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总书记专辑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5590|回复: 0
收起左侧

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复制链接]
楼主

随论超版

随论编辑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6-6 12:22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21-2-27 09: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G1 P9 T8 y+ @( ?0 Q
    ——解读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
    ; [3 v- m5 |% @" N. {2 t

    % ?5 @/ o5 L; X( ~  T
    0 o1 D6 w7 @. C$ K
    1 A5 Q$ z. f7 F8 O; q" F. T# U! a) l7 |% B* v0 j

    ( w$ w* Q6 ~: W6 p; W% P4 ~
    ( y+ e' o- [; L& ~. m. U9 T/ F: R0 x

    ) V! ~8 {9 B3 O2 {7 ]  g  U- a5 U' B6 Y4 k& H
    . U7 z5 ^/ S6 D# @9 A) D' `0 K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21日正式发布。在我国开局“十四五”、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这份指导今年乃至“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的重要文件有何内涵和深意?我国将如何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复兴?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做了全面解读。 " @% d5 P2 x& f9 t8 g
    * y! N. t/ Z, N! Q- g# C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0 w0 u+ x$ T+ a9 R8 y% d$ t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以后,“三农”工作重心将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今年乃至整个“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最重要的任务。
    ) h/ x2 C4 X" X/ V' t  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首要位置,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脱贫地区、脱贫群众虽然已经实现脱贫,但发展基础和自我发展能力仍然不强,仍处于社会发展的“锅底”,巩固成果防止返贫任务仍然很重。5 I4 H9 {' g& v7 s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同时,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坚持开发式帮扶方针;对没有劳动能力的,及时纳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继续重点强化产业和就业帮扶。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在西部地区的脱贫县中确定一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8 u% F& W; z1 Y, r  要有序推进政策优化调整,推动工作体系平稳转型。脱贫攻坚过程中,中央有关部门出台了200多个政策文件和实施方案。接下来要在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基础上,逐项推进政策分类优化调整,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逐步实现平稳过渡。 6 {7 k  F+ B+ N& {2 u
    - E7 X0 x' p; L* q4 p4 P% G, w
       粮食安全要抓得很紧很紧3 M& {2 L7 Z/ I/ I7 w, a
      14亿人口的大国,粮食问题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粮食安全的弦要始终绷得很紧很紧,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不管是主产区、产销平衡区还是主销区,都有责任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j! j1 ?; i) ?) B& v$ K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重点抓好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粮食生产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坚决打赢种业翻身仗。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4 Q0 O- K3 |2 L1 p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还需要强化政策保障,辅之以利、辅之以义。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进一步压实地方党委政府的义务和责任,确保粮食播种面积落地,同时完善种粮农民补贴政策,健全产粮大县支持政策体系,调动农民务农种粮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 v9 P4 k3 n, q5 A( p
      今年夺取粮食丰收意义重大。围绕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力争实现稳中有增的目标,农业农村部将重点抓好稳定种植面积、强化政策支持、突出抓好要害和狠抓防灾减灾四方面工作。3 s8 k1 g" U. j9 K- }' t
      具体来说,将继续向各省级人民政府下达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压严压实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责任,挖潜扩大粮食播种面积,统筹利用撂荒地发展粮食生产。坚持并完善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完成1亿亩高标准农田年度建设任务;抓紧制定并启动实施打好种业翻身仗行动方案。
    % m, Q4 X6 N. A* g8 i
    & z& U$ R- E+ ~   健全生猪产业平稳发展长效机制
    & b# N$ V- T- c2 O6 t  猪肉供给和价格是老百姓关心的问题。
    3 a1 Z  ^, T: X' d2 \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说,从去年开始,农业农村部采取了多种措施支持恢复生猪产能,稳定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截至去年底,生猪存栏已经恢复到2017年水平的92%以上,超过预期12个百分点,现在市场供应总体势头向好。3 J# E, U; Q' A0 ?
      他表示,随着新增的生猪产能陆续兑现为猪肉产量,猪肉市场供应最紧张的时期已经过去,后期供需关系将越来越宽松。预计到今年6月份前后,生猪存栏可以恢复到2017年正常年景的水平,下半年生猪出栏和猪肉供应将逐步恢复正常。
    ; R$ d& l: s: B0 y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保护生猪基础产能,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长效机制。( p3 ?; V( q: I1 G+ j5 o
      “我们既要立足当前抓恢复,也要着眼长远稳生产。”唐仁健表示,农业农村部将密切监测生猪生产发展动态,抓紧研究稳住和储备生猪产能的具体办法,确保生猪产业平稳发展。
    + z6 w* b. m" T3 M* K1 S3 d  w9 q! g
       谋划和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
    , s& k1 U& @% Z3 I- H" W( `5 ^# a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城乡统筹进一步深化,水电路气房讯等乡村基础设施更加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当前,我们拥有更好的条件,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建设美丽家园的追求,让农民享受到与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3 t8 ~/ y8 m9 n( b, f
      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一个重要抓手就是谋划和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十四五”时期,要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力争见到明显成效,让乡村面貌看到显著变化。重点抓好四个方面:
    . s+ D% s6 j6 |! {4 `; r  ——规划编制。推动各地合理确定村庄分类和布局,加快编制村庄建设规划,注重保护好传统村落民居和乡村特色风貌。
