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州高新区 2022年即将收官。
这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国内外形势更趋严峻复杂,新冠疫情等多重冲击下,随州高新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交出了一张重回主赛道的精彩答卷。
一季度,开局漂亮;上半年,期中优异;前三季度,加压企稳;第四季度,全力冲刺。
随州高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聚焦发展、聚集资源、聚合要素、聚力创新,以项目促发展、以创新增动能、以实干聚合力,跑出高质量发展 “加速度”,绘就全年“满堂彩”。
开局稳促季季稳、全年稳 主要经济指标持续领先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势。
以首季“开门红”促“季季红”“全年红”,随州高新区目标导向明确,行动快速有力。
该区聚焦重大项目、招商引资等“抢跑”开局,谋定冲刺一季度的工业增长点发力行动、重大项目推进行动、招商引资“开门红”行动等“十大行动”,着力比学光谷、攀高求新,做全市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奋力挺进国家高新区百强行列。 
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2.4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6%,两项指标的增速均居全市第一。一季度,随州高新区用漂亮的开局,在经济发展主赛道上,跑出了2022年接力赛至关重要的“第一棒”。
主要指标顶压而上、稳中向好。高新区保持节奏不变、力度不减,加强工作谋划与调度,加强督办和落实,以冲刺双过半、大干三季度、冲刺四季度等为抓手,紧扣年初各项目标任务和全区重点工作“四张清单”,以现场办公会、视频调度会为抓手,聚焦“增量”抓项目引建、聚焦“存量”抓链式集聚、聚焦“变量”抓营商环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激活澎湃动力。
高新名片更加闪耀—— 
围绕创新体系建设,高新区先后出台加强科技创新黄金十条等支持政策,大力实施高企倍增、载体突破、技术攻关行动,全年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9家,申报数量是上年同期的2倍;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72家,同比增长80%;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8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2亿元;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模企业产值65%以上。
发展活力加速释放—— 
成功举办“2022随州盛夏美好生活消费季”“畅饮随州暨第五届青岛啤酒节”,激活拉动市场消费潜力,预计全年新增市场主体2400户,超目标任务20个百分点;品源公司“菇的辣克”品牌飞上蓝天,入驻东航、南航等多家航空公司,订单供不应求。齐星新能源汽车生产线首批50台纯电动新能源重卡订单交付,填补全市行业空白。下大气力盘活僵尸企业和存量土地,冰姿服饰与羊伙计&村长家的疙瘩汤签约饮食工业文旅产业链项目,成为全市“网红美食”打卡地。
发展气场不断升腾—— 
高新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理念,引导干部锤炼强作风、勇毅立新功。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一切围绕项目看,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包保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工作机制,常态化推进书记每周六现场办公会和每周日云视频调度会,党员干部深入一线现场化解项目建设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努力把项目建设的成效转化为今天的增长、明天的产出和未来的实力。
数据最有说服力。 
据初步统计,预计随州高新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3%;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7%;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4%;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在合理区间。
抓当前更兼谋长远化 产业优势为发展胜势
越是“雨骤风急”,越能展现担当。
随州高新区2022年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悉心指导和市直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也来自随州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高瞻远瞩的主动谋划、脚踏实地的担当作为—— 
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支持随州高新区建设创新发展引领区、工业倍增核心区、产城融合示范区,打造“创新高地、产业新城”,挺进国家高新区百强行列。
肩负使命、牢记嘱托,随州高新区按照“一年突变见成效、三年裂变大发展、五年蝶变铸新城”的总体思路,亮出排头兵的姿态,扛起先行者的担当,全力打造随州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主引擎,特色产业增长极。
发展能级关键的跃升,产业是核心,项目是支撑。
高新区“登高望远”,紧盯国家战略布局和行业“风口”,科学研判,结合实际,高点定位,在巩固和完善六大产业集群的基础上,瞄准国际国内,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以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推动整体发展成势,为未来发展架梁筑基。
专汽及零部件产业驶入“新赛道”—— 
