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医疗健康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1522|回复: 0
收起左侧

[本地医疗] 随州市中心医院破解“无声之困”,“说话瓣膜”让八旬老人重获新“声”

[复制链接]
楼主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想看看孙子” “还想吃点面条”,8月31日,在随州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张大爷,在一度无法发声、无法进食一个多月之后,终于恢复了语言交流和正常进食能力。

之前,80高龄的张大爷因急性脊髓梗死(C3-T3脊髓病变)入住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随后出现呼吸功能障碍,伴呼吸肌及球麻痹,呼吸衰竭。由于病情危重转入ICU系统治疗,为加强气道管理不得不接受气管切开术。虽然生命得以挽救,但他失去了自然发声的能力,无法言语,吞咽困难,每一次进食都伴随着误吸的风险。无法交流的痛苦和进食的困难,让张大爷一度情绪低落,他及家人都盼着能早日拔除气管套管,回归正常生活。拔管困难是患者气管切开后目前一大难题,渴望交流及进食同样是患者及家属的迫切需求。



转机,来自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装置——“说话瓣膜”。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团队,为他带来了这项新技术。这是一个装在气切导管上的小阀门,吸气时开放保证通气,呼气时关闭,引导气流冲击声带,让患者能重新发出声音。转入康复医学科一病区后,经康复团队行系统气道评估、呼吸功能评估、吞咽功能评估及运动功能评估,决定为张大爷尝试使用“说话瓣膜”(语音阀)+呼吸功能训练+吞咽功能训练+四肢运动康复的综合康复方案。以应用“说话瓣膜”为切入点:说话瓣膜巧妙地在气管套管口形成了一个单向阀门,允许空气吸入,而呼气时则引导气流经声带、口鼻流出,从而重建了上气道气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进展,及时调整康复方案。

奇迹,一步步发生。张大爷能发出声音了!虽然初时微弱,佩戴时间很短,仅能坚持2分钟,也只能以微弱的声音说出“谢谢医生”等简短词汇。更令人欣喜的是,随着训练深入,张大爷佩戴的时间逐渐延长。配合呼吸功能训练,说话瓣膜帮助张大爷建立了堵管条件下的自主呼吸模式,恢复了声门下压力,促进了咳嗽反射和声门闭合。这不仅改善了肺功能,还为最终拔管创造了条件。同时增加吞咽功能训练,他的吞咽功能也明显改善,渗漏和误吸的发生大大减少!经过数周系统训练,从稠密的蜂蜜水,到糊状食物,再到成功拔除鼻饲管、实现自主进食——他终于“能吃一口饭”了。

如今,张大爷已经能够自由地与家人聊天、正常进食,笑容重新回到了他的脸上。说话瓣膜的应用不仅是气管切开患者的“发声钥匙”,也是连接生理功能恢复与心理社会适应的桥梁,让气管切开患者实现了自由“说话、进食、训练”。

在康复医学领域,说话瓣膜的成功应用离不开康复MDT团队的合作:精准评估、规范操作和个性化康复方案。今后,康复医学科将用专业技术和人文关怀,助力更多气管切开患者尽早实现自由“说话、进食、训练”的需求,帮助越来越多患者重获新“声”,迈向高质量康复之路。(供稿通讯员:裴聪婷、陈芳琴)
返回医疗健康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