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国内国际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12585|回复: 0
收起左侧

[国内新闻] 今天,向先烈致敬!

[复制链接]
楼主

随论超版

随论编辑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6-6 12:22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23-9-30 09: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9月30日
    是烈士纪念日
    是每个中国人
    都应该铭记的日子

    7 {: V: O( e) M  U2 C. Z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纪念烈士
    又应当如何缅怀他们
    看完这些烈士们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留下的文字
    也许你会找到答案

    # c, Q" \9 w- c' F8 h0 v3 P& ^
    1 J* q3 T9 e4 u) J
    . Q9 u1 q+ I4 T& Z
    “希望你,宁儿啊
    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
    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
    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
    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 s: E" D9 Z# a
    在押赴刑场的火车上
    时年31岁的赵一曼
    给儿子宁儿留下了这封遗书

    - g( ?  g' m$ D, j# \7 f1 X' e* r1 p
    9 t) P. t- q( _- y- r. h/ h, t9 g' Y3 r' a! h& P5 f/ H
    赵一曼的遗书(图为赵一曼儿子根据信件内容誊写,原件已遗失)。东北烈士纪念馆提供
    $ M$ I  H1 w- f$ c
    1931年
    九一八事变爆发
    为了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中共中央派出大批优秀干部前往东北
    赵一曼主动请缨
    奔赴抗日最前线
    她领导的游击队
    让日伪军接连挫败
    敌人惊恐地称她是
    “手持双枪、红装白马的密林之王”

    / t  |; E- q6 M3 m
    1935年11月
    在与日军的一次作战中
    赵一曼为掩护部队转移
    腿部负伤
    在昏迷中被俘
    3 v5 \- D3 J7 F. @, I5 n( a1 d
    日军对她用尽了各种的酷刑
    包括用竹扦、钉手指、烙铁等
    赵一曼被折磨得几次昏死过去
    日军仍然没有得到一点想要的情报
    / s; R$ B6 q- e" a% Q/ _: y
    招数用尽的日本人
    最后决定把赵一曼
    押往她战斗过的珠河
    当众处死
    以威吓抗日军民

    5 K* ?! C: f) L7 m( v. h( b4 D6 q
    1936年8月2日凌晨
    赵一曼被押上去往珠河的火车
    她向押送人员要来纸和笔
    为已经六年没见的儿子宁儿
    留下这封绝笔信
    随后被敌人残忍杀害

    1 J" U, T! \, _) u# x) K0 L
    图为赵一曼和儿子
    $ d; Q6 ], n" f* Y# W9 {
    “你
    耕荒
    我亲爱的孩子
    从荒沙中来,到荒沙中去
    今夜,我要与你永别了
    满街狼犬,遍地荆棘
    给你什么遗嘱呢?
    我的孩子!
    今后,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
    把祖国的荒沙
    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

    6 B0 o; q- O5 u5 R1 ]) w( m
    这是一位父亲
    给儿子写下的绝笔诗
    - z  x9 i1 g) n  v

    4 Z7 a! e" `3 i
    0 a3 f1 \  _& D9 `0 F' l, M
    他叫蓝蒂裕
    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8年11月
    蓝蒂裕的上线被国民党特务逮捕
    身为四川省梁山、垫江地区
    特支书记的蓝蒂裕
    本该立即撤离
    但他心系着当地革命群众的安危
    坚持留下做好应变部署
    再行撤离
    最终不幸被捕
    * p* \) Q7 g7 P9 A
    特务们将蓝蒂裕的母亲带到牢房
    当着母亲的面用皮鞭
    抽打已满是伤痕的蓝蒂裕
    母亲的心都要碎了
    蓝蒂裕咬紧牙关
    强忍着剧痛说道
    “妈,你不要为我担心
    我就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
    为天下劳苦人民的翻身解放才坐牢的
    就是为此而死我也值得”
      [& h; z6 M5 S/ z' }
    亲情与酷刑都没有让蓝蒂裕松口
    特务们只好将蓝蒂裕关押在
    被称为“人间炼狱”的
    重庆渣滓洞集中营

    - X: ~3 J: K5 I4 d3 s; b4 f& i
    1949年秋
    当新中国的曙光照亮中华大地的时候
    国民党反动派对狱中的共产党人
    进行了最后的疯狂屠杀
    蓝蒂裕知道自己的生命
    已经到了最后时刻
    他拿出一个废旧的烟盒
    提笔在上面为5岁的儿子蓝耕荒
    写下了一生最后的诗句
    《示儿》