坚持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中车交通(随州)商用车、东风马可迅、龙牧专汽、凯力专汽等23家企业顶住疫情和芯片短缺双重冲击、经历了短暂阵痛和洗牌重组后,重回发展“主赛道”。中车交通(随州)商用车公司投资2.5亿元装备全产业机器人生产线,以新技术赋能新发展;东风马可迅年产铝制车轮200万只,产品供不应求;湖北聚力专汽公司与科研院校联合研发的新一代道路清扫车,应用5G无人驾驶场景,同步研发的无人驾驶通勤车、公交车,也有望实现量产。
食品医药产业跑出“加速度”—— 
黄鹤楼酒业、青岛啤酒、健民集团、利康药业等18家食品医药企业加大技改扩能、科技创新,增添发展新动能。黄鹤楼酒业新投资10亿元,建成华中地区最大的酵池生产车间;武汉健民叶开泰国药增资扩股,投资3亿元生产中药片剂、胶囊剂;品源现代农业、陈克明面业、糯糯大方等10家企业通过增资扩股、强能扩链,唱响科技助农的“田园牧歌”;湖北正大万吨熟食生产线建成投产,香酥炸鸡、麻辣鸡丁等即食食品走进全国20余家连锁商超。
精细化工产业取得“新突破“——
高新区按照省级标准,规划建设6平方公里的青春化工园,引进犇星新材料、新成皮件、九江致胜等14家化工行业龙头企业,以核心技术带动产业强势崛起。犇星新材料公司仅用8个月时间建成投产,刷新重大项目建设的“随州速度”,生产的可降解类新产品,填补国内空白;鑫星新材料公司研发生产的半导体芯片前驱体材料,突破技术封锁,畅销国内市场,抢占欧美市场份额。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抢滩“新风口”—— 
总投资30亿元的斯诺新材料项目火热开工,建成投产后,可形成年产10万吨新能源动力电池负极材料生产能力。斯诺新材料和犇星新材料的带动,使得正威国际、湖南长远锂科、贵州唯特高等锂电池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纷纷抛来“红绣球?”。
大数据和数字经济产业“开新篇”—— 
投资3.6亿元高标准建成随州市大数据产业园,招引中科曙光、思特奇、杭州智库云、科大迅飞等20余家头部企业落户发力“新基建”,抢占数字经济“风口”。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随州高新区强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六大产业转型创新发展,聚势聚力,一个个项目如繁星点点汇集,点亮火炬之光。
优环境打造“强磁场” 投资“洼地” 崛起发展“高地”
环境优则企业强,则发展兴、则地域兴。
随州高新区通过“五个着力”,持续擦亮“无难事、悉心办”营商环境品牌,让企业和群众体验“办事不出园区、办事不用求人、办事依法依规、办事便捷高效、办事暖心舒心”办事环境,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强磁场”,打造投资洼地、产业高地。 
该区提标扩面政务服务大厅,主动承接公共服务事项333项,全面推行“综窗服务”“六证联发”新模式,持续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深入开展“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党工委班子成员带头走访企业70余次,通过“周六现场办公、周日视频调度会”及时解决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中的各类问题200余项。深化“小管委+大公司”改革,高新投公司设立多个服务专班无缝对接各大园区,有效保障各类建设资金20.97亿元。深化“清减降”“转供电”专项整治行动,“免申即享”兑现政策奖励资金1146万元,税费减免7596万元,发放惠企补贴7839万元。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全面推行“链长制”“招商大使”等招商新机制,积极引进合作伙伴和上下游配套企业,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力促项目签约落地。 
全年引进亿元以上签约项目49个,合同金额425.3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25个,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及上市公司8家,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在全市综合考核中名列前茅,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经验在全市推广,赢得市领导充分肯定。
好项目,引进来只是第一步,落地见效才是关键。
高新区时刻保持项目建设的热度和速度,攻坚克难、快推快进,一批重点项目加速落地。
该区按照“意向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效益”的原则,全过程督查调度、协调服务,环环相扣闭环推进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投产达效,不断创造更快的高新速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聚焦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参与承办第七届中国创新挑战赛(湖北随州)移动应急装备制造现场赛,搭建平台助力企业技术需求对接,采用“揭榜比拼、科研众包”的方式,深度挖掘企业技术需求,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解决方案。
市健康中心、犇星新材料产业基地一期、黄鹤楼酒业搬迁改造、龙牧专汽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运营;市大数据产业园基础及配套设施完成建设,20家数字型企业实现“拎包入住”;火电厂及铁路专用线、斯诺锂动力电池、芯动力、世家乐康、中车创新工厂等重大项目建设交叉进行,抢时推进。 
园区基础配套更加完善。随信高速、新316国道高新段、中环路、南外环等项目征迁工作有力有序;文帝学校、公共配套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大随新城周边配套等基础设施和民生公益类项目紧锣密鼓、压茬推进。通过撬动社会资本和央企国企垫资参与园区建设,有效破解筹资融资瓶颈,推动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走深走实、出新出彩,为后续发展积蓄了后劲、注入了活水。
双向奔赴双向发力 从产业先行到产城融合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赋予随州“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光荣使命。
