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随州日报 于 2021-11-18 11:36 编辑
# j1 ~# M; E. O2 ?+ d. S0 x/ E$ k
来源:孝感日报+ z' O5 \2 @ v0 B; L$ H5 ?
R$ }5 b5 C" e* B5 t k
( x7 J | x. s7 w& ]
全神贯注,拉升绳索 几分钟后 原本还在地面的 太阳能热水器“重归旧地” 7 E) z- w; V) o8 r# @
/ A% l1 {5 P1 L
9 C4 ^$ c) m# ?& S1 Y% {: p8 `+ s11月13日 走进市高新区东苑小区 记者看到 工人们正在将拆下来的热水器 重装回楼顶
- J; w$ |, i' ?# t* u6 ?好好的热水器 怎么还要这般折腾一番呢? 一直在楼下紧张关注着施工的尹业发告诉记者 将热水器拆下来 是为了给屋顶做防水 刚装上屋顶的就是他家热水器
7 v$ M7 @- j1 S
. \( K e6 H: S, D$ M( l5 ]% _2 ]- H) s! z! I: F$ D
“东苑小区启动老旧小区改造以来,目前已经完成了小区道路拓宽、雨污分流、绿化升级、路灯监控升级等工程,现在正在进行的就是屋顶防水施工。”东苑社区党委书记孙淑霜介绍道。 ; p" u' w- @* J$ ~
! J8 e) \! q! |1 n
. ]0 {, b2 I; v7 Z, {, c
8 Q$ g2 d& o5 d0 {6 O4 v, E, w, g5 S
住在东苑一期B3栋的廖秋香拉着记者来到她家,指向屋顶,那是多年渗水、漏雨形成的霉渍。“我家已经修了好多次,但房屋结构太差了,修完还是漏。”廖阿姨说,以往外面落大雨,家里落小雨。尤其每年五六月的梅雨季节,可是愁坏了人。 二十多天前,廖阿姨居住的楼栋屋顶进行了防水施工。11月初的那场雨,廖阿姨家没进一滴水。她感叹着,社区政府做了大好事啊!
3 F& Y; d" C, S6 e/ ~/ u9 j9 ? * _, l+ i6 y2 |1 j& G1 R& }6 |. p- m$ a
小区没改造前,雨水污水走的是同一条管道。一到大雨,除了家里漏,小区还会积水,污水返上来,恶臭难闻。
% U/ o6 h: J! U如今,随着雨污分流工程的完工,以后下雨居民再不用掩鼻疾行,也基本告别了积水的烦恼。 除了是居民,廖阿姨还有一个身份,就是B3栋的楼栋长。她告诉记者,小区改造刚刚启动时,也有一部分居民不理解。大家说这楼顶小区物业之前不是没修过,管道也不是没改过,结果不都是那样吗?像廖阿姨这样的楼栋长便与社区工作人员一同,上门走访,一边征求居民的意见,一边向他们讲政策、摆道理。 “改什么,大家来点单;改造方案出来了,再按居民的意见进行调整。”孙淑霜说,这次屋顶防水改造就是大家“集思广益”的结果。 从揭开房顶原本的瓦片到焊接完钢构,最少得半个月时间。这期间一旦下雨,上无片瓦的房子,漏雨会更加严重。彩钢瓦的铺设能否“不揭瓦”进行?施工单位采纳群众意见,迅速调整方案,采取在原瓦上“微创”打洞的方式焊接钢构,然后在钢构上铺设彩钢瓦。 居民的意见被采纳 参与感强了,积极性也高了 反对的声音少了,支持的行动多了 改造工程逐渐步入正轨,一切都按计划顺利推进着,小区内原本狭窄的道路少的拓宽了半米,多的拓宽了一米;停车位增至700个,出行方便、车位增加,不少居民还买了新车;增设路灯、监控升级,居民的安全感也随之升级…… “接下来,我们还会完成电力直抄到户、路面刷黑等工程,争取为居民提供最舒适的居住环境。”孙淑霜表示。 临近中午,东苑社区居委会公示栏前聚着三五居民,走进一看,栏上张贴着一张11月11日《孝感日报》剪报。 张贴剪报的陈兆玉今年已经85岁了,就住在东苑小区E区,剪报是他坚持了几十年的习惯。退休后,他每天都会拄着拐杖走到居委会,看看当天的报纸,遇上感兴趣的报道就会剪下来收藏。 11月11日,《孝感日报》刊发稿件“盯着诉求‘改’,跟着民意‘造’”吸引了陈爹爹的注意,这写的不就是咱的东苑小区吗?于是动了心,将报纸整齐剪下,贴在了公示栏上。 “我们原来的小区很糟糕的,路也不好走,房子漏雨,楼道上贴满了牛皮癣。”陈爹爹热心的招呼着记者,“欢迎到我们楼栋去看看,楼梯重新刷白了,现在就像刚修的房子一样,我们住着也觉得开心。” 剪报旁,还贴着一张陈爹爹亲笔写的“告示”——“这次小区改造,多谢政府和居委会支持,改变了小区面貌……敬请各位住户珍惜这美好的环境,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2 }. \3 L; C% x9 W+ r" k/ e/ m; u1 i) ^) U4 g1 C3 B3 r* z
' N/ i3 h0 r$ O* h8 x l4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