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文学沙龙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14646|回复: 0
收起左侧

平凡的温情

[复制链接]
楼主

管理员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5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3-9-28 16:4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本帖最后由 云起风生 于 2023-9-28 16:51 编辑

    作者:黄刚桥
        一场秋雨一场寒,入秋后凉意渐显,在这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打开书房的台灯静静地翻看白天的采访笔记,顿时心底有股暖流在涌动。秋分那天,因家风主题采访我走进了位于随城白云湖畔的汇仁康养中心,有幸结识了康养中心办公室主任何静。初次相识,她留给我的印象是,圆圆的脸上挂着慈爱的微笑,留着一头短发,显得十分干练。
        何静所学的专业是机电一体化,而她毕业后的第一个工作岗位却是国企的宣传干事,一干就是六年,因工作需要又干了八年的出纳会计,而退休之前的十余年一直在大学里当专业课老师,她的前半生干的几类工作几乎是完全不同,但都干得很好,这些是她自己觉得很欣慰的事,这也是我决意要采访她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何她退休后会到康养中心发挥余热呢?作为记者出身的我当然知道养老工作的艰辛,何况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市养老事业更是不好干,再加上她退休前还是一名教机电工程专业的老师,这两个行当可以说是不搭界,她是怎样当好这个康养“管家婆”的?……一系列好奇的问题让我想探究背后的答案。“我的名字叫何静,虽然名字有一个静字,但我这一辈子也没有静下来。”何静在自我介绍时说,她希望退休后还能继续为社会发挥余热,所以面对二次就业的召唤她毫不犹豫接受了,并承诺以毕生精力牵手“夕阳红”。
        接受了召唤就等于接受了挑战。虽然她认为自己也是一位老人,更容易做好养老工作。然而,等待她解决的难题却不少。何静回忆,刚到康养中心她就碰到一个难题那就是:整天面对的多数是失智失能的高龄老人,他们不管是心理上、身体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问题,他们是弱势群体,跟他们不能像正常人一样沟通,身体上的疾病也是长期的老年病,只能保守治疗慢慢维持,特别是在护理人员的招聘上更是头疼,有一段时间她几乎处于焦虑状态。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磨砺,跟老人们相处久了,她能体会到老人们的喜怒哀乐,她说:看见他们的现在就像看见自己未来的样子,善待他们就是善待自己,养老不仅是一种工作,更是一种责任。何静说,自从踏入这个行当后,她并没有把自己定义为一般的办公室主任这个角色,而是全面学习照护老年护理知识,在与老人接触中,自己渐渐地感到养老护理工作的快乐,尤其是老人把她当成亲人,自己会感到无比的幸福,充满了成就感。2021至2023年初的两波新冠疫情,康养中心实行封闭管理,当时有些老人对院里的疫情防控举措不理解,甚至有些怨言,何静除了带病坚持外,还要积极跟老人及其家属反复沟通,一方面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对老人进行心理安抚;另一方面积极想各种办法督促护理人员一是要加强照护服务 二是要求他们及时帮助老人通过微信视频聊天等有效方式与亲属建立联系,聊以慰藉。
        康养中心是私企,一人多岗,何静除了搞好日常办公室工作外,还要协调解决中心各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纠纷,同时要经常跟老人们沟通,了解他们对餐饮、卫生、照护等等的各种诉求并及时解决。
        “老小老小,老人性格像个小孩,我们要做个好‘家长’”。一位失能老人反映:“菜太清淡了,希望能放些辣椒。”何静一边耐心细致解释道:“中心里都是七八十多岁的老人,不同程度的都有各种老年病,饭菜口味宜清淡,不能太重,还请你谅解。”另一边,她协调餐饮部人员每天单独为老人的菜进行加工,帮助他顺利渡过适应期。类似对中心里老人生活中这样的点滴小细节,她总是非常留心。一位退休的老教师反复纠结说菜都太辣导致他口腔上火起泡,餐饮部工作人员怎么解释说没放辣椒都不管用,何静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事后,专门找老人聊天,细心开导老人:中心的饭菜一直就是考虑到老人不能吃辣,以清淡为主,每顿菜品多达十来种,只有个别荤菜因考虑口感和除腥需要略放辣椒,不能吃辣咱挑其他不辣的吃,还有就是老年人大多体弱多病容易导致阴虚火旺,同时口腔上火还跟本身体质有关,即便是任何辣的不沾任然可以导致口腔上火,平时可以多喝水、常泡脚,上衣不要穿得太厚,适当运动都可以减缓症状,听了何静的耐心开导后老人终于解开心结,欣然接受建议再也没为此烦恼了。
        经过四年多养老工作的磨砺,何静对于社会养老事业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她说,未来社会养老是每一个人都绕不开的永恒话题,未来的老人大多只有一个子女,意味着一对夫妻要同时供养四个老人,压力非常大,养老不仅是个人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不仅是一个家庭问题,还是一个国家问题。因此,她希望余生能够积累更多社会养老的经验,为上级有关部门做好社会养老工作提供实践参考。
