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普通会员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1-3-25 16:41 |
---|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
作者:王明祥
今年是 建国七十周年,你可知道是什么样的吗?
家乡解放的那年我刚满六岁,次年春,即1950年,我报名上学了。校址设在街东头的寺庙里。
当爹领我去学校报名时,才知道学校设在一座破旧的寺庙里。
进了学校大门就看到,正对着校门是一个大厅,里面有东西两个厢房,房屋虽说很陈旧,但收拾的整齐干净,这里就是后来的校领导办公室了。
绕开这个大厅往后走,发现学校有两个院子,西院较大,以后就是我们的操场,学校所有的室外活动,比如放学前的集会,升、降国旗,学生活动等就在这里进行。这个院子的西侧房门紧锁,透过因年久失修的门缝可以隐约看到一座座的神像,个个灰头土脸的挂满了蛛丝,很久没人进出的模样。
北屋门半掩着,偷偷的往里看去,不由的有点令人毛骨悚然,呲牙咧嘴、怪模怪样的,不知这都是啥神仙,而且从屋内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怪味。
西屋是新修的,是老师们的办公室,原来这个庙只有一个大院,就是这排新的建筑把它一分为二了。
通过一个小门进入比西院小得多的东院,一排东屋是新修的,这就是我们以后读书的教室了。这个院的堂屋和南屋,分别镇守前后,而且大门紧锁。
开学了,我就稀里糊涂的,有幸成了当地解放后第一批小学生,初小四年,高小两年,在这里度过了六年快乐的美好时光,这里是我人生启蒙,影响我一生的地方。
刚过正月十五,爹领我报名两天后,学校就开学了,来校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聚在西院的操场上,有位老师第一个出来,高声喊道,现在,我开始点名,凡叫到名字的同学,就到我的身后排队站好。大约有四十多个高矮不齐的孩子依次站在了老师的身后,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建国后在家乡的一家破庙里,小学一年级一班就这样诞生了。
当下位老师开始点名时,我们这个班在老师的带领下,穿过通往东院的小门,一路叽叽喳喳,推推嚷嚷的,站在了一个门头上挂着写有红字的小木牌的教室门前,然后大伙推推搡搡的走进了教室。
教室空荡荡的,但很明亮,老师站在北山墙的一个不太高的土台上,面前放一张破旧的,斑驳陆离的木桌,不一会我们就站满了半个教室。突然,孩子们顽皮的吵闹声好像被什么堵住了似的,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了,原来大家的目光一齐集中在了老师背后的黑板上,只见黑板上用红白粉笔画的画,画之所以能抓着这群孩子的心,是因为它活灵活现的展现了孩子们的爱玩、好奇的天性。比如一个孩子右脚踢起毽子,在黑板的另一角竟然有一个孩子跳起来,高举双手接住了。跳绳的,丢手绢的,斗鸡的,让大家更好奇的是,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牵住手在跳舞哪,真的,是这些画把我们这群承担了数辈人识字的梦想,渴望学到知识,而头脑又极其贫乏的,农民家的孩子们给镇住了。
这时老师开始说话了:孩子们,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们一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兼国语老师了,我,姓‘邢’,今后大家就叫我邢老师吧。接着,他又说:从今天开始,我就教你们学写字、画画、唱歌,跳舞… 说着,老师转过身去,这时我们才发现,他右手拿了一根好像刚从树上砍下来的小树枝一样的小棍,指着黑板中间的几个大字念道:“同学们好”,并让我们跟着念,接着又念“老师好”,这就是老师给我上的第一课。而且,这七个字一直陪着我念到小学毕业……直到我走上社会。
邢老师中等个儿,有点瘦,身着黑色细布长袍,他温文尔雅,说话温柔,语数较慢,慢条斯理,虽说是男老师,但更像母亲,对每个学生都关爱有加,老师之所以给我留下如此深刻的记忆,除他的性情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画,不论啥笔,毛笔、铅笔、粉笔,那怕是一根小棍,一粒石子,一块干泥巴,在他手里几笔都能画出我们喜欢的图画。
那时极少数孩子能买到课本,是老师手把手的教我们,把一种带毛边的,白色的宣纸,折叠、磕齐,用母亲上鞋帮时使用的锥子,在毛边的一则留下缝头,整齐的锥四个眼,靠近的两个眼穿入手捻的纸条,反过来像系绳子一样系一两下,再拿个小木板之类的物件拍打夯实,本子就成功了。再用一块边沿平滑的木板等物,压在本子有毛边的一头,用一只脚踩着木板,用磨快了的菜刀,使力把毛边切去,交给老师用红笔在封面上庄重的写上“国语”二字,这就是一本漂亮的书本了。内容是老师一课一课的给我们抄写的,还画上很好看的插图呐,印刷的课本上有的,我们的书中都有。比如:第一课学了三个字,“人,一个人”,第二课是:“手,一只手有五个指头”......后面有一课叫《抬水》,课文是:“姐姐去挑水,挑呀挑,挑不起。弟弟去挑水,挑呀挑,也挑不起。姐姐和弟弟一起抬水,抬抬抬,就抬起来了。”至今,老师画的姐姐和弟弟抬水的画面,仍活灵活现的跳跃在我的脑中。
教室里没有桌椅板凳,是老师一家一家的跑,动员家长把家里仅有的一个桌子,一把椅子,搬进教室的,所以,教室里的桌椅大大小小,高高矮矮,有的坐草礅,也有坐太师椅的。 记得读到二年级时就有晚自习了,同学们三三两两轮流带灯,跷起宽宽黑尾巴的铁灯你见过吗?装满了香油,黄豆般大的火焰伴我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难忘的夜晚。
每晚两堂自习课,课间活动时间,老师常常在月光下教我们跳舞,同学们围一个圆圈,大家唱着:“找呀找呀找,找到一个朋友,握握手,敬个礼,笑嘻嘻……”一位同学蹦着、跳着,围着圆圈转兴奋而快乐。不知现在的孩子们还唱不?
虽说是初小一年级,但学生的年龄可不像现在一样的整齐,我们同学之间的年龄相差很大,年长的比年小的同学大3、5岁的不是少数。
我的小学同学们大多是男生,女生很少,能坚持读到毕业的女生就更少了.和我一起读完六年书的女生记忆中只有一个,她,就是"罗书清"同学了.每晚跳舞她最累,为什么?她是女孩呀,她长的好看,人人都爱美,小孩也一样,如果每个男孩都找她跳“找呀找呀找……”你说她累不?
罗书清同学和我同窗六年,有几个学期还是同桌,学习成绩多是第一名,人长的好看不说,说话,朗读课文的声音也非常好听,但有一次朗读课文时可出了大错啦,大约是在高小五年级下学期,她被老师指令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朗诵一篇课文,大家都认真的听着,只听她读到“爱不解手”时,竟引起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原来那句“爱不释手”的句子读错啦,也许她这一生也不会忘记。不知为什么,这句错话引起的善意的笑声竞也要伴我终生。
我常常盼望能在茫茫的网海中遇到他们,那怕是他们的后代也好,在为数不多的小学同学中,还有记得我的吗.....
同学,你知道我在想你们吗?!......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