    0 X! g$ @6 G7 _; Q9 ~' d1 e
    写好以后
    他把这首诗朗诵给大家听
    对当时牢房中的人说
    如果你们谁能出去
    请把这首诗交给我儿子
    第二天
    蓝蒂裕被押送到重庆大坪刑场
    慷慨就义,年仅33岁

    ; b  d+ l% i+ ?4 M: S/ E& V6 e
    . @1 M/ X$ L% e, m- C0 [8 W9 k& q  A0 Q9 f  ?
    “想到自己所遭遇过的
    那种骨肉分离的悲剧
    怎能不把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
    坚持到最后胜利呢”
    . r. o" {% D+ m5 P+ M: c- j- S
    这封信
    是一对战场重逢的兄弟
    留下的最后的文字
    0 U1 _. J- ]' K# g# ~0 M" |( v

    . l( ]2 D& _. V8 [: J. e3 b" E3 G1 p8 N% h7 w5 g: e1 m
    抗美援朝战争时
    志愿军第106团曾在休整期间
    召开了一次忆苦大会
    班长邱大云在大会上说:
    “家里特别穷
    曾经用一斗米的价钱
    把4岁的弟弟卖了”

    * @6 l& C# [, c
    同在志愿军第106团3营8连
    担任司号员的邱大华
    听着邱大云的血泪控诉
    觉得自己就是他失散多年的弟弟
    后来两人给四川老家的亲人写信
    一对证,他们确实是亲兄弟

    ; }4 M6 Y. R# y) Y
    失散多年的兄弟
    竟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重逢
    时任团政治委员的于永贤
    为兄弟二人拍下了团圆合照
    谁也没有想到
    这张照片
    竟是兄弟二人最后的合影

    " U, E- p& R2 r/ `% r& O" N  i$ [6 @; B. G
    邱大云(左)、邱大华(右)

    1 t. q" ~+ Z' W  q  F
    上甘岭战役第36天
    在537.7高地北山的争夺战中
    邱大云带领8班坚守6号阵地
    连续击退了敌军7次反扑
    就在邱大云组织战士们隐蔽时
    敌人的炮弹在他身旁爆炸
    邱大云牺牲了
    : R- A) {1 K4 ~& S$ v* P1 h' \
    得知哥哥牺牲的消息
    邱大华要求上去为哥哥报仇
    连里同意了
    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
    邱大华奋不顾身地将手榴弹掷向敌群
    突然,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左胸
    邱大华倒在了哥哥牺牲的阵地上
    3 ?( Y" T% r7 {3 n5 O! B
    多年后
    于永贤的儿子
    在整理父亲生前的文稿时
    发现了这封
    邱大云、邱大华兄弟俩的信
    他们在信中
    感谢于永贤为他们重逢拍的照片
    并表示要在工作中更加努力
    争取为人民立功
    & S- c' Z9 c/ E+ [
    而写下这封信后不久
    战地团圆的邱家兄弟
    就在同一天
    牺牲在了同一处阵地上
    仅仅相隔6个小时
    : M6 Y; y7 Y% z! S7 @+ w
    ) o. U3 V/ C, J3 l3 x$ S& k% E
    救生衣上的“全力以赴”
    和一封入党志愿书
    是战士李向群
    留下的最后的文字
    5 H/ h" V; w, F5 T

    / G$ [' M6 P4 @# x% F+ ^8 V  v5 D
    , G3 ?# o4 N- M5 x& u: c. o
    1998年夏
    长江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8月初
    中国人民解放军“塔山守备英雄团”
    抵达长江抗洪前线
    当时年仅20岁的李向群
    便是其中一员
    & M* L" h# A* @4 i- o% l/ ], e6 ^

    1 S2 r4 t$ r) X' H& X. Q  {' @* e; N
    * q3 s( h& ^; U5 t2 e' J
    由于水性好
    李向群加入了抗洪抢险突击队
    每次堵管涌
    他总是第一个抱着沙包往下跳
    鉴于李向群的出色表现
    党组织将他列为入党发展对象

    ) a7 a2 T& E; G% k4 Z# h  }# W
    8月13日
    李向群正式在入党志愿书上
    写下自己的志愿
    “作为一名军人
    我将用我的生命和鲜血
    去保卫我的祖国母亲
    保卫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请党支部把最危险
    最困难、最艰巨的任务交给我
    我将以实际行动
    向党组织汇报”

    & g* k8 U/ Z* ^7 m
    8月14日
    李向群和其他9名战友火线入党
    当晚
    他郑重在救生衣上写下4个大字
    “全力以赴”
    / w; K$ Z* g' g  n7 ~. S
    " B) C- ]2 c$ H* U0 m. b3 O. W- K
    2 ]; f" B; v. _
    不久后
    长江第6次洪峰来袭
    洪水漫过大堤

