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砺初心•书香沁警营——随州公安警营阅读分享(三) 墨香盈袖,文脉润心。在步履匆匆的警营岁月里,阅读是思想的远行,亦是初心的守望。为在全市公安机关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7月份以来,随州市公安局组织开展了"阅读砺初心·书香沁警营"读书活动。活动开展以来,我们见证了一场场心灵的对话——或于哲学经典中叩问使命,或在文学长卷里体察人生,亦从专业典籍内淬炼锋芒。字里行间,是思想的沉淀;掩卷沉思,见情怀的升华。 近期,我们将陆续撷取各位阅读爱好者的心得感悟予以刊载,愿这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感悟,能如清泉入心,激荡起更多思想的涟漪;愿那跃动的文字能化作精神的薪火,照亮我们忠诚的信仰和担当的脊梁。 0 G7 _5 o: [7 O1 {& f) F0 l/ s
读书分享 在荒芜中绽放 于平凡中坚守 ——读《我与地坛》有感 曾都区公安分局北郊派出所一级警员 范一杨
/ h& X5 A6 ?- s6 J/ U2 ^! S" u( X) }. D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常被视为一篇关于生命沉思的散文,我读完后也被他细腻的文字和深沉的情感所打动。面对地坛公园里斑驳的红墙、荒芜的野草、寂静的柏树,他感悟到生与死的意义、母爱的深沉,以至最终能坦然接纳命运的苦难。作为一名基层所队的内勤民警,我的工作没有惊心动魄的抓捕,也没有轰轰烈烈的破案,日复一日与我相伴更多的是枯燥的表格、材料、台账……但正是这些平凡不起眼的工作,让我在这篇文章中找到了些许共鸣。 接受局限,于荒芜中开辟绿洲 史铁生在21岁时双腿瘫痪,他的生活是苦难的具象化,但在地坛的寂静中,他逐渐学会接受命运的局限,“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印证了他平静的接受世界对他的不公平对待,他说“苦难既然把我推到了悬崖的边缘,那么就让我在这里坐下来,顺便看看悬崖上的流岚雾霭,唱支歌给你听”,最终他在文学世界拓展出一片天地,用笔杆为自己的生命添上了亮丽的色彩。 回想自己从警以来的工作,何尝不是处处“局限”,内勤工作繁琐复杂,往往都是重复细碎的事情,在一次又一次面对加班后空无一人的办公室、耐心解释政策却仍旧不理解的人民群众、无数次修改却依旧不尽人意的方案后,我也曾怀疑自己——我真的能成为一名出色的警察吗?现在我已然明白,正是这些坎坷,让我们学会了在平凡中坚守,做好每一件小事,整理台账更加细致、接待群众更加耐心、不断积累写作经验,在有限的条件中不断超越自己。这些事或许不像破案那样有“成就感”,但它们就好似地坛中的阳光与风声,实实在在的见证我们走的更高更远。 不厌重复,于细微处感知温度 公安工作不是线性的,而是循环往复的:同样的证明、相似的纠纷、日复一日的巡查,这种周而复始极易滋生职业倦怠,但史铁生看待地坛四季轮回的方式提供了另一种可能。他说:“春天是祭坛上空飘浮着的鸽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长的蝉歌,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鸟空旷的啄木声。”这些看似重复的四季变换,却蕴含着不同的生命韵律,就像地坛里那棵老柏树,年复一年地生长,却每时每刻都在见证着不同的故事。 内勤工作每天整理档案、录入信息,看似枯燥,却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每一份材料背后,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起报案记录里的细节,都是群众的生活。史铁生说:“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只有你自己尝到了,才能真正明白。”我们内勤民警的“味道”,就是在这日复一日的工作中,用耐心和细致酿造的。当群众因为我们的一个微笑而舒展眉头,当同事因为我们的及时协助而顺利完成工作,这些细微的温暖就像地坛里四季变换的光影,让平凡的岗位有了不平凡的意义。 学会珍惜,于亏欠见坚守重量 史铁生在文章里多次提到母亲,他说:“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母亲默默承受着他的痛苦,直到去世,他才真正理解她的爱。 派出所的工作离不开家人的支持,这让我想到我们身边的战友,尤其是双警家庭、常年加班的同事,他们的父母、爱人、孩子,都在默默付出。于派出所而言,民警的日常是对群众“有求必应”、对家人“屡屡失约”,答应陪孩子逛公园,却被突发警情打断;承诺陪父母体检,又因通宵备勤搁置。正如史铁生在地坛独处时母亲的隐忍等待,那些“亏欠”里,藏着对“大家”平安的执着:民警以每一次出警、每一份坚守,让“小家”的遗憾成为“大家”安宁的基石,于亏欠中沉淀出坚守的千钧重量。 派出所的工作或许琐碎,但正是这些琐碎,守护着一方平安;内勤的岗位或许不起眼,但正是这些不起眼的细节,让整个警务工作更加顺畅。史铁生在荒芜的地坛里,把命运的枷锁酿成了生命的诗篇;而我们在派出所的方寸之间,于表格的线条里勾勒责任,在台账的字里行间书写担当。内勤工作没有聚光灯下的璀璨,却像地坛里的草木,于无声处扎根、生长,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回应着群众的期待,告慰着身后家人的理解。我想,这就是《我与地坛》给一名内勤民警最珍贵的启示:平凡如苔,亦能绽放独特的光华;静默坚守,终将收获生命的丰盈。
! W$ ~8 C2 g. I2 B" _9 f" a4 A; M; u+ I: k) F- g0 I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