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国内国际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18412|回复: 0
收起左侧

[湖北新闻] 是这个理:咱们的“红管家”

[复制链接]
楼主

随论超版

随论编辑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6-6 12:22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21-5-31 15: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本帖最后由 随州日报 于 2021-5-31 15:08 编辑

    来源:湖北社科联
    5 Y- u8 p9 `4 u) I! T+ B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只有居住在万千社区中的百姓安居乐业了,国家大厦才能稳固。而看一个城市的社区治理水平高低,关键看老旧社区。位于鄂州洋澜湖畔的官柳社区,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这个当年的国有企业家属区历经沧桑巨变,从荣耀到衰落到再次成为宜居社区,这中间到底经历过怎样的故事?是什么样的一群人在中间发挥着力量?
    百姓视角,理论故事。由湖北省社科联、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省委网信办联合主办,湖北电视综合频道联手长江云推出的系列理论故事节目《是这个理》第25期:咱们的“红管家”。一起走进官柳社区,探寻官柳的沧桑巨变。 . z6 ~; v6 I; T) Z; \# O. X( ~6 l5 T7 _, h2 N. S8 c% _9 b8 I
    闻者叹息 “老大难”社区令人堪忧
    7 l2 E( s. J/ E# N
    走进官柳社区,映入眼帘的是秩序井然,干净整洁,文化气息浓郁,欢声笑语不断的景象。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鄂州城市建设中有名的“老大难”。官柳社区的前身是鄂钢生活区,占地1000多亩,常住人口近4万人,大多是鄂钢的企业职工,老年人口达90%以上。
    老党员邬善宜在这个社区居住了近30年,回忆起刚搬进楼房时的情景,在搬进官柳社区之前,一家三口在一间18平米的宿舍里,一挤就是近十年。1995年终于搬进楼房,但好景不长,鄂钢属于大型国有企业,重心放在生产上,生活家属区的管理不太受重视,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有限,短短几年时间,这里就沦为有名的脏乱差小区。
    ( R) G2 z3 A" H
    微信图片_20210531145519.jpg
    # ~! R# w! w3 `9 N6 t 作为鄂钢的职工居住区,此时的官柳社区同全国很多国有企业家属区一样,既要支持企业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又要保证居民的基本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如何做到两者兼顾,全国各地进行了大量的探索。 2016年,鄂州市遵照国务院和省委有关文件精神,承接了鄂钢生活区,在西山街道和古楼街道新增了落架坪、西山、贵园和官柳四个社区,并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 i1 l" i% W$ U+ r2 J
    微信图片_20210531145526.jpg
    + `3 f/ F. w% i& n 组织重建 官柳来了个女书记7 s$ r) t. }3 j+ ~
    ' g1 ]/ L, V8 K- a
    拥有16年社区工作经验,当时已经四十三岁的廖杏云,被任命为官柳社区的党委书记。从条件优越的鼓楼街道花园社区来到远近闻名的“老大难”社区,廖杏云心里有点打鼓。而作为国企职工聚集的家属区,鄂钢人对外来的廖杏云也是满怀敌意。要想赢得社区居民的信任,那就必须从居民最深恶痛绝、亟需改变的事情做起。廖杏云了解到,房屋漏水一直是官柳人的心病,给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微信图片_20210531145533.jpg
    " ^/ W% U5 Z6 W; D; v' [0 i 于是她带着社区的工作人员,到居民家里进行调解,想请社区居民共同出资来彻底解决漏水问题,但没有人愿意出这个钱。一次调解没有效果,廖杏云又邀请了威信更强的派出所民警介入,组织四方联动(派出所、社区、物业、业委会)商讨对策,大家一致认为应当采取停电停水的策略,因为漏水易引起漏电风险,威胁到居民的人身安全。没想到,停电第五天,居民徐师傅跑到廖杏云的办公室里,大发雷霆。 第一次因为工作被骂的廖杏云虽有委屈,但她努力消化掉不良情绪,调整好心态,开始反思自己的工作方法。居民不理解,说明还是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到位,于是她带着一班人,挨家挨户登门讲清利害关系,终于大家同意参与集资。几天之后,困扰了居民十多年的漏水问题彻底得到解决。而之前对社区工作不理解的徐师傅也带着歉意,主动成为社区的志愿者积极配合社区工作。
    微信图片_20210531145541.jpg
    6 X; J, B, Q' ] 凝聚力量 排忧解难引领自治
    解决了漏水问题,廖杏云准备一个一个硬骨头啃下去。因为官柳社区大多房屋面积不大,再加上常年管理不善,多年积累下来的违章建筑特别多。
    社区居民孟婆婆花了三万多元,在家门口搭建了一个十多平米的休闲凉棚,接到社区拆违的通知,她根本没当回事,没想到这次动了真格。但孟婆婆没想到的是,社区拆违没过多久,廖杏云就主动带人上门,给她家门口规划了一个小花园,现在她和老伴每天给花浇浇水,日子也越过越惬意。
    微信图片_20210531145548.jpg
    ' ? p4 E. w* Q ?! u 一场声势浩大的小区拆违,虽然动了不少人的奶酪,但却让更多社区居民对廖杏云和她的团队刮目相看。五年时间,曾经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的官柳社区,在廖杏云她们的努力下变成了老人们的幸福家园。 加强社区治理,既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也要发挥居民自治功能,需要做到共同缔造、共同享有。在廖杏云这些基层党员的带动下,社区环境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志愿者队伍也越来越强大。现在退休却不褪色的老党员越来越多,他们在社区继续发挥余热,在为民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微信图片_20210531145556.jpg
    9 ^9 r# Z8 O7 f' S/ [# n, Y 情系居民 铭记重托守初心
    - O7 w* t W3 h W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官柳社区迎来了一次极为特殊而又艰巨的考验,因为老人偏多,他们的安危成了廖杏云最牵挂的事。于是她便给这些独居老人家,一户发一个红丝带,有什么事情需要求助可以直接在挂在窗边,社区看到了马上上门提供帮助。
    微信图片_20210531145602.jpg
    4 e+ d' M6 J7 V6 p7 C" I4 J 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充分肯定了社区工作者和基层党员在抗疫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让廖杏云激动不已。啃掉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廖杏云和她带领的团队在社区的威信越来越高。五年来官柳社区先后荣获“鄂州市基层治理先进单位”“鄂州市最美志愿服务社区”“鄂州市卫生社区”等三十多项荣誉。 如今,廖杏云在圆满完成组织交付的重托后,即将离任,她在离职感言中这样写到:“五年来,我时刻铭记党组织的重托,大家的期盼,并经常告诫自己不能有丝毫懈怠。这五年为民服务的过程,其实也是我作为一名党员找回初心的历程。”
    微信图片_20210531145610.jpg
    * t. p" p4 T$ ~1 L" }0 o7 S
    返回国内国际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