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社会民生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4746|回复: 0
收起左侧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武胜关上茶飘香

[复制链接]
楼主

随论超版

随论编辑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6-6 12:22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20-9-17 09: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武胜关上茶飘香

    ——广水市武胜关镇茶叶生产剪影

    02425bf7ab1eaa278cd39358224b66e9_img_45_781_730_402.jpg
    ▲武胜关镇茶叶基地一隅

    ▲茶农正在忙碌地采摘茶叶

    ▲茶农正在忙碌地采摘茶叶

    ▲品茶师对新制作的茶叶进行品鉴




    ▲生产的绿茶、白茶、黄茶系列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随州日报特约记者 吴财荣 通讯员 蔡丹 郑登强 邵舒

       武胜关镇茶叶生产档案
      9月11日,记者慕名来到中国八大名关之一的武胜关腹地,但见纵横的山脉云雾缭绕,绵延的丘陵一片葱绿……在广水市武胜关镇农办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我们对武胜关镇茶叶生产情况进行了探访。
      在杨林沟茶场记者了解到,该场始建于1970年,最初属下乡知青所建,面积400亩,当时是广水市面积最大的茶场之一。后来茶场成为武胜关镇办企业,由于生产、加工、销售缺乏标准化和严格质量控制,效益不高,农民守着金山受穷。
      2007年,在国家重视和支持特色产业发展政策的感召下,杨林沟村经商能人陈三毅然决然地结束了城区茶行生意,卖掉了三处房产,一次性买断茶场50年经营权,当年他投资40万元,开始了艰难曲折的创业梦。
      杨林沟地处大别山余脉,山陡路险,全村只有一条窄窄的土路穿过茶区,春季采茶旺季,雨水多,出行和运输鲜叶极为不便。“要致富,先修路。”陈三接下茶场后,投资200多万元,新修了2.5公里水泥路,彻底改变了当地村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状况。
      2012年,正当茶场内外条件趋于好转时,陈三又作出了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决定
      ——投资近500万元,将自己成熟的茶园同周边39个贫困户等价交换荒山1600余亩,让贫困群众把不能创收的荒山换成年年增收的茶园。他请来专家,检测土壤和水质,科学规划布局,大力引进茶叶新品种、新技术。如今,杨林沟茶场规模从最初不足400亩扩大到1600余亩。
      凭借多年的种茶经历,陈三深知要显著提升茶叶产业效益,必须注重品牌打造,走名、优、特同步发展的新路子。他聘请高校、科研所有关专家到茶场对从业人员进行茶叶栽培、加工技术、出口质量控制技术培训;组织技术人员对贫困茶农进行采茶、制茶技术免费培训,每年培训达800人次。目前,茶场拥有技术人员5人,初级以上制茶师22名,中级以上品茶师6名,仅培训一项,年耗资20多万元。
      近年来,陈三从江浙引种白茶350亩、黄茶154亩,效益十分可观。已经形成绿茶、白茶、黄茶系列品牌。注册了“杨林沟”“杨林白茶”“杨林龙井”和“杨林毛尖王”等商标,其中,“杨林龙井”获“中茶杯”一等奖、“杨林沟毛尖王”获国际名茶金奖,“杨林沟”被评为“湖北省名优茶二十佳品牌”和“湖北省消费者满意商品”,连续6年被中农有机茶认证中心认证为有机茶,并通过ISO和QS体系认证,使杨林沟茶叶香飘海内外。
      如今,武胜关镇茶叶种植面积达1万余亩,年产干茶20万斤以上,综合产值过亿元,带动农民增收100多万元。




    返回社会民生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