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开心一点 于 2025-8-8 15:38 编辑
8月7日,迎来立秋节气
网友:又到了“贴秋膘”的时候图片
立秋过后
降水量、空气湿度等将迎来转折
此时养生应该注意什么?
往下看,一起了解↓↓
立秋养生,建议你这样吃
秋天易燥,此时宜食清热健脾、利湿润燥、滋阴润肺的食物。“贴秋膘”是秋冬养阴的一种体现,但并非多吃大鱼大肉。
立秋时节,建议多吃这两种菜,菜花预防感冒,芹菜降压促睡眠。
夏秋交替,气候变化无常,人体一时难以适应,免疫力也不知不觉下降。此时,补充足够的维生素C是预防感冒的好办法。菜花作为白色蔬菜,含有的维生素C比大白菜、豆芽菜要高3~4倍。
季节交替,昼夜温差较大,对于体质较敏感的老年人来说,身体很难马上适应这种变化,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导致睡眠质量下降。芹菜有降血压、降胆固醇和镇定神志的作用。
立秋后,困乏、上火、湿气重?不妨吃点鸭肉,搭配胡萝卜和枸杞煲汤,滋补肝肾。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鸭肉。
此外,“贴秋膘”并非人人适宜。痰湿体质、脾胃功能较弱、体重超重或肥胖的人群,不建议盲目“贴秋膘”。立秋后,也要少吃西瓜等过于寒凉的水果,以免伤及脾胃,引起腹泻,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
立秋养阴润燥.记好一羹一饮
秋天将至,暑热未消,很多人一到此时,就容易口干舌燥、干咳,甚至还会出现皮肤起皮的情况,这些都可能和天气有关。立秋后,如何养阴润肺?不妨试试这两款饮品,有助于清热润燥。戳视频,掌握制作要点↓
01百合银耳雪梨羹
立秋养生要收敛阳气、注重养阴,除了清扫夏天带来的湿热,还要预防秋天干燥对肺的损伤。百合味甘、性寒,归心、肺经,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可以缓解干咳、口干、心烦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胃寒人群不建议饮用。
02百合沙参饮
清肺润燥、益气养阴。取鲜百合30克,北沙参15克、3~4枚去核红枣,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再煮30分钟,最后加入适量冰糖调味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易过敏人群或正处于风寒感冒期间的人群,不建议饮用此茶。血糖高的人群,食用时不宜放冰糖。
立秋养生多按这3个穴位
“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夏去秋来,秋老虎仍在,燥气渐生,养生重点在润肺养肺、固护脾胃。推荐3个穴位↓↓
01太渊穴
太渊穴在手腕的腕横纹上,靠近大拇指这一侧。长按补益肺气,缓解秋燥引起的干咳、嗓子不适。
02合谷穴
合谷穴在拇指和食指的根部交会处,长按能够通经活络、增强抵抗力,进而预防感冒,还有助于缓解秋燥引起的便秘。
03足三里穴
足三里是人体自带的“健脾穴”。屈膝时,膝盖外侧凹陷处为犊鼻穴,下面4横指的距离做个标记,距胫骨外侧1横指的距离就是足三里穴。长按足三里穴能够健脾和胃助消化,提升正气。
立秋养生,这5件事要避免
01避免吃辛辣食物
注意少吃辣椒、生姜等辛辣食物,烧烤也要少吃。入秋后气候逐渐干燥,吃辛辣食物对养肺不利。可以多吃一些莲藕、荸荠、百合、银耳,以养阴润燥、生津止渴、润肺止咳。
02避免运动量过大
养阴滋阴是立秋后的首要任务,最好选择早晚锻炼,选一些平缓的项目,比如打太极、散步等,千万不要在太阳下暴晒,避免中暑。
小提示:一天中养肺的最佳时间是上午7~9点,这时肺脏功能最强,此时进行慢跑等有氧运动,能够强健肺功能。
03避免湿发入睡
夏末秋初,头发湿着的情况下睡觉,会使头发中的水分在蒸发过程中带走大量热量,寒气易侵袭人体,导致感冒,尤其是老年人,头部受到刺激还容易引起血压波动。
04避免熬夜
立秋之后应该早睡早起,顺应季节变化。早睡是为了养精蓄锐,早起是为了肺气得以舒展。
05避免吹凉风
秋天别再过于贪凉风、开空调,最好避免皮肤直接被风吹,尤其是敏感的脖颈等处,不妨用丝巾遮挡一下脖颈。立秋后要防“秋老虎”,建议晚间泡脚,以解暑热,有助入眠。
立秋后,暑热并未结束
仍需注意防暑降温、补充水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