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社会民生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163|回复: 0
收起左侧

走向世界的“文化特使” ——随州曾侯乙编钟的外交故事

[复制链接]
楼主

随论超版

随论编辑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6-6 12:22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x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刘诗诗
      在悠久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随州曾侯乙编钟历经2400多年依旧绽放光彩,为人类谱写共同的“世界记忆”。
      从香港回归、北京奥运会等国家重大历史时刻,到德国柏林海军上将宫剧院、埃及卢克索神庙等国际舞台,古老的青铜编钟频频奏响。
      随州曾侯乙编钟这穿越千年的“国家宝藏”,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成为增进中外友谊、促进世界文化交流的“特使”。
      见证国家荣耀时刻
      奏响时代强音

      1978年出土于随州的曾侯乙编钟,是迄今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音乐性能最好的青铜编钟,代表了我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被誉为“人类历史上第一部音乐教科书”“世界第八大奇迹”。
      出土40多年间,随州曾侯乙编钟以其恢宏气势、华夏正音,不仅见证着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事件,也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成为文化传播的符号和对外交流的使者。
      1978年8月1日,曾侯乙编钟出土后不到3个月,一场史无前例的曾侯乙编钟原件演奏音乐会在随州举行。随着画外音对曾侯乙墓的发掘概况徐徐道来,开篇曲目《东方红》缓缓奏响……在地下沉睡了2400多年的曾侯乙编钟竟然能够旋宫转调,演奏出如此美妙的天籁之音,令人称奇。
      “这是来自孔子时代的音响,第一次向公众公开发声。现场掌声雷动、气氛十分热烈。”回忆当时情景,曾侯乙墓发掘亲历者、湖北省博物馆原副馆长冯光生仍然非常激动。
      此后,曾侯乙编钟不断在重要场合亮相,一次次惊艳世人。
      1984年国庆,为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曾侯乙编钟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奏响,演奏了中国古曲《春江花月夜》、世界名曲《欢乐颂》等,各国驻华大使沉醉其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开放。
      1997年香港回归,经中央特批,破例使用曾侯乙编钟原件采音录制了大型交响乐《1997:天·地·人》,雄浑的乐声奏出泱泱大国的气度。
      2008年北京奥运会颁奖仪式的音乐,以曾侯乙编钟原声、现代玉磬和交响乐融合演奏的民歌《茉莉花》,向世界传递着中国的优雅与热情,成为奥运历史上独特的音乐记忆。
      2010年上海世博会,曾侯乙编钟(复制件)惊艳亮相,编钟乐舞演出达2000余场,吸引了国内外观众5000余万人次。
      贯通天地的沉稳恢宏、温暖友善的宽厚平悦、触动心尖的空灵彻悟……曾侯乙编钟跨越时空,向世人传递中华文化的无尽神韵。
      闪耀重大外交场合
      传递“和合”理念

      编钟独特的“合瓦形”造型,蕴含着礼乐文明“和”的核心理念。作为中国文化使者,曾侯乙编钟多次参与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既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传递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和合”理念。
      2016年1月,在埃及卢克索神庙广场,习近平主席和埃及总统塞西共同出席中埃建交60周年庆祝活动暨2016中埃文化年开幕式,2400多年历史的曾侯乙编钟(复制件)与3400多年历史的卢克索神庙石柱“金石和鸣”,两个伟大文明的对话,赢得了在场嘉宾的热烈掌声,更让全世界为之惊艳。
      2017年7月,习近平主席赴德国汉堡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二次峰会。当地时间7月5日晚,大型古典乐舞《编钟乐舞》在柏林海军上将宫剧场亮相,带着观众一起穿越千年时空,领略编钟古乐的魅力,观众掌声经久不息。
      观看编钟表演并亲自拿起钟槌敲响编钟,已成为外国元首访华行程中的独特“必修课”。2015年6月,比利时国王菲利普及王后玛蒂尔德来访武汉,在珞珈山剧院欣赏了《编钟乐舞》。得知曾侯乙编钟的历史后,菲利普国王饶有兴趣地拿起钟槌敲响编钟(复制件),并连连称赞。
      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武汉会见来华进行非正式会晤的印度总理莫迪,在湖北省博物馆观看了曾侯乙编钟等精品文物,并观看了编钟礼乐《凤舞楚天》。看完演出后,两位领导人走上舞台,在演奏家的示范下试击编钟(复制件),听着编钟发出的声音,莫迪兴奋不已。
      频频现身国际舞台
      播撒编钟文化种子

      近年来,曾侯乙编钟复制件以展览、展演和艺术交流等形式,活跃在国际舞台上,为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作出了特殊贡献。
      作为文化使者,曾侯乙编钟复制件随各类文物展览到访过美国、法国、英国、德国、荷兰、卢森堡、日本、新加坡等国家。
      1992年,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湖北省博物馆受邀赴日举办“曾侯乙墓出土文物特别展”,复制的曾侯乙编钟等古乐器随展演奏。东京国家博物馆工作人员对中国同仁说:“让古乐器发出如此美妙的乐音,真了不起,这是一种极好的艺术享受。”
      1995年春,“欧洲文化节”在卢森堡举行,湖北省博物馆应邀在卢森堡举办“中国周代艺术品展”,复制的曾侯乙编钟、编磬等古乐器同时进行现场演奏,令欧洲观众陶醉。时任卢森堡文化部长的艾妮科女士在活动结束时感叹道:“一个多月里,狂热的观众看到了一幅迷人的图画,并扩大了对遥远东方真实文化的了解。”
      在陈列曾侯乙编钟原件的湖北省博物馆,2004年接待了超过500万人次的中外观众,高峰时段一天有3万多人参观曾侯乙编钟。作为陈列展览的延续,湖北省博物馆成立编钟乐团,以曾侯乙墓出土乐器为基础,打造出一台古乐器演奏会,每天吸引海内外观众排长队入场观看演出。湖北省歌舞剧院以曾侯乙编钟为原型编排的《编钟乐舞》是该院“镇院之宝”之一,自1983年创排以来,作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保留节目享誉世界,出访60余个国家和地区,演出1000余场。1990年,随州博物馆曾侯乙编钟乐团成立,巡演全国各地,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5000万人次。2000年,在武汉音乐学院中国器乐系主任谭军带领下,成立了全国首个青年编钟乐团,在世界各地举办编钟音乐会。他们向更多观众推荐这一人类共有的音乐记忆,将“活起来”的编钟文化播撒到世界各地。
      据不完全统计,曾侯乙编钟复制件出访和出演已涉足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6亿多人次通过各种途径领略了曾侯乙编钟的风采。此次随州曾侯乙编钟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将进一步扩大编钟知名度和影响力,使这一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文化记忆的瑰宝在世界舞台上持续闪耀着更加独特的光芒。
    返回社会民生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随论(请注册中文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公司动态 |  广告合作  |  产品服务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