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国内国际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9058|回复: 0
收起左侧

[国内新闻]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春天里,“我们”写下发展新故事

[复制链接]
楼主

随论超版

随论编辑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6-6 12:22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23-4-30 12: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来源:新华网
    - @  G! F/ F% [  M
    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 题:春天里,“我们”写下发展新故事
      新华社记者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
      这个春天,“我们”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干劲儿十足的奋斗姿态,写下一篇篇关于发展的新故事。
    ) F; j9 n9 z7 W' }$ A) y$ N% b
    [size=0.8em]
    " i: h/ C4 L1 _' \3 y3 Q; _3 S4 s9 x, Y! b" D
    [backcolor=rgba(16, 16, 16, 0.33)]# B) S  U. w! ^0 G) j$ _
    0:53
    * Q2 Q( u! B2 S* D8 I: F8 c5 l7 E# r9 G/2:427 m; Z* D- E4 g7 k" u) C3 i
    ! A0 _+ i" k! Z4 y' {9 S
    - C" ?0 E. ~2 U  m# g6 F; I/ X

    0 _! w; `+ O8 Z7 i& ]; S! M: j8 }* h0 f* q

    , a( Q. G/ j/ [' y
    " x( G! v  d2 t  c+ d  j: S% M0 W/ V9 E  i
    1 J/ x# ^6 B* l5 [

    6 F% o, @0 I' ]9 r; Y7 \$ X! z/ O9 D
    ( L  `6 [  M& p1 Y! a) y* [

    7 _' s' X  D9 N, j" |# @* ?( }/ @
    $ t7 E, R  s' D7 J9 P: @  E- j3 l6 S
    5 q+ \6 e5 g' W# K. w6 x
    3 ?- R: @- q4 [
    ' i) A$ N: B8 h6 H. D$ h' d4 K

