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百姓之声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243|回复: 0
收起左侧

激活发展“一池春水” ——随州市推进水利“三资”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复制链接]
楼主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2-22 09:50
  •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激活发展“一池春水”
    ——随州市推进水利“三资”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张清 通讯员 占赛、周程
    2.jpg
    山因水而秀,城因水而兴。
    在鄂北大地随州,一场围绕“水”的深刻变革,正悄然改变着这座城市的发展轨迹。
    近两年来,全市水利系统紧密围绕“一切国有资源尽可能资产化、一切国有资产尽可能证券化、一切国有资金尽可能杠杆化”三项处置原则,准确把握“能用则用、不用则售、不售则租、能融则融”四类处置方式,有效盘活水利资源资产,努力推进全市水利“三资”的科学处置与高效利用,为全市“整体提升环境、建功支点建设”注入“源头活水”。
    3.jpg
    从“沉睡资源”到“发展活水”
    随州市地处桐柏山与大洪山之间,素有“荆豫要冲”“汉襄咽喉”之称,水资源禀赋独特,却也曾面临“水多不成财”的尴尬——700多座水库星罗棋布,随中灌区、黑花飞灌区等10余座大中型灌区分布随州南北,为农田灌溉构成了一个个发达的输水网络,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长期以来,不少水利资产“沉睡”在账本上,未能转化为发展资本。
    近两年来,随州市坚决贯彻湖北省“三资”改革部署,以“水资源、水工程、水资产”为抓手,推动从“管水”到“经营水”的深刻转型。一场以“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效益化”为路径的改革浪潮,正让随州的“绿水青山”真正释放出“金山银山”的效益。
    “改革的第一步,是清楚自己手里有什么,才能科学制定目标与方向。”随州市水利和湖泊局负责人表示。
    2025年初,随州启动全市水利“三资”大清查。从大型水库到田间塘堰,从水闸泵站到农村水厂,从水域经营权到砂石资源,从水利资金到水能资源等等,从市直到各县市区全面行动,“拉网式”清产核资全面铺开。
    随州市直累计清查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1座,水闸3座,堤防长度11.27公里,灌区80.1万亩,水文测站88座,水与经营权27442亩,再生水资源2177万m3,以上水工程水资源估算总价值约229.48亿元。
    随县共清理水工程水资源估算总价值约950.56亿元,在全面清查基础上,将全县23座农村水厂、小流域治理项目、灌区工程等纳入资产化管理体系。
    广水市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专班,按照“全领域、全口径、全覆盖”要求,通过实地勘查、资料核验、数据比对等方式,对全市水资源、水工程、资金等进行系统清查。经过数月攻坚,该市水利“三资”总值466.56亿元的“明白账”出炉,水库资产、水闸资产、灌区资产,以及水域经营、砂石、水能等资源资产亦清晰可数。
    曾都区经过全面清查,全区水工程水资源初步估值162.05亿元。近两年来该区水利“三资”盘活总规模达6903.51万元,实现入库收益2353.14万元,为稳增长、防风险、保民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全面清查的基础上,随州结合实际制定了《随州市推进水资源水工程资产化改革试点方案》,深入研究,做实做细“三个摸清”:摸清家底,掌握水资源、水工程等“硬家底”,梳理水生态、水景观等具有潜力的“软资源”;摸清需求,结合市场需求和群众期盼,推动产业规划与市场对接;摸清优势和瓶颈,找准发展制约和突破方向,因地制宜,推动水成本向水利润转化。
    “过去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如今是‘有多少资源谋多少发展’。”随州市水利和湖泊局负责人指出,“清理出的这一笔笔‘家产’,为后续盘活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不仅是数字的堆砌,更是改革信心的来源。”
    4.jpg
    从“水面”到“市场”因地制宜盘活
    “12489.19万元!”2024年底,广水市花山水库等7座水库30年水域生态养殖经营权成功出让,标志着该市水利“三资”盘活迈出重要一步,实现零的突破。
    “过去水库养殖多为粗放式管理,效益低下还可能影响水质。”广水市水利和湖泊局负责人介绍,为破解这一难题,该局精准施策,先委托专业机构对水库养殖经营权进行资产评估,明确价值基准;再制定详细拍卖方案,规范报名、资格审查、保证金缴纳等流程,确保交易公开透明。
    最终,广水市创业创新产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成功竞得该经营权,不仅让闲置水面资源转化为增值资产,更通过“生态养殖+品牌打造”模式,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这笔约1.25亿元的收入,成为当地财政增收的“活水”,也为后续“三资”盘活提供了可复制的范例。此外,在农村供水领域,广水市正计划将19个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相关资产划转至市属平台公司统一经营,目前正在推进实施中。
    几乎同步,曾都区关于盘活水资源的探索也在推进。该区通过市场化方式,将全区乡村供水20年经营权以6500.61万元拍卖给区乡投公司,实现入库收益2353.14万元,成为城乡供水一体化的重要里程碑。白果河、两河口、桃园河水库3座国有水库水域经营权出让工作正在推进之中。
    随县作为农业大县,版图面积广阔,乡镇数量多、面积广。该县坚持盘活资源与保障民生相结合,将23座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资产划转至随州市水务集团运营,转让镇级自来水厂及供水管网覆盖区域30年特许经营权,已撬动总投资5.5亿元,助力随县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过去水厂分散经营,水质难保障、管理难规范。如今由市水务集团统一经营管理,实现‘同网、同质、同监管、同服务’。”随县水利和湖泊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引入市级国企力量,整合水厂资源,实现从‘散乱小’到‘一盘棋’。”截至目前,该项目总投资已达5.5亿元,预计后续追加4亿元,推动城乡供水从“分治”走向“融合”,惠及广大农村地区群众。
