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社会民生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4382|回复: 0
收起左侧

特色产业助增收

[复制链接]
楼主

随论超版

随论编辑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6-6 12:22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20-12-16 09: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随州日报特约记者 刘冬 通讯员 程淇 高教荣
      12月12日,广水市蔡河镇观音堂村瓜蒌种植基地,10万株瓜蒌藤架上,一颗颗橙黄的“小灯笼”挂满枝头,工人来回穿梭,忙着采摘瓜蒌。
      基地负责人王川介绍,该基地计划投资650万元,种植1000亩瓜蒌,目前已完成栽种面积350亩。基地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带动50余户贫困户就业,人均年增收2200元。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生命线。近年来,广水市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将贫困户牢牢嵌入扶贫产业发展链条,实现了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该市积极引导贫困户自主创业,发展小微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市场主体,持续壮大扶贫产业链条。蔡河镇观音堂村能人郝召创办艾叶微工厂,免费为贫困户提供种苗、技术指导,签订药材回收合同,引导全村63户贫困户稳定种植艾叶600余亩,每亩年综合性收入达5000元以上。城郊街道办事处油榨桥村引进6家企业,累计投资3000万元,流转土地2500余亩,带动全村形成太空莲、王鸽、黑斑青蛙等十大扶贫产业。
      保障与培育并举。该市打通资金、技术、人才瓶颈,推进资源要素对接,全方位保障扶贫产业健康稳定发展。针对贫困户有发展意愿、无资金投入现状,设立风险补偿金,对符合条件有贷款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扶贫小额信贷“应贷尽贷”。培植152个第一书记产业示范基地,从“要求贫困户干”到“干给贫困户看”。选派71名产业发展指导员,指导贫困户科学选择、发展产业。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加实用技能培训,构建技术支撑体系。
      扶贫产业一端连着企业,一端连着贫困户。该市引导各类市场主体采取租赁、托管、订单、务工、入股经营等方式,带动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大自然农业采取“公司+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建立12000余亩稻虾连作、特色蔬菜种植基地,327户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和务工就业,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长岭镇泉水村引进5家企业,流转土地3000余亩,打造花卉苗木种植区、生态养殖区、油茶种植区,村民每年仅务工收入就达150余万元。
      截至目前,该市探索出适宜当地发展的扶贫产业24类,培养创业致富带头人255名,全市开展特色种养的贫困户由2014年的5%增加到94.42%,带动20972户贫困户增收。
    返回社会民生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