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社会民生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3103|回复: 0
收起左侧

炎帝神农文化高端访谈①|炎帝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

[复制链接]
楼主

随论超版

随论编辑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6-6 12:22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24-5-25 14: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炎帝神农文化高端访谈第一期
    《炎帝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

    本期嘉宾: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 王巍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马平安




    1

    神农氏是一个时代,
    炎帝是这个时代的代表符号





    马平安:神农氏,严格意义上说是个时代,炎帝是神农氏时代,氏族部落的首领的一个代表,或者称号。从文献上来看,现存大量的文献,已经明确指向,把这个神农氏,作为一个历史时代来看的。例如《周易·糸辞》下,就把中国上古历史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就是庖牺氏时代,庖牺氏就是伏羲氏时代,第二个时代就是神农氏时代,第三个就是黄帝,尧舜时代,同时呢,这里边也用篇幅明确说明了:炎帝,作为一个氏族首领,他的功绩在制作耒耜和开辟市场,发展经济上的(贡献),汉代的中国历史上,二十四史中第一部正史《史记》,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司马迁明确,神农氏世衰,才有了轩辕氏黄帝时代的到来,既是把神农氏作为一个时代来看的,同时,也是把炎帝,作为一个氏族首领的代表性符号来看的。



    王巍:我也同意,简单来说神农,他应该是一个时代,这个时代按照我们考古,就是新石器时代一个中期的时期,但是他的年代究竟是,比如距今多少(年),我们一般认为是,距今六千(年)左右吧,我们现在都说经常说炎黄炎黄,其实炎黄实际是炎帝,他这个集团和黄帝这个集团后来融合的,按照文献记载,包括马教授讲,基本炎帝的兴盛在前,黄帝的兴盛在后,所以说神农氏衰,他的势力衰落了,然后呢,轩辕氏兴起,他们有一个交替的过程,后来,在阪泉之战,然后呢,因为领域啊,因为一系列的争端发生的战争,后来黄帝集团胜了,但这两者融为一体,所以我们叫炎黄炎黄,两种文明其实也是在相互补充,两种文化相通融合,分布范围大体上,黄河上中下游,然后呢,他的影响范围长江上中下游,也许往北,包括河套地区,是一个相当广阔的区域,是他的势力或者影响的范围,当然那还不是领土这个概念。


    2

    炎帝文化,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





    马平安:炎帝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华根文化,源头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这样理解,炎帝文化的核心特征,根据约定俗成的有八个方面,八大功绩,对 八大功绩,现在说的所谓他的八大功绩呢,实际也是后人对神农氏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总体上的一个概括,发现、创造、发明,这些伟大的成就,都归功到炎帝神农氏这个传说人物的身上。

    炎帝文化,从根本上来概括,四个字:奉献、创造。最大最大的贡献,我个人认为有这样几点,第一就是炎帝文化,他给后世传送了一种,开辟洪荒,自强不息的一种精神,这种自强不息,是这个特征的最核心的部分,第二个,就是有厚德载物的,包容一切的精神,包容性,包容精神,中华民族有一个重要的特性,第三点来说,炎帝文化,是以民为本的一种文化,中国历史上的,民为邦本的政治理念,和后来的历代政治家,治国理政以民为本,民为邦本的这个理念,应该来说,从炎帝文化中,吸取了大量的营养,所以后世的孔子提出了大同世,就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老子庄子提出的,至德之世,都是(以)他为蓝图,甚至法家提出的最高的一种道治理想,跟这个炎帝文化,神农氏当时的先民留下的这种文化结晶,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王巍:讲到炎帝的八大功绩,实际上前面我们也说了,是把史前时期的一些,重要的发明创造,归结在这样一个人物的身上,其实按照现在的考古发现,陶器的制作,起码在长江中游,应该是陶器的发明,在距今一万五六千年前就发明了,也是世界上,我们中华先民最先发明了陶器,什么是陶器,原来土和成泥,然后做成泥坯,然后烧制之后就成了陶器,这个是我们中华先民比世界其他地区要早很多,然后,比如说房屋,定居的居住,包括农业的产生,也是在一万年,或者一万略多一点的时候,长江中下游,发明了水稻,然后由于有了农业,人民有了定居,那定居它就,起码要有居住的方式,所以可以看到这些,比较早的史前时期的发明,人们都归结在炎帝的身上,实际上我觉得是那么一个时代,中华先民们的一系列发明创造的一个总和。