    5.jpg
    打造水保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样本
    初冬时节的随县蜂洞冲、高家冲清洁小流域,呈现出一幅生态与产业融合的美丽画卷。经过多年治理,荒山披上绿装,一行行墨绿色的油茶树形成梯田景观,村民们三五成群,正高兴地采收油茶果。这里是省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十年前,这里曾是水土流失严重的荒山。山上留不住水,难以种植作物,生态效益低。2015年,随州市岳雄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澴潭镇流转1.2万亩荒山种植油茶,流转年限60年,一次性付清村集体和村民流转费1000万元。如今,万亩荒山全部种上油茶树,荒山终成绿洲。
    期间,随州市、随县两级水利部门主动作为,充分利用小流域地域优势,以山青、水净、村美、民富为目标,将小流域治理与发展油茶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创新“项目建设+油茶特色产业+新型经营主体+村合作社”模式,通过“集中连片、规模治理”方式,争取中央水利发展资金1050万元,实施坡耕地修复整治、坡面水系工程、蓄水工程、水土保持林、经济林和封禁治理,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18平方公里。流域内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90%以上,林草植被覆盖率达85%以上,每年增加保土量2.4万吨,保水量59.42万立方米,吸收周边农村劳动力300余人,产生经济效益1000余万元,受到水利部专家的高度关注。
    在中央项目资金撬动下,随县与社会资本共同投入对高家冲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进行全面综合性提升,打造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经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核算,该小流域生态产品价值达2239.30万元。
    今年8月,岳雄丰公司将其油茶基地629.62亩的20年经营权,以1154.3万元成功转让给喜乡随(湖北)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获得省水利厅水保处肯定。
    “真没想到,水保项目成效还能卖钱!”岳雄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感叹地说道。“我们看中的是项目区域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为发展文旅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以来,已先后策划举办摩托车、山地自行车比赛,并承接多场研学游活动,预计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喜乡随公司负责人表示。
    随州市水利和湖泊局负责人表示,随县高家冲清洁小流域项目通过生态价值转换,将“看不见的生态价值”转化为“摸得着的市场价值”,为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提供了鲜活样本,是推动水利“单项工作走在前列”的成功实践。
    1.jpg
    盘活存量多元改革“面上开花”
    改革不是蛮干,而是巧干实干。
    随州在推进水利“三资”改革中,始终坚持“政策先行、机制护航”。全市严格依据《湖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依法依规推进改革,确保各项工作有据可依、有序推进。
    全市自2025年7月开始,系统性、针对性的细化梳理了水库、水闸、堤防、灌区等12个类型的水利工程和水资源、水域经营、林木资源等10个类型的资源种类,并全面开展“资源、资产、资金”清查统计工作。截止到2025年11月14日,随州市水工程水资源估算总价值约1809亿元。
    在盘活方式上,全市水利系统坚持分类施策、多元探索,既注重经济效益,也突出公益属性。对农村饮水等公益性强的项目,采用“非公开协议转让”;对水域养殖权等经营性资源,推行“公开拍卖”;对生态产品,则探索“价值核算+市场交易”路径,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有效转化。
    穿城而过的白云湖,水面宽广、水质优良,是随州城市“窗口”。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加快、人口快速聚集,加之沿岸随州博物馆、草甸子历史街区等文旅名片持续擦亮,文峰里、万达广场、城市综合体等商业和公共服务配套日趋完善,白云湖城区段水域资源价值愈发凸显。我市将“三资”清理与城市发展统一规划,对白云湖8公里滨水带及周边闲置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包括水域经营权、政府投资公共停车场使用权、公园绿地配套服务设施及场地有偿使用权等,统一评估确值、整体出让,其中,白云湖水面10年经营权评估价值5850万元。随州国投集团取得“一湖两岸”资产资源后,结合我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千亿级文旅产业布局,打造出包括“云湖夜澜”夜游项目在内的白云湖文化旅游项目,“一线串珠”串联起随州城区文旅、商业名片,构建具有随州特色的人文、科技与商业融合的水岸经济活力绿廊。目前,白云湖已成为随州城区最具活力的休闲旅游板块。
    经市水利和湖泊局总结推荐,白云湖滨水资源盘活案例入选全省国有“三资”管理改革典型案例(全省水利系统仅7个案例入选)。此外,市水利和湖泊局还系统推进白云湖城区段水域经营权出让、砂石资源盘活等9个资产盘活项目,其中白云湖城区段砂石资源出让超1亿元,推动改革由“点上突破”走向“面上开花”。
    随州市水利和湖泊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推进“三个摸清”——摸清家底、摸清需求、摸清瓶颈,精准施策,加快资产资源盘活步伐;积极探索“水权交易”“生态产品交易”等多元转化路径,推动水利“三资”改革提质扩面,增强水利自身“造血”功能。同时,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努力形成水利“三资”改革的“随州经验”“随州做法”,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样本。

    返回百姓之声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