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国内国际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4932|回复: 0
收起左侧

[国内新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江苏南通的绿色实践

[复制链接]
楼主

随论超版

随论编辑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6-6 12:22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20-7-6 10: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水清岸美产业兴
    ——江苏南通小康路上的绿色实

    2 n: w$ p$ i; @9 H% n6 n9 H
    ! `4 b, U  ]6 e% G& h  K, M3 N5 Z" N

    2 @1 E- l/ U' m2 ~- q# p1 q
      景色怡人的南通狼山国家森林公园(6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新华社南京7月5日电 题:水清岸美产业兴——江苏南通小康路上的绿色实践
      新华社记者杨丁淼、孙雯骥
      近年来,一场围绕生态保护和修复的绿色实践在江苏南通展开,黑臭水体变河畅水清,岸线腾退后还江于民,绿色产业蓬勃发展,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大大提升。
      如皋市顾庄社区是中国盆景七大流派之一的如派盆景发源地,当地人从事苗木盆景的制作销售,并将房前屋后打造成特色庭院,将“盆景”变成了“风景”(6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河畅水清
      除濠河为IV类水外,其余河道普遍为劣V类水,黑臭水体遍布全城。2018年,一份水质调查报告让南通人难以释怀。
      从事治水工作30多年的赵瑞龙是南通特聘的专家,水质情况令他意外:城外滔滔长江,城内千年濠河,水系丰富的南通怎会一潭死水?
      “107条黑臭河道,治理各自为政,缺少系统方案和有效推进机制是症结所在。”赵瑞龙了解到,中心城区存在大量断头河,治理陷入“九龙治水、就河治河”碎片化治理的困局。
      病症确诊还需靶向治疗。南通为此确立了“系统化思维、片区化治理、精准化调度”治水新思路,从2018年开始,在濠河周边45平方公里、78条河道范围内开展治水试点。此外,水利工程智慧管控系统也整合主城区44个涵闸泵站,实现统一调度、联动联调。
      如皋市顾庄社区居民王广明正在修剪苗木(6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如今的文峰河畔花香阵阵,景观栈道修葺一新;濠东河水质清澈,岸边少儿嬉戏玩耍,老人散步健身。两年前,这两条还都是断头河,水体黑臭,杂草丛生。能有这番变化,一道500多米长且种满绿植的水中挡墙——拓扑导流墙功不可没,这一新技术让两个片区水系贯通,死水“活”了。
      短短8个月,濠河周边44条断头河全部接通大水系,45平方公里内水系畅活,全部达到Ⅲ类水标准。赵瑞龙没想到,自己的团队可以“带着问题进门,带着答案出门”。
      经过两年的努力,南通中心城区16条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水过之处皆风景,成为系统治水最真实、最生动的写照。
      在如皋花木市场,两名园丁正在修剪苗木盆景(6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岸绿景美
      生在长江边,长在长江边,但对于这条母亲河,“90后”樊芃芃的印象却很模糊,直到近几年,长江壮美的轮廓才渐渐清晰。
      一名儿童与家人骑行在南通滨江观光带游览(6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南通主城区的长江岸线上,筑起围墙、拉起铁丝,老港区、旧厂区、破小区犬牙交错,隔断了人与大江的联系。虽是“江海之城”,南通人总有“滨江不见江,近水难亲水”的遗憾。
      樊芃芃家住崇川区狼山镇街道,就在临江的五山脚下。五山地区是南通市区南部狼山、军山、剑山、黄泥山、马鞍山及周边长江岸线腹地的统称。曾经的五山互不联通,也没有滨江生态廊道。不仅如此,港口企业及临江产业众多,扬尘、污水、噪音等污染使生态容量日趋吃紧,“黄金岸线”一度成为“生态伤疤”。
      “产业退、港口移、城市进、生态保”,2016年以来,南通启动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先后拆迁“散乱污”企业203家,退出港口货运功能,修复腾出沿江岸线5.5公里,新增森林面积6平方公里。
      几名游客正骑行在南通滨江观光带游览(6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把生产岸线打造成生态岸线,让城市后巷变成城市客厅。”南通市狼山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邵文建说。
      如今,临江五山已完全打通,修复的14平方公里土地,超过三分之二向市民免费开放。樊芃芃周末经常带着家人来到全新面貌的狼山国家森林公园,既可乘车游览滨江廊道,看江上碧波,也能骑车或漫步林间,听山中鸟鸣。
      景色怡人的南通狼山国家森林公园(6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不仅百姓更亲水,港口潜力也进一步释放。在新建的通海港区记者看到,码头上工人有序作业,一排现代化集装箱岸桥满负荷运行。“2018年,原南通港集团集装箱分公司整体搬迁,不仅面积翻了一倍,运输也不用再穿过城区了。”南通港集团董事长施渠平介绍,今年上半年,港区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5.96万标箱,同比增长38%。
      如皋市顾庄社区是中国盆景七大流派之一的如派盆景发源地,当地人从事苗木盆景的制作销售,并将房前屋后打造成特色庭院,将“盆景”变成了“风景”(6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以绿生金
      赶上嫁接的时节,顾庄社区居民王广明忙得闲不下来。在他家的庭院中,大大小小的盆景或铁干虬枝,或盘根错节,姿态万千,不一而足。
      他所在的如皋市顾庄社区,是中国盆景七大流派之一的如派盆景发源地。这一盆盆不起眼的小树苗,却是当地人眼中的“绿色银行”。“今年卖不掉,明年长得丰满了,收益反而更高。”王广明告诉记者,他每年盆景种植的收益在150万元到200万元。
      园艺师周光兰从上海回到如皋,创建了生活园艺馆,这是她在修剪苗木(6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百万不算富,千万才起步’是顾庄人的追梦标配。”顾庄社区党总支书记朱松辉说,盆景是顾庄人小康路上的“摇钱树”。4年前,社区“以奖代补”鼓励农户对门前的自留地开展景观改造,将苗木提档升级,打造特色农家庭院,把“盆景”变成“风景”。2019年顾庄社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2.5亿元,日均接待游客500多人。
      如今,顾庄核心区已完成并通过验收的特色庭院有近300户。记者在现场看到,有的庭院形成了亭台假山、小桥流水的江南园林微缩景观,有的庭院侧重盆景展示,精选的苗木或凌空探海,或妩媚玉立……走在一个个私家花园中,真是“一院一景,移步易景”。
      两名游客在如皋花木市场挑选苗木盆景(6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朱松辉说,未来要继续以产业为抓手,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小康。
      近年来,南通的花木盆景、湖桑、林下经济等绿色产业面积超百万亩,全市林业总产值达211亿元,比上年增长5.93%。
      如皋市顾庄社区是中国盆景七大流派之一的如派盆景发源地,当地人从事苗木盆景的制作销售,并将房前屋后打造成特色庭院,将“盆景”变成了“风景”(6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朱美兰在南通市观音山街道青龙桥社区残疾人科技种植园里修剪葡萄(6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 ]2 R, \4 |6 n' Y4 M4 N

    / Y( _8 u; k5 y3 p& P% |1 D% x$ z% _
    返回国内国际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