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社会民生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5323|回复: 0
收起左侧

随州“千年银杏谷”景区的蝶变

[复制链接]
楼主

客户端新闻编辑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9-4-2 10:4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aa7348d70617e5f7c08bc461c5a7ef60.jpg
  
随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许享红 王松
  千年银杏谷景区位于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镇,现有银杏树520万株,其中树龄百年以上的6万余株,五百年以上的近1万株,千年以上308株,拥有全国乃至全世界分布最密集、规模最大、保留最完好的一处古银杏群落,被誉为“全国银杏第一镇”和“中国银杏之乡”。
  千年银杏谷这是随州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的经典传承,也是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
  3月下旬,随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来到千年银杏谷景区进行实地踏访。
走不出季节性的怪圈
  2007年春夏,玉龙公司进入随州银杏谷,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我们像个“孩子”一样认为“抢到了宝贝(优质资源)就能成功”。玉龙人从第一年开始,按照旅游开发的要求,兴奋地忙着选址、请大学的教授策划、知名的规划师规划、精心设计、施工、建设,一套头下来,几千万花出去了,行云流水,终于定调“中国千年银杏谷——世界上最大的古银杏群落”,高端、大气、响亮、上档次,可是市场是残酷的,遗憾的是虽然名声出去了!人也来了!但人们只喜欢集中在每年11月份看黄叶,平时人稀少;也没能改变游客“双周”经济现象(集中在周末和周边),一年只有这4天游客爆满,高峰期一天4、5万人,汉十高速洛阳店出口,双向堵车2、3公里,洛阳镇内交通堵塞,抽调全市公安干警和区交通警力来维持秩序,洛阳镇全体干部全员上阵,准备了“一桌饭,来了三桌客”,成为当时的真实写照,停车难、吃饭难、喝水难、入厕难,游客投诉不断,服务质量一塌糊涂,当时的随州市长被湖北电视台请去问政,一年集中在这4天,公司也赚不到钱,一年旅游收入仅仅几百万元。
  第二阶段,我们像个“傻子”以为“有钱就能成功,重资金投入就有回报”。市场的教训引起我们不断思考,一定是投入不够,哪能随便地就能成功,咱们一年不行,二年、三年接着来,一次次投入一次次失败,一次次转型一次次辛酸血泪,不知有多少个不眠之夜,考察学习行程何止万里,到处找“仙人”指点,重新规划,12年间,砸下了两亿多元资金(仅每年支付利息近两千万元),景区规划修订了四五次,主题定位修改了多次,品牌广告语也更换了七八次:①世界上最大的古银杏群落;②世界上最纯洁的地方;③随州银杏甲天下,金色秋天醉人间;④世界银杏看中国,千年银杏看随州;⑤世界最美秋天;⑥三千年古银杏群落、三千年的石磨文化、三千年的民居经典;⑦千年银杏谷,万年五佬树——随州银杏探秘之旅。同时在政府支持下,我们改善了交通,兴起了200多家农家乐,实行了厕所革命,这一阶段我们以资本为主,虽然景区的基础设施上来了,但还是走不出季节性景区的困境。
  第三阶段我们像个“疯子”,不断地挑战极限、挑战自我。12年间我们经历了百折不挠、义无反顾、九死一生,才知道成功的背后光有“资源”和“金钱”是不够的,关键是靠“人”发现资源的价值,失败是成功之母,磨难有时候能成为人们的财富,我们逐渐意识到文化的力量,开始用文化来包装景区,千年银杏衍生品也初见成效,用文化创意来讲随州银杏故事,用文化创意来为景区“铸魂”。
