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文学沙龙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18860|回复: 0
收起左侧

任儒举(原创) | 远去的笙歌

[复制链接]
楼主

随论超版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5-5-28 00:03
  • 签到天数: 39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23-7-3 17: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远去的笙歌

    文|任儒举

    大哥都督府,二哥镇山王,三哥文秀才,四哥武举人……


    这还是儿时听大人们讲古时,滞留在记忆深处的故事情景。说的是,清末一个叫施鸿年的商人,因在县城与人交易,其间产生了误会。被人告之县衙,事儿也不是很大,但事主料定此公气宇轩昴,举止不凡。必是大户出身,便想着法子想讹他一笔银子。谁知到了县衙,县太爷坐堂开审,照例先问姓氏藉贯,那施鸿年先是矜持了几分钟,便不慌不忙地说出了上面那段顺口溜。县太爷只听说他大哥施鸿恩的名号,早已吓得离座道歉:说自己有眼无珠,多有冒犯。


    我一直只当它是故事,那里面的传奇色彩,多是讲述人故意设置的悬念,类似于“三国演义”、“水浒”、“三侠五义”中的场景。直到那一天高新区淅河镇文化馆的王明法找到我,说是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最近在搞一个曾随文化故事征集,里面的内容涉及到历史人物传记、地名由来和风物传说。王明法是我多年的朋友,他知道我平时喜欢追寻一些地方史话,遂要我助他一臂之力。盛情难却,我只好勉为其难,于是我们第一站就杀到了离我老家不远的淅河镇白龙港村。


    从浪河一路东行,途经金家河、操家河、野鸭子河,再拐入朱家河。就会看到河东岸有一高地,此处三面环水、一面环山,颇有仙家气度。——这就是白龙港。相传在很久以前,这里众山云集,有一百个山头(龙头)虎视河边这处高地,不知何故,这里终日云雾缭绕、百鸟啾鸣、气象万千。这个现象引起了一个云游高僧的好奇。说河边这片高地呈绣球状,必是一块风水宝地……话头就是从这儿说起的。现年79岁的退休教师杨华成告诉我们:这里曾出了一个大人物!

    640 (1).jpg

    这个大人物便是施鸿恩,他在大清道光年间官至都督!他的墓地就埋在离此不到三里地的赵家嘴。杨老师见我一脸的懵逼,知道我是半信半疑,热心的他就找到施氏后人,现年68岁的施崇义,施崇义祖居白龙港,原先当过民办教师。听说我们在访他的先人,二话没说,把铁锹往门旮旯里一放,就领我们去了赵家嘴。赵家嘴是个不大的小山丘,山上杂木横生,乱石遍野,一时竟难以找寻,施老师又找到他的一个本家人,我们一行人在山上折腾半天,终于找到那座墓。


    施鸿恩的墓并不大,要不是墓碑上还模模糊糊记载着"晋封振威将军施公鸿恩将军之墓”,我们真的难以置信。两边年号,一边是“生于嘉庆十八年九月十四日、卒于道光十九年二月十三日”,立碑时间是大清光绪二十年嘉平月二十八日,还有几行小字我们没能辨别出来。在这个小碑的背后,还有一块稍大的石碑,那上面的字我们没法看到,施崇义说,有一段时间这个小碑(原始碑不见了)施姓后人又立了一块碑,后来,又找到了这块原来的碑置于墓前了。

    640 (2).jpg

    从赵家嘴这个墓碑,我们确信白龙港村确实出现过施鸿恩这个大人物,而且,在施老师重讲那个故事时,竟跟我儿时听到的相差无几,根据这个线索,我们又找到施姓外戚所掌握的施姓族谱的主人张仕文,据说张仕文的奶奶是施鸿恩的曾孙女,但是他掌握的并不是施氏家族真正的族谱,他只有一个手抄本,是他奶奶传下的。不过,从这个手抄本上我们了解到,施鸿恩的母亲罗老夫人确实生有五子:长子施鸿恩、二子施鸿德、三子施鸿轩、四子施鸿俊、五子施鸿年。