    7 |0 O# T9 h+ X  ——基础设施。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着力推进水电路气房讯等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重点改善通自然村道路和冷链物流等既方便生活又促进生产的基础设施,探索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Q6 x! A' z8 k6 ~
      ——人居环境。启动实施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从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出发抓好分类改厕和污水处理,逐步提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和生活污水处理率。
    5 A' U1 v5 ]! X* S8 V8 y" ~9 L& r  ——公共服务。持续推进县乡村公
    8 \* i9 O9 K8 t; P! B0 m  共服务一体化,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在县域内优化配置,不同层级明确不同建设重点,满足农民不同层面的需求,实现功能衔接互补、资源统筹配置。
    " {! j/ D1 Y$ j7 {. Y* V. `  对于乡村建设行动,包括水电路气房讯、冷链物流等,中央一号文件都作出了相应部署。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说,有两方面需重点关注,一是行政村以下的通村(组)道路和村内主干道,以及附近的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这“三类路”;二是冷链和物流,比如推进电商上行下行、鲜活农产品的保鲜。这两方面设施搞好了,既解决农民的生产问题,又解决生活问题,在“十四五”期间要大力推动。6 h7 }6 d3 Y8 x" g
      中央农办秘书局局长吴宏耀强调,编制村庄规划要在现有基础上展开,注重实用性。村庄要保持乡村独特的风貌,留住乡情味和烟火气,防止千村一面。要严格规范村庄的撤并,不得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上楼。“乡村建设不是一窝蜂都去搞建设,要强化统筹、突出重点,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行县乡村统筹,不同层级明确不同建设重点,实现功能衔接互补、资源统筹配置。”吴宏耀说,乡村建设,一定要尊重农民的意愿,从农村的实际出发,真正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
    6 E; v4 \: n2 Q1 l+ o. |; O7 Y8 `# U, ~2 x0 v7 ]) C) E( o
       重大改革走稳走实) ^5 k6 `" {, X
      农村的“三块地”包括承包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有两个特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像一般的财产可以随意让渡和处置,一是对国家对社会有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功能,二是对农户对农村有保生存保稳定的功能。
    8 V; @, y9 l& }* b$ D, @! V  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世界经济下行影响,一度有3000多万农民工留乡或二次返乡,但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其中很大原因就是农民在农村还有一块地、一栋房,农村发挥了重要的蓄水池和稳定器作用。
    5 z8 Q! P  b" ]. T: {: u5 K  我们要善于用大历史观看待“三农”问题,遵循历史规律推进“三农”工作,凡是涉及农民基本权益、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必须看准了再改,保持历史耐心,在重大问题、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上绝不能跑弯走偏。所以,对农村土地问题,我们也不能简单算经济账,更不能当作一般的不动产来进行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
    3 g  V4 Q% E3 p0 ?* E2 X  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今年和“十四五”时期,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将按照文件决策部署,谋划推动新一轮农村改革,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为主线,以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为重点,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更有力的制度支撑。% D3 G' J' V1 P. b& R5 ^# x
      一方面,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壮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3 w5 H  I$ G& k5 k: a2 w# ~
      另一方面,稳慎推进新一轮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在做好确权登记颁证、完善管理制度等基础工作前提下,推动取得一批实质性试点成果,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
    " J' O/ }7 @* ~1 E8 F  V/ C0 F  同时,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2021年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阶段性任务。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构建面向农业农村发展需求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推动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和户籍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
    + h8 O& D. D% y! T+ c+ b: }7 r9 s  Y/ w! f
       五方面举措打好种业翻身仗
    " ~4 ]( c0 K0 m( \7 @7 j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如何打好种业翻身仗广受关注。: E7 W+ P( H* y# L& a: ?) K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表示,总的来讲,我国农业用种安全是有保障的,风险也是可控的。当前我国农作物,特别是粮食种子能够靠自己来解决;畜禽、水产的核心种源自给率分别达到75%和85%。. h* }. |7 @; G8 n' f9 j. r- U
      他说,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我国种业发展还有不少的不适应性和短板。我国大豆、玉米单产水平还不高,国外品种的蔬菜种植面积占比为13%。$ E5 r) ~' p  n" ]
      张桃林介绍,中央一号文件对打好种业翻身仗做了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涉及种质资源保护、育种科研攻关、种业市场管理。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遵循种业创新发展规律,破卡点、补短板、强优势。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
    ! J4 l% x0 w3 r; A  ——种质资源要保起来。抓紧开展农作物和畜禽、水产资源的调查收集。实施种质资源的精准鉴定评价,建好国家种质资源库。
    4 X) P4 Y( I" m4 y# ^  ——自主创新要活起来。要加强种业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深入实施农作物和畜禽育种联合攻关,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同时要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7 Z- @: w( L6 c& }3 j3 _7 H
      ——种业企业要强起来。要遴选一批优势企业予以重点扶持,深化种业“放管服”改革,促进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化,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
    / d( I$ m1 W" q; V5 @3 K! E( j  ——要把基地水平提起来。要发展现代化农作物制种基地,建好国家畜禽核心育种场和水产原良种场。
    ! ]1 h- S! x, d# h/ Y  ——市场环境要优起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格品种管理和市场监管。" I& X9 [7 w7 R! F& X
      “种子技术对农业特别重要,对增产的贡献比较大。”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表示,现在国际上种子垄断性比较强,这意味着价格上是供应方说了算。中国本身是一个农业大国,良种培育是基础性的技术,自己掌握也是应该的。
    0 l% c: r, ~) s- t; r8 P7 M4 f$ d8 W9 y  P1 _: u. q2 d- V

    4 j: g( Z# }3 s4 _- T
    返回总书记专辑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