    8 v5 j! I/ a9 `" ~/ G9 ^9 w
    李向群扛着装满土石的麻袋
    与战友们围大坝、堵管涌
    由于连续疲劳作战
    李向群的体力严重透支
    多次晕倒在大堤上
    指导员再三要求他以身体为重
    不许他再上大堤
    但听到紧急集合的哨声
    他又不顾阻拦地奔向大堤
    - Y$ {2 Z) u/ ^) t1 n7 ]0 ~+ ]% v
    8月21日
    扛着沙袋的李向群
    重重地摔倒在大堤上
    生命垂危
    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
    9 F, A  p+ _: h0 B' k9 O
    然而第二天
    这位军龄20个月
    党龄只有8天的战士
    便永远闭上了眼睛
    5 I3 r0 G) I! Y8 d& r  w$ S

    / J: P/ p/ O1 Y
    1 p# f% f$ o7 D$ F1 f7 G* {% b/ p, c
    “如果能上场杀敌,我愿站在排头
    如果能边防巡逻,我愿优先报名
    我愿在此关头奉献出一份力量
    请组织接受我的请战”

    ) ~. `" q) [1 g3 |( `" D& R: \" [( X
    这是戍边战士王焯冉
    最后留下的
    《决心书》和《请战书》
      [" R. H2 h. R  X, N, q/ P" ?
    - ^+ o# g. F; s/ |( m1 e/ Q6 g
    " ?# r* p+ ^. O8 F
    ) D. ], A! R3 B) l
    1996年
    王焯冉出生于河南漯河
    作为家里的长子
    一向乖巧懂事的王焯冉
    却瞒着父母偷偷报名入伍
    “不当兵,我会后悔一辈子”

    $ u1 E/ k- W- x6 J0 d7 W" \; S
    2016年9月
    王焯冉正式成为
    新疆军区某团一名新兵
    他在新兵训练中成绩突出
    又成为了一名班长

    # V4 H# A9 H8 I* q1 U
    " g7 B8 G  `* f1 S# m+ A8 k9 ?" k8 T3 ~* M3 h# b& H
    在边防一线
    战士们会在执行任务前
    写好一封“遗书”
    若是真有不幸发生
    这封“遗书”便会交到
    他们的亲人手里
    7 {+ a3 l' r9 o( e. X' @" H/ Y
    王焯冉曾写道
    “我有时会常常想起
    以前在家的日子
    妈妈做的烩面
    老爸做的油饼
    ……
    爸妈,儿子不孝
    没法给你们养老送终了
    如果有来生
    我一定还给你们当儿子
    好好报答你们”

    / ]/ k. X6 {0 _$ X$ _* i# }
    2020年6月
    王焯冉作为渡河先锋
    率先跳入冰冷刺骨的河中
    拼力救助四位战友脱险
    英勇牺牲
    年仅24岁
    & P- a9 e; D0 V. d0 w, o
    : A' S- A% N1 h' n3 d6 X

    2 c) O6 Z* U( L
    烈士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留下的文字
    字字千钧,句句滚烫
    这绝笔,是诀别,也是嘱托
    更是跨越时光的传承
    . I8 t) X9 q! D: D5 ^# r
    这是这些文字
    后来的故事
    . F' w3 a8 X. m# v; H: X5 T8 Y: D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
    为了革命活动
    她改名换姓
    却也因为这个原因
    她的家人并不知道她已牺牲
    多年苦苦寻找她的下落
    新中国成立后
    赵一曼的英雄事迹被拍成电影
    赵一曼的儿子看了电影
    却不知道这就是自己的母亲

    : ?% k/ [  |: j( h
    确认赵一曼就是自己的母亲后
    宁儿去了东北烈士纪念馆
    在这封信写下二十年后
    收信人宁儿终于看到了它
    从纪念馆出来
    已经成年的宁儿坐在台阶上放声痛哭

      Z5 u0 J3 O6 J$ R; B
    如今在四川宜宾
    赵一曼的故乡
    到处都能找到以她名字命名的地标
    她出生的村子改名 “一曼村”
    人们说
    我的身份证上有你的名字
    这就是最好的纪念方式

