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国内国际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8699|回复: 0
收起左侧

[国内新闻] 第一观察|习近平心目中的“大食物观”

[复制链接]
楼主

随论超版

随论编辑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6-6 12:22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22-3-9 09: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第一观察|习近平心目中的“大食物观”
    . J) z2 z% {) A
    来源: 新华网
    6 D- R6 g" Y1 `. d( P! P0 |. C4 O, S; H# l" V: F" Z+ J( `
    “要树立大食物观”,习近平总书记3月6日在参加政协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联组会时讲到的这个观点引人关注。
    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写入“树立大食物观”,作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百姓的食物需求更加多样化了,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
    这次政协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
    注重膳食营养搭配,从粗到细再到粗,数量从少到多再到少;主食越来越不“主”、副食越来越不“副”……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得健康”,反映的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顺应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让老百姓吃得更好、吃得更健康,正是树立“大食物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大食物观”,基础是粮食。
    总书记再一次强调,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强调“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
    同时,总书记又强调:“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这意味着,“大食物观”里头有辩证法。我们既要向耕地要粮食,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又要面向整个国土,向林、草、水等要食物,推动食物供给由单一生产向多元供给转变。
    2021年10月12日,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万昌镇,农民驾驶农机收割水稻(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讲粮食安全,实际上是食物安全”。“大食物观”拓展了传统的粮食边界,使我们从更广的维度把握粮食安全。
    早在1990年福建工作时,习近平就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提出:“现在讲的粮食即食物,大粮食观念替代了以粮为纲的旧观念。”
    30多年来,习近平的“大食物观”不断丰富发展,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变迁和“三农”工作走向。
    上个月,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把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摆在首要位置,其中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加快扩大牛羊肉和奶业生产、提升渔业发展质量等方面的部署,就是“大食物观”的一个具体体现。
    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十个聚焦“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从十个一号文件的标题不难看出,新时代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归根结底就是要增进人民福祉,创造高品质生活。
    这与“大食物观”逻辑内在一致。

    % s* Z$ d# a' t0 i1 d+ o) @
      w/ |7 g- ~1 P
    ; k% Z/ d: \% {0 o$ `! F
    返回国内国际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