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国内国际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16100|回复: 0
收起左侧

[国内新闻] “我牵挂着受灾的地方”(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

[复制链接]
楼主

随论超版

随论编辑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6-6 12:22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23-9-9 11: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时间:9月7日
    5 g, o3 n9 `+ \2 i$ O- p0 I  日程: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黑龙江灾情严重的村
    / v* a* T( w3 s+ ^& h5 ^. Y; E, U' z# {% t$ C9 ?9 N0 P
      正是灾后重建关键时期。/ |5 ]+ b, S1 q2 ^9 [
      从哈尔滨市区出发,火车转汽车,一路奔波,习近平总书记到了尚志市老街基乡龙王庙村。$ K8 }1 c2 B+ R
      前些日子,一场超强台风登陆北上,严重洪涝灾害侵袭京津冀和东北。雨滂沱,水肆虐,田舍受淹。习近平总书记时时牵挂。案头每日都有灾情的材料,一件件指示批示直抵一线。这次到黑龙江考察,总书记惦记着到灾情严重的村子再去看一看。( M9 O  _7 j+ k/ O( U8 ~
      田是粮,房是家。习近平总书记挂念着乡亲们心中最重的这两样,牵挂着村里的乡亲们过得好不好。
    3 Q9 j" I( `9 e  村口的稻田望不到边,总书记走进一块干枯的田。
    4 k! V) u( L( n  一串稻穗躺在手心。本该饱满的稻穗,却干瘪成空粒。总书记神色凝重看了又看:“都快灌浆了,水给泡了。”话语中尽是惋惜。
    ( u% p" P! Y( F  “村子在大泥河、小泥河的河岔上,水流急,裹着泥浆就冲到了这儿。”当地的干部群众,说起当时来势汹汹的汛情。/ F: E9 u8 K+ a- j3 ^0 j' C: V
      另一侧的稻田地势稍高,灾情稍缓。当地人讲,水一落,政府就组织用无人机喷施叶面肥,抢回来一些稻。“能保几成收成?”“保险理赔,政策能及时到位吧?”总书记关切着乡亲们的关切。8 C7 |* b5 f+ a- [/ s
      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保证受灾学生都能按时开学返校”……20多天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这样一件件、一桩桩地研究。一枝一叶,“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 a% d0 g+ }- s! k
      一个民族的守望相助凝聚于此,一个国家的众志成城倾注于此。6 [, F! V/ j+ g7 b
      稻田边的砖瓦房,施工队干得热火朝天。这是厨房、卧室,那是客厅、存储间,还有暖炕。房子冲垮了,政府补了6万块,一家国企又出力给建了起来。7 I: Z2 {4 t( i* }% f' v
      中华民族同自然灾害斗了几千年,这样的重建力度和速度令人感慨。习近平总书记细致询问保温材料、抗震级别,关心入冬前房子能不能住得上。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很重要的一个表现就在急难险重时。”$ [0 h# Y1 I# u( D
      沿着村道向里走。500多人的村,在中国最北部省份的一隅,各项工作井然有序。从灾前争分夺秒的预警、疏散、安置,到灾后夜以继日的救援、抢险、重建,这些日子,食品、药品、机械星夜驰援,救援队、农技专家、建筑工人火速支援。
    " q" j" o# [  g  普通人的命运,标注着国家的温度。这场抗洪救灾大考,不仅有“宁可十防九空”的忧患意识,有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更有“始终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坚定指向,有在千头万绪灾后重建工作中的“时时放心不下”。( ^% ?1 k  k& i" Q9 o  v' r
      放心不下!7月底在四川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就要求做好防汛准备;返京途中,总书记忧心着京畿大地一再升级的暴雨预警;京郊列车被困,惦念着缺食少衣的旅客,指示“千方百计组织营救”……这次到龙王庙村,和乡亲们聊起京津冀的灾情:“我牵挂着受灾的地方。那些地方我之后也会去看。”! a; L, r! \% f" e7 ^; c$ w
      龙王庙村村道边,总书记与村民杨春贵打招呼:“老杨,这是你家吧?”
    ' q5 S! H* j: k4 w/ h- x  老杨家翻新的房,贴上了锃亮的瓷砖。屋里屋外,他像展示珍宝一般给总书记介绍。炕前,总书记描绘他家不久后的模样:“上面摆个小炕桌,喝个小酒吃个饭。”4 `) f) `: B( |
      “现在对灾后重建还有什么需求?”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地问。
    3 E8 p5 j2 @7 Z, L+ V" X  老杨连连摆手:“党和政府都给想到了,提前都替我们想到了。”消毒、清淤、施肥、发放重建补贴,乡亲们很踏实。“我们要做的,就是修好屋子备秋收。”8 |! E' }; p7 {' _
      秋收,颗粒归仓。灾后的黑土地已经忙活起来,乡亲们憧憬着、耕耘着。8 Q' V: N8 F" p% G4 g% e* u
      走出老杨家,阳光洒满了黑土地。
    % [4 o  ^( Z- v% G, w- F( P  习近平总书记和村里的乡亲、施工人员说起一路见闻:“在咱们中国,人民群众遇到困难,还是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就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国家全力支持!”, T. K# u! v# R
      “在入冬前房子都能搞好吧?抓紧修起来,老百姓冬天可不能够挨冻。即便是投亲靠友的,长期住在人家家里也不是个事。”/ j: o! p2 @  L6 Z) P
      “还有咱们人民群众灾后有不方便的地方,吃、喝、住、行、就业、教育、医疗防疫等,各级政府都要把这些事一一做好。党和政府始终同大家风雨同舟、携手同行”。" }6 V0 {1 G- Z7 ]- O+ g
      “风雨同舟、携手同行”,朴实的承诺,重千钧。" u: C8 F7 s; X; i& Y5 f3 K
    8 x. R4 ]- n& t8 z4 v; b6 q
    返回国内国际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