    这些,再次证实了上面那个故事的真实性。而施姓真正的族谱持有者,家住洛阳镇桃源河边,名叫施加寿,也是一位退休教师,他才是施鸿恩滴传后代。我们驱车赶到洛阳的施加寿老先生的家中,发现老先生的藏书过万,楼上楼下,琳琅满目,几乎就是一个图书馆,经史小说、诗歌散文应有尽有。老先生退休多年,除了收藏、阅读大量的书藉,他也写一些古体诗和随笔、散文,他收集洛阳的民间故事可以出版成书。进一步印证了施氏家族以耕读传家的良好家风。

    640 (3).jpg

    我们从施老先生提供的“古随州南乡施氏族谱”上了解到施氏第十世兄弟九人依次为:鸿恩(字承侯)、鸿德(字怀侯)、鸿轩(字雨帆)、鸿骏(字虎臣)、鸿年(字莲池)、鸿谟(字远山)、鸿均(字紫珊)、鸿仪(字凤生)、鸿文(字郁斋)。这与那个手抄本上记载的有些出入。不过,它记载了“清咸丰六年(1856年)赤旱千里,州人赵邦壁惑于妖人范子布之言,阴结同邑诸生数辈,因饥民蚁聚作乱,巢穴洪山,持险为固。众情惶惑……”这与那段历史却很吻合。


    1993年出版的随州民间故事集记载了赵邦壁起义的故事:“赵邦壁二打随州,吓坏了清朝皇帝,皇帝派川将李光荣、汉阳将施鸿恩前来镇压。李光荣派知州崔兰馨送了一封和谈书与赵邦壁,约他到板凳岗和谈,信中还写道:“崔兰馨可作人质押下。”赵邦壁一看朝庭来了和谈书,又送来人质,断定是诚心和谈,叫人看好崔兰馨,自己带了人马来到板凳岗。赵邦壁一出营,早已埋伏的施鸿恩就领兵端了他的营地……”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故事,我翻阅所有过去的老档案(包括百度),都没有详实地记载那段历史。


    不过,我从重修的清同治年间出版的随州志上,还是找到了施鸿恩及其家族关于官方记载的点点滴滴。清同治版随州志卷二十二记载:施鸿恩,亚元汉阳、营副将,为道光十五年乙未科,而他的弟弟施鸿德则是道光二十年庚子科(清同治版随州志卷二十二记载)另外一个弟弟施鸿轩为中书衙遇先训导,还参与了同治版随州志的编修,(清同治版随州志卷首记载)。除此简单的一笔带过,再没有任何官方有关他们的信息。因此在这里无法理解他们当时的官究竟有多大。


    《古随州南乡施氏族谱》记载了清光绪十年(1884年)施鸿恩为继母丁忧:“回藉守制服阕,时年己七十有余矣。角巾私第,杜门不出。山中不识其为勋臣也。”又载:“公曾经百战,历仕四朝。虽身居武职而性嗜文艺,每于公退之暇,辄鼓琴以养性,临字以收心。年逾八旬而精神强健如故,眼观五代而义方训诲特严。殆之日,其夜将半,有巨星飘(毕)自天而降,远近之人,共觇其异。识者以为公生有自来云……”这段文字也有传说的因素,但至少证明他殁于原藉。


    至今,白龙港村的老百姓还的一个传说,说是施鸿恩本是汉阳军首领,因弹压赵邦壁起义而有功于朝廷,被道光皇帝御封为钦差守备、赏三品顶戴花翎,但是那个时候的施鸿恩已经告老还乡,因为长常年带兵打仗,退役后身体每况愈下,待圣旨下达到州县衙门时,他已然殡天了,所以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都督,这个从他的墓碑上也能得到证实。不过有一点可以证实,施鸿恩及他的施氏家族,绝对是当时红极一时的大户人家,他的子孙世代书香也是不容质疑的。


    沉没黄沙的历史终是过眼烟云,犹如一曲远去的笙歌!

    640 (4).jpg
    (作者右一 采访退休教师杨华成先生)

    摄影:王涛

    640 (5).jpg
    作者:任儒举,中国散文家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协会员,随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编钟》杂志编辑部主任。出版散文集《历史的屐痕》。
    返回文学沙龙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