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国内国际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7581|回复: 0
收起左侧

[国内新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北京首钢园区 参与冬奥筹办 着力转型发展

[复制链接]
楼主

随论超版

随论编辑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6-6 12:22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20-9-2 09:2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北京首钢园区
    9 f/ c3 B; y) Z4 H9 S
    参与冬奥筹办 着力转型发展(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N6 V0 u* T! Y1 h

    本报记者  贺  勇


    5 T/ ?' U4 Q; t, R5 Q7 f2 r. s1 O
      早上7点,刘博强准时来到北京首钢园区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开始一天的场地冰面维护工作。今年42岁的刘博强,曾是首钢一名轧钢工人,如今已转型成一名制冰师,为国家队集训提供保障服务。
      距离刘博强工作地点不远,是首钢西十筒仓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曾是首钢女工的姜金玉身穿白衬衣、黑西裤,正在为访客讲述百年首钢的故事。
      首钢群明湖畔,曾经的炉前工李红继点赞“园区就像个大花园……”
      10多年前,首钢实施钢铁业整体搬迁。如今,这方曾经淬火锻冶的钢铁热土,将打造城市复兴新地标与冬奥会筹办、老工业区有机更新、绿色高端发展紧密结合,着力转型发展。广大首钢职工积极投身其中,很多人像刘博强一样,实现了自己职业生涯的转变,创造着新时代的新生活。
      “能为保障冬奥贡献力量是我的梦想”
      在首钢园区北区,“四块冰”呈东西走向排列。其中“三块冰”——冰壶、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训练馆一字排开,它们由原来的精煤车间改造而成。加上由运煤车站改造而成的冰球馆,合称首钢“四块冰”。中国花样滑冰队、短道速滑和冰壶队先后搬进了这里的“新家”。
      拉开冰壶馆的外门,站在门口就能感受到阵阵凉气。进入馆内,温度骤降,与外面高温形成鲜明对比,刘博强的工作地点就在这里。
      冰壶运动观赏性强,冰壶赛道制冰难度大。“和普通的冰场不一样,冰壶赛道的表面不是光滑的,而是有一层小的凸起,叫冰点,目的是为了改变冰壶赛道的滑度,方便控制和刷冰。”刘博强介绍说。
      为了掌握这项技术,刘博强在外籍教练的指导下不断摸索,终于赢得了独立上冰的机会。“等真正上冰了才知道,一次成功不算什么,每次都能做好才是真功夫。”为此,刘博强每天坚持训练,不断提升制冰的技能水平。
      疫情防控中,刘博强跟国家队一起进入封闭训练状态,每天两点一线,工作时间在训练场馆,休息时间在临时住处。虽然辛苦,但他认为值得。
      “办好北京冬奥会,是我们国家的一件大事。能为保障冬奥贡献力量是我的梦想。”刘博强期待着,2022年将以制冰师的身份,服务北京冬奥会。
      “把奥运精神和冰雪文化讲给更多人听”
      首钢园区西北侧,最先改造建成的西十冬奥广场总能让前来参观的观众眼前一亮。
      “这里是曾经存放炼铁原料的西十筒仓,现如今成为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简单的妆容带着自信,金牌讲解员姜金玉娓娓讲述着筒仓的变迁。
      姜金玉技校毕业后到首钢工作,做过天车工,即桥式起重机操作员。“离地面20米左右高空作业,不方便上厕所,就得少喝水。”姜金玉回忆道。
      2010年底,首钢北京厂区全面停产。“有一段时间,我很迷茫,这首钢停产了,我该干吗呀?我能干吗呀?我那时候天天想这个问题。”姜金玉说,让她没有想到的是,随着北京冬奥组委2016年入驻首钢园区,她与冬奥结缘。
      姜金玉清楚地记得,就是在2016年3月8日这一天,她调入首钢园区综合服务公司,在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成了一名讲解员。
      “之前工作是对着机器,一天也说不上几句话,当讲解员得随时和观众交流,开始很不适应。”姜金玉坦言,后面练得多、学得多了,紧张情绪才慢慢缓解。
      来访的外宾很多,姜金玉发现翻译有时不能准确译出筒仓、料仓这些名词,于是萌生了学英语的念头。有一次,她接待了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安德鲁·帕森斯。当得知姜金玉曾是首钢一线工人时,帕森斯很惊讶,连声称赞。姜金玉说,她还要继续学好英语,“把奥运精神和冰雪文化讲给更多人听,讲给世界听”。
      “环境好了,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好”
      站在首钢园区高线公园的高处远眺,首钢滑雪大跳台好似一条“飞天”的飘带,优美、流畅。
      目前大跳台的主体工程已经完工,但观众看台、转播大道等仍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为防止工地扬尘,首钢园区综合服务公司冬奥物业事业部环保和安全主管李红继一有时间就到工地督促增加洒水次数,提醒施工人员对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及时清理、覆盖、运走。
      1998年,李红继从钢铁学校毕业后来到首钢当上了炉前工。“虽然工资不低,但工作条件艰苦,当时有一句话形容我们炉前工,‘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如今,以冬奥筹办为契机,首钢老工业区向着“文化复兴、产业复兴、生态复兴、活力复兴”的目标加快转变。秀池、群明湖波光潋滟,远处的高炉和晾水塔巍然耸立,新首钢大桥雄伟壮观,西侧的永定河蜿蜒伸向远方,整个园区美不胜收。
      “看着熟悉的工厂慢慢变得像个大花园儿,我心里特别高兴!”作为亲历首钢转型的职工,李红继说,蓝天白云是全面小康的美丽注脚,“环境好了,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好!”

    . V5 J# U% O" N) m! p1 A' V% n
      《 人民日报 》( 2020年09月02日 01 版)

    , F7 b- K+ d" s' ?7 [& B
    6 q9 k6 q/ t- ]& w: O8 z9 V3 X
    " Z5 h' y% X; l6 A% r$ O7 L1 x6 X, g
    返回国内国际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