文化让旅游升华
  资源不等于产品,产品不等于商品,只有用创意去“点石”,资源才有可能变成商品,旅游属于创意经济范畴,旅游卖的不是资源,卖的是创意。
  1、一个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
  木石情缘,千古之恋。炎帝神农小名石年,其妻听訞小名白果,夫妻相敬如宾。因炎帝神农忙于大江南北农耕,夫妻聚少离多。有一年炎帝神农又一次南巡,听訞送至随南青林山下说:这是我们相识相爱的地方,今天,我俩栽一棵树,以示送别纪念,这棵树就用我的名字叫“白果”。以后每年春天我都会来这里迎接你,来一次栽一棵树,如果你归来见到的是古树群落,那是白果的期盼与思念。炎帝神农说:石年就是累死他乡,灵魂也会化为不朽的石头,回到你的身旁。数千年后,彼此都没有忘记当年的承诺,于是,青林山下有了银杏谷和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万石磨。(听訞栽种的银杏树也寄托着对炎帝的思念,所以这里的银杏叶都像两棵紧紧连在一起的心,心心相印,成为永恒爱情的象征,炎帝也无时无刻不想念着白果,只能每天在石磨子上刻上一道印记,表达自己的思念,所以,银杏谷里的石磨都留下了爱的印记)。
  随州银杏甲天下,木石情缘醉人间,讲述的是银杏树与石磨的故事,而石磨的姻缘,决非偶然,当年“古树、古道、古宅”定位时,为了确定古道的建筑材料,就设计了上百个方案,最后确定用老石磨,冥冥之中似有天意,直观的感觉就是只有老石磨才配得上古树。十几年来,我们走遍了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足迹遍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大半个中国,最远的距离是两千多公里的黑龙江,多少次停下,多少次准备放弃,内心里总是发出呼唤,发出力量,这些石磨一定应该属于这片土地、这片古银杏群落。当上天赋于我们灵感:银杏树是炎帝之妻栽种的,是思念炎帝的爱情树,石磨是炎帝发明的,他寄托着炎帝对妻子听訞的无限思念和情怀,而不远千山万水,魂归故里。这时,所有创职人员的眼里都充满着泪花,有的甚至喜极而泣。这一刻,大家觉得十年来所付出的汗水、泪水和血水都是值得的。
  2、一个世界纪录的诞生
  提炼文化,发现价值是一项艰苦卓绝的工作,有一段痛苦的历程。五佬树我们不提炼,它就是千千万万棵银杏树中的一棵,在银杏谷是百分之一,在全国的古银杏树中可能就是万分之一,你可以视而不见,但稍加提炼,它是308棵千年银杏树中的一棵古树,可以作为游客照相的景观,没有其他功能和价值,仍然是这棵存在了几千年的古树,山高人为峰,当我们进一步提升它,神话它,赋予它灵魂、生命和价值,在游客眼里,它就是“神树”。旅游业最怕的就是同质化,旅游的核心是发现差异、放大差异,如果您发现了1%差异,你就要放大放大再放大,当放大到一百倍时,你的景区就成为独特性和唯一性的了。那么,千年银杏谷的差异性在哪里?究竟是比树多还是比树大?跟游客又有什么关系?游客是不会住下来帮你数树的。
  世界纪录诞生经过。银杏谷里最大的银杏树已有3000多年了,我们在2011年第一次向世界纪录协会申报时,被驳回,因为澳大利亚有一棵7000多年古树已经申报世界纪录,我们很着急,无意中发现这五棵连在一起的古树,加在一起已经超过万年,灵机一动,打捆申报,又被驳回,为什么你五棵树可以合计一万年呢?那别人把他那个地方大树都加一起还不止一万年呢,眼看走进死胡同,我们发扬钉子精神,又找林业专家,找当地老百姓请教银杏树与其它树有什么不同?当地一个老农户告诉我们,其它树的树根向下生长,银杏树根是漂浮在土地浅层横向生长的浮根。