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社会民生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3512|回复: 0
收起左侧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种树种药种希望采菇采蜜采幸福

[复制链接]
楼主

随论超版

随论编辑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6-6 12:22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20-8-10 08:5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随州日报特约记者 贺晓利 通讯员 詹桂华
      杨自发,家住随州大洪山长岗镇大洪山村,一个曾经的贫困村。2013年,年过半百的杨自发依托大洪山扶贫脱贫优惠政策,利用家乡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高山气候条件,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脱贫致富路。他瞅准“特色化”农业发展方向,多产业发展,多方位增收,除养猪和种田,还种植名贵药材“七叶一枝花”,种植意杨树,种香菇及养蜂。一年又一年“滚雪球”式发展,产业前景十分乐观,他的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生活既丰富多彩又充满了力量。老杨这几年奋斗在深山的经验就是:“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
       名贵药材“七叶一枝花”
      “你们来得正是时候,刚刚与客商完成一笔交易,售卖‘七叶一枝花’鲜蔸30多斤,收入2000多元。”送客回来的杨自发热情地把我们迎进他的堂屋。
      杨自发欣喜地告诉我们,他上午挖了90多斤“七叶一枝花”,每斤70多元,仅今天就收入6000多元。
      “今年的行情不算好,降价一半,去年鲜蔸售价每斤150多元。”杨自发语气中颇有些遗憾。
      我们随手拿了一疙瘩在手里掂量掂量,沉甸甸的。
      同行的村主任说:“这个蔸值20多元呢!这分明是个金元宝啊!”
      2013年,杨自发在扶贫书记的开导下,开始种植“七叶一枝花”,一蔸生长4年,2017年首次收益,售卖鲜蔸获利9000多元,捞得了脱贫的第一桶金。
      尝到甜头的杨自发采取移栽和撒籽的方式继续扩大种植规模,一边收益一边继续投资发展。他的房前屋后,只要能够利用的土地,哪怕是一小片儿也不浪费。自己的田地不够种,又租了几亩田地。如今的杨自发已经种有10多亩“七叶一枝花”,一家人成年累月地劳作在田间地头,虽然辛苦但心里满是希望。
       种植意杨,种植希望
      精准脱贫,不是送一袋米、一桶油、一头猪,是送一个希望。
      希望是什么?杨自发说:“7年前,我在扶贫干部的鼓励下,在空地里栽种1000多棵意杨树苗,也种下了希望。”
      “那时候,人穷志短,啥都不敢干,干什么都害怕赔钱,常常吃了上顿愁下顿。”每当想起过去的苦日子,杨自发心中充满对政府的感激之情。
      而现在的杨自发完全不同,只要看准项目就敢投资。今春,他又栽种两亩意杨树苗,如今,他拥有成材意杨1000多棵,随时可以获利的固定资产近30万元。
      谈起他的意杨树,杨自发自豪感油然而生,满眼都是幸福,让人感觉到他对生活的希望与智慧。
      缕缕“菇香”出深山
      种香菇是个辛苦活、力气活,但见效快,年内可收益。
      杨自发今年种香菇5000筒,如果行情好,一个生产周期可获纯利5万元。这个钱用于家庭日常开支,结余继续用于其他项目投资。杨自发带我们参观了他的香菇大棚,一筒筒香菇整齐地码放在架子上。大棚四周是高大的意杨树。他捧起一筒袋料,满眼深情地说:“种香菇就像养一个奶毛娃子,精心摸它无数遍。从备料到粉沫子、拌沫子、装袋、柴火灶蒸、冷却、接种、发酵、脱袋、打孔、养菌、长菇、摘菇、剪脚、炕干,到最后售卖,经过无数道程序。”
      这是一个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生活面貌的脱贫典型。
       养蜂,更养心
      今年春季,杨自发购买中蜂6笼,加上去年的中蜂4笼,每笼价值550元,预计2021年再发展中蜂70笼,每年产蜜即可获利约7万元。
      杨自发说:“这两年少量养殖,需要学习养蜂经验。等经验足了,开始大规模养殖。1笼是养,10笼也是养,但70笼的效益好多了。”
      别看杨自发是个泥巴腿子,内心可是一个有情怀的人。他说:“做累了,坐下来歇会儿,听蜜蜂嗡嗡嗡叫的声音,像唱歌一样好听,安抚人的心灵。”
    返回社会民生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