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国内国际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12619|回复: 0
收起左侧

[湖北新闻] 他走了,留下曾侯乙的传奇……

[复制链接]
楼主

随论超版

随论编辑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6-6 12:22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20-9-7 16:3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本帖最后由 拂晓森林 于 2020-9-7 16:46 编辑 0 M% D6 e- s* I2 v: J
    1 A/ ]+ t+ w* a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考古学家、武汉大学考古专业的创建人之一、湖北省博物馆原馆长、研究馆员谭维四同志,于2020年9月7日7时38分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91周岁。
    $ M- b9 T! R4 d+ F) v
    70ab2a6618a442969ead5d246e13def4.jpg
    ( [/ d9 t3 h; z0 j3 P9 T0 V9 r9 I
    谭维四

    ' q( ?* Q" u) v
    谭维四于1930年4月生于湖南长沙,1950年至1952年在湖北人民革命大学工作,1952年至1964年先后在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化局工作,1954年参加北京大学第三期考古训练班。1964年之后一直在湖北省博物馆工作,历任文物考古队队长、业务秘书、副馆长、馆长,1992年7月退休。( o% ]8 c& X8 R6 r- ^. ^  u# z) S

    & T' h  ?# @/ R1 v( p) u% m' b
    他毕生从事文博工作,组织完成多次文物普查,主持发掘或组织领导发掘了随州曾侯乙墓、江陵楚郢都纪南城、凤凰山秦汉墓一系列重要的古文化遗存,为湖北文博事业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v% Z3 o  q( m1 P/ G7 d5 G
    1978年,谭维四主持发掘曾侯乙墓,担任小组组长,组织编写了《曾侯乙墓》考古报告,该报告荣获“夏鼐考古学成果奖”。此外,他还主持了曾侯乙编钟复制研究项目。( l" X: H# X7 G& D* Z9 o( L3 C

    , S8 x4 V' O9 i1 t4 o$ Q& c( H
    谭维四主要学术成果有《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曾侯乙墓》《古代文明探索之旅丛书·乐宫之王——曾侯乙墓考古大发现》《中国重大考古发掘记——曾侯乙墓》等。
    ' H3 G: u# K7 e* N' N
    由他主持的曾侯乙编钟复制项目曾获文化部科技成果一等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此外,谭维四还先后获湖北省文教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工作者、曾侯乙编钟复制研究工作重要贡献奖等众多荣誉称号,2013年入选湖北文化名家。

    3 U% e# E+ h( `$ Q$ j& @* M
    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讣告称,谭维四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于2020年9月9日上午8点在武昌殡仪馆举行。获此消息,考古界纷纷表示沉痛哀悼。
    2 r9 J/ Y3 Z+ \& _: P: a; U  l4 B
    曾侯乙墓
    3 v/ L3 @- r  o# s9 I( o' `
    3 K1 U" `! ^4 V/ f' y; B+ o7 a9 b
    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随州擂鼓墩发现了曾侯乙墓,这是一座战国早期曾国国君墓。这座沉寂2400年左右的地下宫殿,共出土礼器、乐器、漆木器、金玉器、兵器、车马器和竹简1.5万余件,文物保存之完好、种类之齐全、数量之多,令人叹为观止。" ]' k  b/ Y5 a

    , r" K" C4 H" h* r) [7 d$ _

    ( Y. t, z# B/ t* R& u9 _
    曾侯乙编钟
    : H3 v1 B1 }+ P
    在曾侯乙墓发掘和整理、研究过程中,谭维四等老一辈考古学家与来自音乐、古文字、科学技术史等多学科的学者紧密合作,极大地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
    ' x0 H+ K0 m; X
    $ |, ]: a. F% r9 I& I0 q自曾侯乙墓重见天日,专家们就对其进行孜孜不倦的研究,发现曾侯乙墓文物创下许多“之最”:世界上最早的二十八星宿图;先秦时期最大、最重的青铜酒器;目前所见最早的竹简实物;出土盏、漏匕、杯、带钩等一批金器,数量之多在先秦墓葬中罕见,2156克的金盏更是出土最重的先秦金器;十二律俱全、一钟双音的曾侯乙编钟,是音乐性能最好、保存最完好的古代乐器之王及世界上最庞大的青铜乐器。- x4 E1 [5 u$ t5 Q# k. m; g
    ) [  g- c% v$ T2 o/ h
    这些文物共同体现了先秦时期中国在艺术、技术、天文等方面的极高成就。/ R$ p* Y  K8 c/ H/ L! U

    . e3 `0 h$ r, T( ]) o+ b6 w% r6 J
    来源:湖北日报融媒体中心* E: B$ P6 \" o2 k

    7 T2 Q6 u+ S6 {9 T- d8 {/ ^: Q" j: r' x' L0 ~3 e  b! F
    返回国内国际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