我们又向华中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教授请教,专家告诉我们,银杏的浮根比树冠大一到两倍,因此这五棵老树表面上看都相对独立,但他们的根部,早已经盘根错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经华中农业大学指纹族谱比对,五佬树是一母同胞,是一个家族,为此我们做了大量的功课,再次用“盘根五佬树合计一万年”进行申报,经过半年公示,世界上确实没有类似的情况,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才通过世界纪录认证,这个证书一下子让我们找到了自信。随后我们凭借这个记录,又取得了国家地理标识、进行了商标版权注册、一百亿元人民币保险、有机认证,基因族谱排序,通过五佬树的采摘仪式和白果拍卖等一系列的造势活动,不断地叠加它的市场价值。
  五佬树是华夏祖母的五个儿女为纪念母亲而栽种的,这是中华民族美德的一幅瑰丽图画,这是中华民族文明的一座雄伟的丰碑,这里至今流传着这样一个有关五佬树的故事:银杏谷里有五棵伟岸参天、气度非凡的古银杏树,他们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当年炎帝之妻听訞,年年盼望夫君归来,年年栽树表达思念,不知过了多少个年头,银杏树已经星落棋布,长满山谷,祖母听訞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银杏谷的乡亲感恩戴德,将她厚葬在高冠山下,听訞五个儿女仿当地抱“骨殖棒”尽孝送终的风俗,在其母坟茔周边各栽一棵银杏树,以示对母亲的永远怀念。五树成掌形分布,就像人的五个手指,五指连心,母子情深,好似五个儿女守候在母亲的身旁,又像听訞在向炎帝神农挥手、传递爱的呼唤。这个故事感动了上天,天宫派社神、文曲星君、财神爷、送子娘娘和南极仙翁五位神仙下凡祭奠老祖母听訞,五位神仙化作五只美丽的蝴蝶栖灵在五棵树上,因此,就有了送子树、状元树、招财树、平安树和长寿树。从此,乡邻祈福,大多灵验,乡亲们都说:“五佬树—与天通话的树”“老树通神,心诚则灵”。“五佬树”因此声名远扬,成为人们心中的圣树,有缘千年来相会,来“五佬树”朝拜和还愿的人络绎不绝。
  最后,通过民间神话故事的传说,赋予五佬树的神奇色彩和福佑众生的神灵元素。万年五佬树终于由量变到质变,成为千年银杏谷新的标识,它集世界纪录、国家地理标志和一百亿元商业投保等荣誉于一身,与黄山迎客松、武夷山大红袍祖茶树一起被誉为“中国最珍贵的树”,成功地把它塑造成精神的象征,成为人们心中的“圣树”“随州银杏”的象征。

  3、一个白果长寿宴的创意
  白果长寿宴是华夏祖母手创,将这个故事创意运用到银杏衍生品开发上,根据银杏本身的食疗或药膳作用,我们请武汉商学院,根据银杏谷百岁老人爱吃白果的生活饮食习惯,结合银杏的养生和长寿功能,使用的是银杏谷有机生态的百年级和千年级银杏古树上的银杏果(又称白果),研究了一套白果长寿宴,包括银杏鸡、银杏鸭、银杏鱼、银杏猪、银杏酱、银杏菜、银杏汤、银杏粥、银杏面、银杏粉、银杏豆皮、银杏汤圆、银杏小吃等系列产品。同时还开发了银杏酒、茶、饮料、副食等银杏健康产品。
  目前我们已经与劲牌公司、五粮液集团、中粮长城干红、汇源果汁、燕京啤酒、台湾统一集团等全国著名龙头企业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包括生产银杏健康白酒、红酒、啤酒、饼干、糖果、食品、饮料和银杏鸡、银杏鸭、银杏养生宴等几十种银杏系列产品。
  4、让文化一线穿珠
  十年磨一剑,千年银杏谷的导游词终于出版了,文中创作了大大小小六七十个故事,是银杏文化与地方文化的有机融合,有了这些故事,我们的景区就会活起来,游客就会乐起来,可以增长知识,增强记忆。千年银杏谷的观光体验项目有十几个,还有民俗乡土艺术表演、中医保健养生和衍生品及二次消费项目等林林总总几十项。如果没有文化将他们串起来的话,就是一包烂豆芽,而有了文化就像一个人有了灵魂一样,一个项目有了身份证书一般。比如“千年银杏谷的由来”这个故事就将恐龙,黄缘龟、兰花和银杏联在一起,使恐龙馆、黄缘龟馆、兰花馆和银杏馆具备了合法身份,而“木石情缘”这个故事就将百万石磨魂归故里讲得催人泪下,炎帝与妻子的不朽爱情感人至深,成为银杏谷的灵魂。五佬树的传说又将五位神仙变为五只蝴蝶栖息在五佬树上,讲得活灵活现,使人们记住了“老树通神,五佬树灵”的祈福议式。“白果长寿宴”又将百岁老人、银杏功效和康养长寿串联在一起,还要将这些导游词等故事笑话进行二次创作,通过文艺表演、二次消费等形式与游客互动,则效果更佳。