    5 X2 s1 _2 Y/ S) ^

    1 x6 g" Y% a# L  n5 N& m3 B
      (一)机床“变身”记
      【总书记这样说】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
      【“我”的故事】
      我叫陈佳,是浙江迈兴途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负责人。
      1984年,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下,我爷爷创办了良三仪表厂,这是嘉兴市第一家民营企业,也是迈兴途的前身。如今,我接过这份事业,成了“创三代”。
      我小时候就听爷爷说,机床被称为“工业母机”,对制造业意义重大。研发一款质量在国际上叫得响的高端数控机床,是从爷爷到我不变的梦想。
      如今,这个梦想已从图纸变为现实。
      我们自主研发的“数智盒子”用在数控机床上,可以实时监测机床的开机时间、产能、成品率等运维数据,极大提高了数控精度,单台平均价格比之前的产品翻了一番。
      让生产线越来越“聪明”,是打造智能化产品的必要环节。现在,我们大部分的设备实现了自动化,一名工人可以同时操作三四台机器,只要输入正确的指令,机器就能马上“理解”工人的要求,高效完成生产任务。
      曾经布满铁屑、杂乱无章的传统车间早就不见了,每次看到分隔有序的自动化操作区域,我就想,装备制造业从业者可以“传统”,但不能“保守”。
      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下一步,我们将以研发设计、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管理、个性化定制等作为重点发展模式,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延伸服务环节,逐步成为提供系统性、集成性或定制性解决方案的高端制造商。
      (二)卫星“上天”记
      【总书记这样说】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要激发民间资本投资活力,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项目建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我”的故事】
      我叫贾宏光,是吉林省长春市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党委书记、副总经理。
      最近我们公司有两件大事儿:一件是最新研制的“吉林一号”高分06星将择期发射;第二件是公司已经递交了上市申报材料,正在推进后续工作。
      从几十个人创业的小团队,到成为知名的独角兽企业,我们只用了7年。
      2015年,我离开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来到这家民营企业工作。开始的几年,卫星资源市场尚未成熟,许多人觉得卫星离自己生活“太遥远”,我们一度打不开局面。
      “‘天上’卫星飞一天,‘地上’花掉几十万”是我们行业内的一句口头禅。相对单一的收入,难以支撑卫星运营庞大的支出,我们常常要为“账本”发愁,压力很大。
      不过,我们从未在困难面前退缩,依然每天斗志昂扬。
      我们经常开会到深夜,讨论如何筹钱维持正常开销,有哪个投资机构可以再沟通沟通,哪个客户可以再争取争取。最难熬的日子里,公司管理层为了维持运营押上个人财产,为公司盘活资金天南地北奔波。
      渐渐地,我们的工作步入正轨,开始取得一些成果。在吉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的遥感卫星在旅游、交通、应急防灾等14个领域开拓了150余项精准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如今,不少民间投资机构开始关注我们,给公司注资。“你们有自己的关键技术,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服务能力和市场认可度在不断提高。要坚持走下去,我看好你们!”一位投资人来我们公司调研,临别握着我的手,做了这样的评价。
      (三)高峰“攀登”记
      【总书记这样说】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支持顶尖科学家领衔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
      【“我”的故事】
      我叫秦经刚,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工作,是应用超导工程技术研究室的主任。
      1998年,人们常说的“人造太阳”(EAST)项目启动。我参与的攻关项目,就是要让“中国太阳”发出更多的光与热。
      实现这个目标,远比想象中艰难。
      一根超导缆,曾让我寝食难安。直径0.82毫米的超导线,既要挤压缠绕,又要保持一定的空隙率,还不允许出现断裂或变形。
      一开始,我们基本按照国外专家现成的技术路线去做,但是实验结果并不理想,距离目标相去甚远。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望着团队小伙伴们的满脸愁容,我提议:与其跟着别人走,不如跳出“本本”,独立攻关。
      几乎没有犹豫,大家一致同意,靠自力更生突破技术瓶颈。
      时间,格外珍贵。无论寒冬酷暑,无论清晨夜晚,实验室里始终有人在忙碌,大家恨不得把一天当几天过。因为有太多需要测量的指标,太多需要验证的数据,我们一刻也不敢停。
      终于,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努力,团队做到了让超导缆百分之百不断线。那一刻,我们激动得热泪盈眶,抱在一起互相祝贺。
      我们成功了!技术进口依赖,从此成为历史。
      我们自主研发制造的超导缆,如期应用到项目中,也推动了国产超导材料量产,实现了从进口到出口的跨越。
      目前,应用超导工程技术团队30多名研究人员中,大多是“80后”。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工作者的嘱托,攀登科学巅峰的理想也始终如一。
      (四)小村“共富”记
      【总书记这样说】
      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充分发挥乡村作为消费市场和要素市场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我”的故事】
      我叫傅平均,是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萧王庙街道滕头村的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以前这里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滕头村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逐渐成了“家家都是小康户”的明星村。
      2016年底,前任村党委书记病倒了,2017年9月,我接过了老书记的“接力棒”。
      村委新班子成员共同调研后,我们决定以全域旅游为突破口,在全村实施“乡村变景区、民居变民宿、农副产品变旅游产品”的新发展模式。
      我以天为单位倒排工期,确定了详细而周密的落实计划。当着所有村干部和建设单位负责人的面,我还立了个特殊的“军令状”:“项目一天不完成,我就一天不理发!”
      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几个月瘦下去十多斤,我却乐在其中。一想到能为村民谋福利,我身上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儿。
      终于,一项项成果高质量落地,创造了村里乡村振兴的新速度。2022年,滕头村实现社会生产总值127.9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000元。
      一村富不是真的富,村村富才是长久富。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充分发挥好乡村党组织的作用”的重要指示,为了实现共同振兴,滕头村已联合周边多个村开展区域党建联建,通过党建共建、项目共抓、治理共管实现抱团发展。
      我们的目标就是简单的一句话:帮助更多村子像滕头村一样过上好日子。

    # B% d1 e% N: {0 I- }1 w2 k
    返回国内国际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