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湖北日报微信
0 Q* d8 ?6 U& g& p6 K9 h" O 国士无双,巨星陨落! 5月22日,湖南长沙 袁隆平院士逝世 享年91岁 钟南山院士创新研究团队 官方账号“南山呼吸”微博 发文悼念: 沉痛悼念袁隆平院士,国士无双 感念与袁隆平院士这样的 伟大人物处于同一时空的 每一分每一秒 这个世界的星空因你们而璀璨 今日的长沙街头 悲痛、肃穆 一声声“袁爷爷,一路走好!” 让人听了心碎不已 人们的脸上 都布满了泪痕
9 s# T j0 v. {0 p# z; a) P1 x, V I# x; N
袁隆平院士的一生 与湖北有着不解之缘 留下了许多难以磨灭的印记 不仅如此 湖北也曾是 他梦想开始的地方 在武汉读中小学,奠定了学农理想 因为父母工作调动,袁隆平的少年求学时代去过很多地方,1936年,6岁的袁隆平因父亲调到平汉铁路局工作,全家迁到武汉。袁隆平在汉口扶轮小学上学。 小学一年级,老师带他们去参观了一个园艺场,各式各样的花像毛毯一样铺在地上。这让小小的袁隆平对“田园之美、农艺之乐”心向往之。袁隆平后来在接受采访时称,他真是被美丽的园艺场“打动”了,就有了今后学农的打算。 这次郊游,奠定了袁隆平学农理想的基础,也因此影响着他的一生。 少年时代的袁隆平(左) 武汉四中是他最感亲切的母校 1946年,由于父亲工作又有变动,袁隆平随家人从重庆迁回汉口,转入汉口博学中学(现武汉四中)读书。在武汉,青少年时代的袁隆平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功成名就后,袁老也曾六返母校,无不显示出它对武汉点点滴滴的眷恋和不舍。 袁隆平后来在接受采访时,曾对记者表示:“我的好身体和英语底子,都是在母校打下的。” “母校对英语要求很严,其他课程不及格可以补考,但英语不及格就得留级,所以,同学们对英语可不敢马虎。”袁隆平说,他读高一时,就有3位老师讲授过英语,英国人白格里先生教文章,他的英籍华人太太教朗读和会话,教务主任周鼎老师教语法。 在各种频繁的国际学术活动中,袁隆平都不用带翻译,能熟练地用英语与外国学者交流。 袁隆平喜爱体育,其中游泳是他最热爱的体育项目。资料显示,他17岁时就是武汉100米、400米自由泳冠军。 1947年,湖北省举行游泳比赛,袁隆平由于个头小,没有被选中。不服气的他坐在参赛同学的自行车后面混进了赛场,体育老师见他热情很高,勉强答应让他试试。结果,他出人意料地获得了汉口赛区(武汉市)男子100米和400米自由泳第一名。不久,他又在全省的比赛中夺得了男子自由泳的两块银牌。 由于身体条件好,袁隆平差点被选进国家游泳队,又差点被选去当飞行员。 2009年10月6日,袁隆平院士在武汉四中110周年校庆上翻看校史簿。新华社 图 为激励学弟学妹们上进,1995年,袁隆平在母校武汉四中设立了“袁隆平奖学金”,使一大批学子受益。 袁隆平说,武汉四中是他最感亲切的母校,“她给予我培养和教育,对我的成长起了决定性作用”。 多次互动助力湖北发展 这些年来,袁隆平多次与湖北互动,始终关心湖北农业发展。 他加盟武汉农科院,引领国际多倍体水稻研发。 2016年,袁隆平受聘为武汉市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特聘院士,指导该研究所的多倍体系列特色水稻育种研发。 多倍体水稻米粒大、米质优,比一般米粒重一倍,比一般稻米高36.7%。简单地说,多倍体水稻就是“大胖小子”版的水稻,颗粒大,营养高。 袁隆平称,会与武汉的专家团队一起,实现超级稻每公顷产量17吨,10万亩的种植面积预计可产生10亿元的社会经济效益。 他对中国潜江的“虾稻共作”赞不绝口,曾为潜江虾稻产业把脉问诊。 2018年5月18日,第二届中国(潜江)国际龙虾·虾稻产业博览会暨第九届湖北(潜江)龙虾节,在潜江龙虾科普教育中心开幕。 开幕式上,隆平高科公司副总裁陈志新宣读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贺信和“潜江虾稻”的题词。袁隆平盛赞:“中国潜江的‘虾稻共作’为我国农业提质增效、绿色安全、农民增收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模式。” 2019年5月16日,时任潜江市委书记吴祖云率队赴长沙市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考察,并专程拜访了袁隆平。 在袁隆平办公室,吴祖云一行带着潜江虾稻米、潜江小龙虾,向袁隆平详细介绍潜江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给农业农村带来的变化,希望院士为潜江虾稻产业发展把脉问诊。 袁隆平一边听取介绍,一边仔细查看潜江虾稻米和小龙虾,并不时插话询问,对潜江虾稻产业发展给予肯定:潜江的“虾稻共作”模式很好,水稻不用农药,虾子长得环保,农民增收增效。 他支持荆州农业,还选择此地作为研究基地。 2018年11月5日,“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落户荆州高新区签约揭牌仪式在湖南长沙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莅临并发言。 袁隆平院士表示,经过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几十年的努力,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走在了世界前列,但在国际化、商业化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荆州是农业大市、水稻种植大市,特别是再生稻产量很高,“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致力于将研发的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等品种向湖北及全国推广,实现农民增收。 2019年6月6日,湖南长沙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为“湖北亿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 揭牌仪式上,袁隆平说:“荆州农业曾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较大贡献,我非常关注。在荆州建立湖北亿穗院士专家工作站,绿色稻渔米研发中心具有重要意义。我很高兴支持荆州农业、支持湖北亿穗开展杂交水稻在稻虾、稻渔等方面种植技术的研究,并将技术成果在湖北推广。” 曾慷慨捐款支持湖北抗疫 在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吃劲的阶段,袁隆平心系湖北人民。 2020年2月,正在海南三亚开展科研攻关的袁隆平院士,通过工作人员向湖南省红十字会捐款10万元,请他们转交湖北抗疫一线,帮助湖北人民共同抗击疫情。他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尽我一点绵薄之力。相信我们一定会战胜这次疫情。” 同年2月14日上午,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的吴家山火车站货场快货1线仓库内一片繁忙,叉车来回穿梭,将整齐堆码着一袋袋大米的托盘叉起,快速运送到停在仓库外的货车旁,再由搬运人员及时转到货场车厢里。随后,一辆辆满载大米的货车从货场陆续驶出,驶往武汉市蔡甸区。 据了解,该批物资是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捐赠给武汉市蔡甸区的200吨丝苗米。这批大米2月13日凌晨从湖南益阳出发,当天11时26分安全抵达汉西车务段吴家山站。 袁隆平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梦: 水稻比高粱还高 籽粒比花生还大 他坐在稻穗下乘凉 历经半个世纪水稻研究 袁隆平将梦的种子 撒向了更远的地方 也种在了无数后来 研究者的心里 “中国粮”,要靠“中国种” 神州大地上的后来人 会承袁老遗志 让这个美好的希冀 早日梦圆中华 袁老 一路走好! 来源:湖北日报综合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彭磊、周寿江、刘宇、李光正 通讯员李淑雯、凡丹、苏庆丰、汤万意、肖潇、杨辉、李军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长江日报 湖北新闻 学校共青团 编发:陈映午 审核:张磊 出品:湖北日报融媒体中心
8 e/ I( R! ^) {+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