  千年银杏谷的主人是炎帝之妻、华夏祖母——听訞。她将“木石情缘”“五佬树”和“白果长寿宴”赋予了精髓和灵魂,使之一下子达到民族的高度、精神的高度和艺术的高度;文化,让千年银杏谷旧貌换新颜;文化,让千年古树有了灵魂,焕发生机;文化,让千年银杏谷成为人们心中的圣地,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文化,让银杏谷的十里画廊主游步道恰好由36500个石磨组成“百岁路”;文化,让景区几十个项目相得益彰,浑然天成;文化,让爱情姻缘、祈福吉祥、健康长寿成为看点,成为亮点;文化,让石磨和白果壳砌成的房子叫爱情屋;文化,让白果长寿宴称之为“祖母家宴”;文化,还可以将千年银杏谷与炎帝故里景区结成夫妻档景区、相互印证、相互促进。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旅游需要文化,但又不是地方历史文化的简单照搬,它需要的是按市场化进行二次创作和创意的作品,不是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而是为了吸引游客,让游客流连忘返,久久回味,一来再来。玉龙公司在付出了十几年的学费后,在经历四千多个日日夜夜苦思冥想后,终于走进了旅游文化的殿堂。
中国的“银杏谷”世界的“五佬树”
  树还是那些树,磨还是那些磨,有了“木石情缘”的故事,树也眉目传情,磨也来了精神。五佬树:过去我们视而不见您,现在我们钟情敬畏您,未来我们顶礼膜拜您。
  1、随州银杏的三大卖点:炎帝之恋、天下一拜和祖母家宴。
  (1)炎帝之恋。来随州千年银杏谷听“木石情缘”的爱情故事,看炎帝之妻、华夏祖母母仪天下的功德,知道我们中华民族的起源,这里有中华民族最早的“植树节”和“情人节”。成为全国著名的婚姻爱情的圣地。
  (2)天下一拜。来这里是拜世界上最大的万年五佬树,充满着神秘、神圣和神灵,能够给游客带来福气、财气和好运气。
  (3)品尝祖母家宴。白果宴是华夏祖母的发明,华夏祖母的味道,沾祖母的光,一定会给你带来健康长寿,美味总是让人充满期待。
  2、在市场营销方面,三大卖点已经成为随州银杏开疆拓土、战无不胜的法宝。2019年初我们首次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推广,与旅行社众多同仁沟通时,普遍认为,全国银杏一样,对于单一银杏景区兴趣不大,但是对随州银杏三大核心卖点,同行高度认可,觉得随州银杏与其他银杏确实不同,纷纷答应放弃经营多年的其他银杏线路,迫切希望来随州银杏谷品尝体验,并且组成了鄂西北几条重点旅游线路。目前广东盈科旅游已经将部分线路进行市场推广收客,4月22日,首批动车专列将抵达随州,特别是上海、南京、杭州的客人,也在有序地安排专列,随着“北上广深”客人的到来,随州周边省市也开始踊跃参加随州银杏春季游,我们计划通过2-3年时间,年旅游人数达到200万人次,玉龙旅游旗下的三个景区可以实现年销售收入6.5亿元,利税3.5亿元,我们的银杏衍生品将紧紧跟上,在以随州为中心300公里半径内的30几个城市建立银杏家族(银杏酒)专卖店,客源地市场扩展到哪里,银杏酒就卖到哪里,与旅游景区收益比翼双飞,共同做大做强。
  3、随州千年银杏谷立志高远,她比肩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正悄悄地上演了一场新时期的“龟兔赛跑”,把千年银杏谷、万年五佬树,打造成“中国的银杏谷,世界的五佬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摄影/樊友刚 李文军 徐斌

返回社会民生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