随州高新区发挥近城接乡优势,在“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中勇当排头兵。扎实开展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统筹推进城乡环境大提质、“擦亮小城镇”行动、培育“镇域小老虎”、建设乡村合作公司等工作,加快推进淅河镇区雨污分流改造,同步推进淅河镇4个社区10个老旧小区改造,力求改出成效、改出品味。
环境美是基础。 
该区整合资金1000余万元,实施堰塘清淤、沟渠修复、泵站改造等小型基础设施项目65个。拆墙透绿、见缝插绿、集中补绿,打造精致“微景观”“口袋公园”,挑水村美丽乡村示范点、十岗片区、粉铺湾美丽乡村建设如期完工,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全市示范。
产业兴是关键。
高新区以企村联动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为抓手,探索走出一条“基层支援项目建设、产业反哺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之路—— 
依托品源现代、正大食品、黄鹤楼酒业、健民药厂等龙头企业的强大需求,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捆绑经营模式,在周边镇村建设标准化原辅料基地5000亩。
深化园区带动模式,发挥青春化工园、府南产业园产业链优势,带动辐射周边2万余农户实现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扎实推进。
高新投公司不忘初心,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己任,积极反哺当地公共事业建设,建设了挑水村美丽乡村示范点、十岗片区、粉铺湾等美丽乡村示范点。
目前,全区所有的村(社区)均成立了乡村合作公司,带领群众发展产业致富。
“双向奔赴”的还有高新区广大党员干部。
该区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理念,抓细抓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以“共同缔造”理念,探寻基层治理“最大公约数”。 
疫情防控工作中,高新区充分发动居民小区党支部、物业公司党支部和党员中心户、楼栋长、居民志愿者等多支力量,守住门、管好人、服好务,成为疫情防控“生力军”。200余名退休老干部、老党员及志愿者,参与到疫情防控中,做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守护者。
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各地各单位以“共同缔造”为抓手,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下沉社区环境治理,驻村第一书记积极帮助谋划项目……
能干事、干好事,还要不出事。
高新区牢固树立风险意识,自觉强化底线思维,全力守牢“稳定不添乱、平安不出事、风险不外溢”的底线——
大力开展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雷霆行动”,排查风险隐患1418个,完成整改1386条,织牢安全生产“防护网”。
坚持条块结合、属地主责,多维联动、合理统筹,标本兼治、打防结合,建立“党政主导、公安主抓、村(社区)主责、全民参与”良性工作格局,高质高效推进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
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包保责任,有效化解各类矛盾隐患,社会大局和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党的建设深入推进、有力有效。高新区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先后23次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暖民心、解民忧”实践活动,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将挑水村、熊家社区、裕民社区纳入共同缔造试点,示范带动基层党组织夯实战斗堡垒。 
聚焦“功能提升”“服务提质”“人气提振”,高标准建成“红色驿站”12个,建实建强小区党支部33个,红色驿站创建经验在全市推广。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委五届四次、五次、六次全会决策部署、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关键之年。
随州高新区将锚定各项目标任务,拿出决战的姿态、奔跑的干劲、冲刺的速度,加快产业兴市示范区、改革创新先行区、产城融合样板区建设步伐,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勇挑大梁、力争上游,全力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以实际行动推动党的二十大新部署、新要求、新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以建设现代化“创新高地、产业新城”的实干实绩,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高新答卷。 
该区将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拼劲,以更大决心打造繁荣兴旺的热地;保持“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闯劲,以更新理念打造创新创造的洼地;保持“滴水石穿、持之以恒”的韧劲,以更实举措打造产城融合的绿地;保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钻劲,以更强保障打造民生为本的福地;保持“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的狠劲,以更严要求打造风清气正的阵地;保持“因事为制、对症下药”的巧劲,以更大力度守稳冲刺全年的高地,为高水平展现中国式现代化随州图景作出高新贡献。 
来源:高新区融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