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国内国际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9098|回复: 0
收起左侧

[国内新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江西守护好山水 守望好日子

[复制链接]
楼主

随论超版

随论编辑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6-6 12:22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20-9-27 08: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江西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
      }. q9 P0 w# m  g% \
    守护好山水 守望好日子(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4 F" W5 G+ g0 Y2 ]

    本报记者  林小溪  祁嘉润  闫伊乔

    4 ^! N6 T: Q. N8 G
      华屋村史馆前,向右,是7套歪斜的土坯老屋,逼仄狭窄;向左,是66幢崭新的客家小楼,黛瓦白墙。村民早已迁入新房,老屋则被完好保留,为的是“让后人知道,好日子来之不易!”
      江西省瑞金市叶坪乡华屋村,远近闻名的“红军村”。在革命老区江西,许多像华屋村一样的远山小村,曾经饱受贫穷困扰,如今迈步小康。
      红色摇篮,华屋村处处皆“华屋”
      岭上苍松挺拔,后山游人如织,村民华小英声情并茂讲述着“信念树”的故事。86年前,17名年轻后生参加红军,临行前栽下17棵松树,相约革命成功后省亲故里。树犹在,人未归。17棵青松在乡亲们的呵护下枝繁叶茂,不屈不挠的精神在华屋人血液里流淌,他们从未停下奋斗的脚步。
      改革开放以来,红都瑞金的变化翻天覆地,但由于田少地薄、资源匮乏、劳动力短缺等原因,华屋村一度很贫困。
      2012年,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华屋村推进整村改造,66幢具有浓郁客家风情的新民房拔地而起,红军祠、信念亭、村史馆、长征体验路相继落成。错落有致的新居取代透风漏雨的土坯房,洁净的自来水取代浑浊的土井水,平坦的柏油路取代曲折泥泞的乡间小道,焕然一新。
      用好红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村民们开起土菜馆,华小英担任主厨。“没成想,餐前泡菜比主菜还受欢迎。”华小英开办泡菜工坊,建起蔬菜合作社,并注册商标。通过“景区直销+电商”模式,华屋泡菜走向全国,月均销售额达六七万元,带动一批贫困户增收致富。
      “合作社为菜农兜底保障,每月增收近千元。”说起华小英和她的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华割禾连连称赞。爽口的豆角、脆嫩的黄瓜……满足了人们的味蕾,更浸透着华屋村的变迁。
      听一段红色故事,品一桌客家菜肴,住一晚山村民宿,已成为华屋村的热门旅游攻略。2019年,华屋村人均纯收入达1.36万元,是2011年的6倍多。
      绿色家园,泮溪村秃山变“氧吧”
      远山如黛,近水含烟。泮溪湖风光旖旎,因湖得名的泮溪村透着灵秀之气,幢幢民居依山傍水、错落有致……泮溪位于国家4A级景区梅岭狮子峰内,距南昌市区仅20多公里,游客络绎不绝,停车场总是满满当当。
      “泮溪村的生态与区位优势明显,但过去却守着绿水青山过苦日子。”南昌市太平镇泮溪村第一书记郭纪征说,当地山多地少,过去因过度采伐破坏了竹林,水土流失严重,湖水浑浊不堪,村民守着水源还要绕远挑水。全村1200余人,外出务工的青壮年一度达800余人。近年来,村民们逐渐意识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恢复生态、发展旅游成为普遍共识。
      给生态加绿,为小康增色。泮溪村民下定决心封山育林,自筹资金购买苗木。山绿了,水清了,村子美了,泮溪成了远近闻名的天然氧吧。“村在景中建,人在画中行,游客不请自来。”村民杨庚金牵着匹骏马乐呵呵地说。
      杨庚金老伴去世早,孩子有残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前靠低保过活。景区兴建跑马场后,村里安排他投草喂料、牵马巡游,参与分红,杨庚金“马”上脱了贫,攒下一笔积蓄,加上政府给的1.5万元补贴,他拆了老屋,建起一栋60多平方米的砖瓦房。
      守护好山水,守望好日子。目前,泮溪村发展农家乐30余家,旅游从业人员500余人,旅游年综合收入5000万元以上。2019年11月,泮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4户28人全部摘帽,全村人均纯收入超15000元。
      古色村落,长塘村老屋成“网红”
      粉壁黛瓦马头墙,曲杆回廊小轩窗。傍晚时分,井冈山市拿山镇长塘村炊烟袅袅,夕阳为这座百年古村洒上一抹金黄。
      “上菜了!大伙快进屋坐。”村民胡艳梅热情地招呼着游客,她是长塘古韵度假村的服务员。“前些年,甭说摆席待客,顺着墙边走,都害怕被掉落的瓦片砸到。”胡艳梅说。长塘古村已有500多年历史,是一座具有徽派特色的明清古建筑群村落。老屋年久失修,村里也无力维护,只得任其荒废。
      活态保护古村落,宜游宜居见乡愁。2018年4月,井冈山市引进北京一家酒店管理公司,将22栋明清老宅打包租赁,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按照修旧如旧的理念修缮改造。长塘古村摇身一变,成为拥有53间客房、83个床位的精品民宿度假村。
      百年古村“活”起来,群众日子“火”起来。企业按照每栋每年3000—5000元的标准向村民交纳房租,并向村委会支付每年不低于8万元的分红,“村企民”共享发展模式令村庄、企业、村民互利共赢。
      “没想到守着老房子,也能过上好日子。”胡艳梅高兴地说。长塘古韵度假村生意红火,房间已预定到年底。
    5 N2 F! |5 O$ ], a
      《 人民日报 》( 2020年09月27日 04 版)

    . P, ]+ Z9 x3 k6 }5 R) F" ^$ z6 E& ^9 J( \# N) a: K

    6 x2 u: l, i) |" n8 g% L! h3 k, e, W! F- q- |
    - |4 `; x7 @6 q$ R' m) N+ y4 D, c
    返回国内国际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