        为何会有这样的思考?何静跟我聊起一个关于养老的沉重话题。何静说,她的一个远方的农村亲戚遭遇了养老危机,何静的这位亲戚年过七旬,丈夫去世很多年,,家里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子女家中光景还算过得去,亲戚因为身体不适找到何静从医的爱人帮忙检查结果确诊是直肠癌,何静的爱人劝其立即住院治疗,但其子女们带母亲回家后好长时间没回音,直到病情恶化才入院治疗,当不得不面对住院费用时姊妹几个相互推脱,大女儿说家里穷没钱,大儿子说当不了家,小儿子说大哥就不拿钱我凭什么拿,小女儿说家里刚装修完房子拿不出来钱……万般无奈下,何静和另一个亲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反复劝说,最终两个儿子答应各拿2000元钱,加上老人房租收入2600元,这才勉强办理了住院手续。在经历了5个多小时的手术后老人幸运的挺过来了,随后几个子女因为照看、费用等问题上相互推脱,老人伤口还没愈合子女们急匆匆给老人办理了出院手续。老人往后生活只能顺从天命。想到这里,她一阵心酸,而又无可奈何。她说,要是亲戚家属能够尽责尽孝,让老人尽可能享受到子女的孝心和社会的关爱,能够享受到康养服务,生活一定会是另一个样子,所以她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专心为家乡养老事业做点事情,让老有所依不再是空中楼阁。  
        认识何静的人都知道她爱操心,是个操心命,她总是淡然一笑说,“能操心是一种能力,说明自己还没老,还可以被需要,这更是一种幸福!”
        其实,何静和爱人老韩都是闲不住的人。老韩退休后被返聘坐诊,他坚决服从组织决定,老韩是从部队卫生员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医生,从绿军装到白大褂,治病救人四个字被他深深地刻进骨子里。他擅长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诊疗,特别是CT、DR影像结果诊断更是火眼金睛,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日常诊疗工作中他充分发扬中医传统“ 望、闻、问、切”的优势,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他从不让患者花冤枉钱,跑冤枉路,尽心尽力让患者少花钱治好病。他常说:“作为医生,要想病人所想,对有特殊困难的患者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不使他们延误疾病的治疗,真心做到一切服务于病人。”疫情期间,虽然是返聘医生,他没有请一天假,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严格执行各项防控措施,每天按时坐诊,一天不落,用自己的耐心、细心和精良的医术,真诚服务群众,受到广大患者的赞誉和好评!他说:“我年龄大了,能做的就是发挥余热,退休不退岗,在全院上下共同抗疫的特殊时期,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也是一名老党员应该做的。”
        同事们提起老韩的敬业精神无不竖起大拇指。何静说,老韩对患者的爱超过了自己,他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不管是熟人还是陌生人只要电话一响,不管是在吃饭还是在睡觉,二话不说立即赶到患者身边,特别对于经济困难的患者,他总是想尽办法让他们花最少的钱把病看好。何静回忆,十多年前,一乡镇19岁的女孩得了严重的肺脓疡,需要立即住院治疗,医疗费需要上万元,当时女孩家里条件很差,她的父母和哥哥都不愿意治疗,让女孩在家碰运气能好就好,不能好就放弃,老韩觉得不是要命的病不治真是太可惜了一条鲜活的生命,几次努力也没能做通女孩父母的工作,只好四处打听女孩家还有其他明白人没,女孩说她有个自家叔叔在村里当过干部,于是老韩迅速与这个素不相识的叔叔联系上了,告诉他这个孩子的病可治,而且病情不能再耽搁了,如果没钱的话可以到信用社申请贷款,等病好了努力还,女孩的叔叔听了老韩的话担保贷款治疗,最终女孩的病得以痊愈,如今已结婚生子的女孩还时常给老韩打电话表示感恩。
        何静的儿子韩啸自幼看父亲为人诊病疗伤,便在心中敬佩父亲为患者解除病痛时的那份潇洒从容,于是对做从医有了隐约的向往。高考在填报志愿时他直接报考了湖北中医药大学。父母也始终支持他,并鼓励他在从医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生于医学世家的韩啸记忆里家庭对他的影响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韩啸回忆,小时候父亲常常加班,他的童年放学后时光就是在爸爸的办公室度过的。从小耳闻目染,他的眼中,白大褂是既亲切又神圣:一个十九岁女孩稚嫩的生命被父亲奋力救回、一个脑卒中的患者通过父亲的妙手施治重新站了起来,无数个年轻的面瘫的患者因父亲正确及时的处置而露出笑脸,他永远不会忘记那时父亲眼睛里的炙热光芒和信念。
        那时,尽管何静和爱人工作都很繁忙,对儿子生活起居学习疏于管理,但是夫妻二人却格外重视对儿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教育他如何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用的人。从医之后,韩啸也深受父母亲的影响,尽心尽力干好工作。今年5月,韩啸面临新的工作岗位调整,从中医骨外科转入中医内科工作,为尽快进入新的角色,半年来他几乎天天泡在科室。在他看来,患者有了需求,医生就应该第一时间去解决,不把问题留给患者,不让困惑停在科室,这样才能让患者安心,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自己的能力才能得到锤炼和提高。尽管工作忙碌,韩啸依然坚持自己对文艺的热爱,在医院他除了圆满的完成自己的本质工作之外,还积极参加院里的各项公益及演出活动,为医务工作者送去欢笑。
        何静提起儿子来满是心疼,尤其是新冠期间,何静看着儿子没日没夜的工作,作为母亲除了心疼还有担心。她担心儿子的身体吃不消。何静回忆,在新冠疫情最吃紧的日子里,韩啸连续高烧几天未退,仍然带病坚持工作,大冬天里衣服全湿透了却全然不知,说到这里何静哽咽了,这时我不经意间抬头看见她眼中含着的泪花,不停地闪烁着。
        谦逊儒雅、多才多艺是很多人对韩啸的印象和评价。但他给我的印象却是不善夸夸其谈,不讲那么多的大道理,却用行动践行着父母对他的言传身教。
        听着何静讲述她和家人的故事,我突然想起了五个字:平凡的温情。在爱的世界里,何静一家人用温情的火光照亮无数个平凡的时间,给这个社会带来丝丝温情,此时我便想温情不止来自春天,来自阳光,还来自我们的平凡的生活。
    返回文学沙龙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