    我们也可以说,中华文明总是讲五大(突出)特性,其实五大(突出)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在炎帝这个时代,应该说已经开始形成了一些雏形,包括它的创新性,包括它的包容性,包括它的和平性等等,所以我觉得,从这个意义,我们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却是有很多优秀的基因,在史前时期,在黄帝炎帝那个时代,已经孕育了。


    3

    曾侯乙编钟是中国礼乐文明的集大成者





    王巍:中国礼乐文化,或是礼乐文明的一个集大成,我们可以说从追溯来讲,最早是出的铜,在黄河中游出现了铜铃,小的铃铛,然后到夏代铃铛变大了,到商代出现了,三件 五件成音阶的,这个铜的乐器,到西周时期,甬钟 编钟一系列的,然后西周王朝建立的,这个叫礼乐文明,向周围强烈地辐射,各个诸侯国,甭管大国小国,都纷纷地效仿,采用了西周的礼制,到曾侯乙这,应该说他是我们目前能够见到的西周或者周代的礼乐文明的,一个最高峰的代表,我们也觉得奇怪,曾侯乙按道理说,不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如果是楚国的话,应该有更盛大的,但是恰好曾侯乙墓的发现,让我们了解了,西周礼乐文明,达到顶峰的状态,而且最近,曾侯乙编钟在申请人类记忆遗产,世界记忆遗产,对,这个应该是很有可能(申遗成功),国内国外凡是能够听到的,那都为之震撼。



    4

    神农的音乐是沟通天地人





    马平安:神农氏时代的礼乐文化,和后来夏商周时代的礼乐文化,从内涵和外延上有很大的差别。夏商周时代,尤其是以周代创造的礼乐文明,主要是强调政治上强调一种秩序,社会上强调一种等级,以政治核心为特征,以社会稳定为特征,但是炎帝文化的时期,创造的这个礼乐,他发明的琴,作的瑟,就是要实现天人合一,沟通天地人,在天地人之间架起一个桥梁,用音乐架起一个桥梁。


    5

    寻根节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王巍:(随州)寻根节,对于我们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我觉得每次参加,都是非常的震撼,都是一个心灵的洗礼。来自于全世界的华人的代表,能到这祭拜炎帝,包括在新郑祭拜黄帝,我觉得是一个很少的能够(让)全世界的炎黄子孙,能够有一个心灵的交流和沟通,我觉得确实是一个联系全世界华人的纽带,让我们都知道我们的根,所以我觉得,每次祭拜当然,要花大量的精力,但是我觉得确实是非常非常值得的,所以我也很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民众包括年轻人,也非常地感兴趣,然后得到洗礼,包括小学生,他们的演出,我觉得可以说是全世界华人一个节日,也是一个心灵的进化和升华。

    (随州)寻根节是我们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我们有自己的独特的传统,自己的人文始祖,然后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价值观,我觉得从这个意义上说,绝对是会增强文化自信。



    马平安:(随州)寻根节,本身就是一种回归故乡,心灵上的回归故乡,文化上的寻根,文化上的回归故乡。党中央提出,要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炎黄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全球华人的共同(祖先 ),(是)没有任何分歧的,一个文化符号,所以就要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随州)寻根节,不但要讲,而且要大讲,(随州寻根节)本身就是在宣传弘扬,或者来说在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到底如何做,不是在书斋里,不是在教室里,也不是在书本里,恰恰,是在这种实践中。要把它当成文化寻根一种文化实践,其实我个人还觉得,这个寻根节的话,是不是从某种层面上来讲,也是我们增强自己文化自信的一个途径。


    6

    寻根节走向世界是一种必然





    马平安:(单就)一个神农文化,不但是中国的,它还是世界的,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也是全人类的,它很多就有普世的价值,有炎帝精神 炎帝文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个(随州)寻根节走向世界,它是一种必然。



    王巍:为什么随州的寻根节,具有国际的影响,那是因为它是有(炎帝)神农,(炎帝)神农故里,是因为炎帝在中华炎黄子孙,在中华民族,或者全世界华人当中的地位,我觉得这是最关键的,而且通过这样一个方式,我们举办影响越来越大,让越来越多的华人,乃至世界其他的(文明种族),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的,原来有这么一个人文的始祖,有这么多的发明创造,这个发明创造是对人类文明,它不仅仅是在湖北和中国,比如说稻作的发明,全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人,现在在吃水稻,包括陶瓷,正因为有一万多年前,我们的陶器的发明,才有了四千年间的初期的瓷器,才有了汉唐的精美的瓷器,然后包括丝绸,那有前面,正是有了,麻的纺织,后来发明了丝绸,所以一些这个发明,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它的贡献的,源头之一吧,起码是在炎帝这个时代。


    返回社会民生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