建省永安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黄国钢介绍,当地村淘站通过物流货车、农村客运班车将城里的商品送至村民手中,还可以免费帮村民售卖土特产,实现“网货下村”和“土货进城”的购销双向流通。
农村公路把农民增收的路子铺到家门口,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路子修到家门口,把推进城镇化进程的路子通到家门口。“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为贫困地区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支撑。

- \- y! L0 g" ~6 O+ ]# u这是横跨独龙江的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斯拉洛大桥(2017年5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井辉辉 摄
2013年11月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吉首市的矮寨特大悬索桥视察。了解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近年来交通条件变化很大,特别是乡村道路网已基本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很高兴。他指出,贫困地区要脱贫致富,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很重要,这方面要加大力度,继续支持。
因为有了路,昔日困在山里的乡村实现了从“舟车不通”到“物流天下”的转变;因为有了路,城乡互动日趋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体验现代化农业生活,踏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农村的小康也就没有全面的小康。为了广大农民的小康梦早日实现,新形势下,要进一步深化和加强农村公路发展:
——农村公路建设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与优化村镇布局、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安全便捷出行相适应;
——要通过创新体制、完善政策,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要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7 l m. J% S ~3 j这是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城庄镇的新修道路(1月23日摄)。 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 |* B7 Q+ D6 f6 ?% f6 G乡村因路更美:既要把农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护好、运营好: ~) H/ `9 Q# j. x3 P4 x
2018年1月底,寒冬腊月,沂蒙山间。记者乘车沿着崭新的234省道从山东临沂出发,路旁湖水清澈,远处蒙山巍峨。车辆一路上山,蜿蜒盘旋之间,可见路旁密布的桃树、樱桃、山楂等果树,每每行驶到险要处,路旁都会有水泥围栏或金属护栏。
“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的是农村公路,最美的景观是农村公路,农民满意度最高的是农村公路,最爱护的公共设施是农村公路。”在山东省临沂市,广大干部群众这样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交通运输部等有关部门和各地区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建设农村公路重要意义的认识,聚焦突出问题,完善政策机制,既要把农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护好、运营好,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好保障。
路通了,人心齐了,大家干劲足了,党和群众的距离更近了。很多群众自发成为农村公路的义务宣传员、护路员,把农村公路当作自己的眼睛来爱护。
“修好了路,我们的农产品才能卖个好价钱。党和政府花了那么多钱来修路,我们一定要把这条路养护好。”今年77岁的马全方,是四川阿坝州小金县沃日镇木栏村村民。记者看他身体硬朗,脚穿一双棕色皮靴,手中还握着一把扫帚。马全方参加养路五六年了,对路很有感情,平时哪怕路上落一块石头,也要扫得干干净净。
沃日镇党委书记杨敏告诉记者,遇到大雪等恶劣天气,当地村民会自发组织几十到上百人来养护道路。当地还通过创新申报机制、监督机制、资金报账机制等,对通村公路进行责权划分,乡道乡养、村道村管,完善项目责任到人,把建好的农村公路管理好。
5 w( d( ?5 t! Z. A- A) ?, V6 U
4 f4 M" v8 e* |5 R* m5 J0 w- R+ [
俯瞰浙江省安吉县上墅乡刘家塘村的美丽乡村景色(2017年6月8日摄)。安吉县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让青山绿水成为当地“金名片”。新华社记者 张铖 摄
农村公路建设与美丽乡村紧密相连,还要与当地生态环境、乡村发展有机联系为一体。走在路上,要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
阿坝州小金县地处长江上游的偏僻山区,记者在这里采访时看到,乡亲们在半山区建起了葡萄园,通过种葡萄减少了水土流失,逐渐把原先的荒山改造成了漂亮的葡萄园基地。
从葡萄园基地再往山上走,当地村民又建起了标准化牦牛养殖场,山背后有一片500多亩的饲草种植基地。牦牛粪便,用作葡萄的有机农肥。葡萄酿酒的果渣,又用作牦牛饲料。从牦牛养殖到葡萄基地,形成了一个有机的循环经济模式。
“以往靠山吃山的农民决不能再走牺牲环境发展的老路了。”浙江省安吉县刘家塘村党支部书记褚雪松说。刘家塘村抓住农村公路建设升级的契机,建起了10公里的村庄绿道,把村庄的中心社区和休闲带、景观区、美丽乡村示范区串联起来,形成了生态养护、富硒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一体的村庄经营格局。
“不破坏就是最好的保护”、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盲目追求公路“宽、平、直”,这些已成为各地修建农村公路坚持的重要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四好农村路”与自然生态、田园风光、湖光山色、秀美村庄和谐共生,与乡土文化、乡风文明、乡村治理协同发展。
“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的成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农村公路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总书记鲜明的人民立场和真挚的为民情怀在农村公路上的生动体现。
人们坚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遵循,正在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四好农村路”,必将让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越走越宽广。(记者齐中熙、赵文君、叶昊鸣、郑明达)
j) o$ V1 }# C" `6 s. d+ m8 i2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