    . W. N% f+ l* v5 u
    0 }! r2 l: |9 A- n; Z9 R. l# w9 p' U. y/ ^6 `' z: B
    记有蓝蒂裕绝笔的烟盒
    不幸遗落
    这首诗却靠着
    渣滓洞中狱友们的记忆
    得以保留下来
    " ^" Z: u7 w( e. Y( Q
    1960年,蓝耕荒的母亲从书店
    买到一本《革命烈士诗抄》
    蓝耕荒第一次看到了
    父亲写给自己的这首诗
    他抑制不住涌出热泪
    泣不成声
    第二年,蓝耕荒便报名参军
    成为了炮兵部队的一名通讯兵
    1964年,蓝耕荒成为了
    和父亲一样的共产党员
    3 M! E8 |5 Q6 G% ~4 s
    " W: U, c' x7 S" Y( P( ~; ?' c: f
    % v' y- Q' M( j" j& N7 X
    2021年,77岁的蓝耕荒
    给父亲写下了一封回信
    0 x  l( o4 c$ g: W: f+ q6 N) q  Q
    亲爱的爸爸
    您离开我们已整整72年了
    今天,仿佛你又回到我们的身边
    关切而又严肃地问我:
    荒儿,我赋予你们的重托
    寄予你们的希望
    我和我的战友们的梦想
    是否已经实现?
    亲爱的爸爸
    如今遍地的荆棘已被铲除
    再也没有满街的狼犬
    请你们放心吧
    今天的祖国,地更绿,天更蓝
    ' ~0 [3 T! T' F5 L- b  _( q/ z
    0 _; d+ b4 N6 I/ o
    . ^2 p! a5 \  e2 ~
    邱大云、邱大华两兄弟
    用生命赢得的那场战役
    上甘岭战役
    被后人牢牢记住
    那些伟大的牺牲
    和那场伟大的胜利
    鼓舞着后来者继续前行

    0 e, m% p& \1 \* V7 m* o- x: `4 e  n% Y/ l
    3 E: Z% m3 M' \- N8 k$ I0 \& l

      D0 [0 t8 V; J* q
    李向群牺牲后
    他的父母悲痛万分
    他们来到抗洪一线
    李向群的父亲
    穿上儿子生前的救生衣
    加入了抗洪抢险的队伍
    李向群的母亲
    为连队的官兵们缝被洗衣

    4 |- N  h5 x. p- }
    得知儿子在部队入党的消息
    李向群的父亲
    替儿子交了第一笔
    也是最后一笔党费

      S% Y* Y* d  N8 a- R& b& w
    抗洪期间
    李向群所在部队驻扎的中学
    后来改名为“向群中学”
    原广州军区命名
    他生前所在连为“李向群连”
    从那以后
    每天连队点名时
    第一个点的就是李向群
    3 {! r/ Q4 Z' ~. o
      d: ]( D0 b& h7 }) _2 r
    2020年7月,在武警荆州支队的支援下,南平镇易家渡险情得到控制,战士们在向群中学休整。离开前,武警官兵为向群中学的贫困学生捐款。
    ! J- U( P/ u" H1 E7 ^
    王焯冉的表弟盛冠杰
    2021年大学毕业后
    放弃国企工作机会
    报考空军工程大学航空机务士官学校
    如愿接过哥哥的钢枪

    ; j1 I. [8 \8 o9 k$ B& g- s6 y3 F
    入伍至今,他的军装口袋里
    一直装着王焯冉母亲杨素香写的几句话:
    “冠杰,你像你哥哥一样去保家卫国
    全家人为你感到骄傲!”

    % k. p9 @& K! G# G" t7 K6 _! C( f4 f

    # i' Y0 M! `% |+ j7 S9 k. n+ V
    和平年代
    我们为什么仍要纪念烈士?
    因为他们和我们一样
    也有父母、儿女、爱人
    却为了我们
    忍痛与亲人生离死别
    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5 x' u" z! x2 c# ?7 I+ w8 C
    因为他们在绝笔中
    所畅想的美好生活
    他们在遗书中写下的
    想过而没能过上的日子
    是我们在安享
    " H' U. a: \6 E3 \) R
    每思祖国金汤固
    便忆英雄铁甲寒
    人民的幸福
    是对烈士们最大的告慰
    不懈的奋斗
    是对烈士们最好的纪念

    + [4 [3 J! Q- {7 ?' ?
    此刻,无论你身在何地
    请向所有
    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而英勇捐躯的烈士致敬

    + w9 s- R- k$ B5 D  ^7 B) U" k' a' r; y4 `( i# X0 R
    " P: \) F  u' d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致敬先烈,继续前行
    3 i; l. T& Y, Z2 R8 D

    * I: x- j: Z8 v, ~: y
    返回国内国际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