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随论超版 随论编辑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2-6-6 12:22
 |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 
 
	
 
 
| 随州日报讯(通讯员申倩、汪文平)“现在工程怎么建、钱怎么花,‘三资’监管平台上看得明明白白,我们老百姓打心底里放心!”近日,随县洪山镇望河山村村民代表查看村内一组环境整治石方工程的监管记录后,向村“两委”工作人员说道。 此前,望河山村在“三资”管理中存在不少漏洞,村民颇有怨言。“三资”管理问题不仅让集体资产成了“糊涂账”,更直接削弱了村民的获得感。类似的问题,在随县部分村同样存在。
 “我们坚持把查办案件同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着力构建查改治工作闭环。”随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三资”监管暴露的各类问题,随县纪委监委推动随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深化专项整治,聚焦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监管、村级债务化解、违规出借资金等关键领域,建立“问题、整改、治理”三张清单,实行台账管理、动态更新、对账销号,确保问题查摆到位、整改落实到位。
 为压实整治责任,在随县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随县农业农村局制定印发了《随县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任务清单和责任分工,建立“局一把手领衔抓总、班子成员包保乡镇”机制,将责任层层传导至基层末梢。
 针对“三资”管理链条长、监管难的痛点,随县以信息化为重要抓手,深化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与应用。注重基础数据的采集与录入,强化对预警信息的智能分析和联动处置,建立了“平台预警、线下核查、及时处置、反馈问效”的联动机制,对重点线索实行提级督办,形成线上线下监督闭环。目前,全县380个村集体已全面完成清产核资,累计核实固定资产20.95亿元、集体资源384.59万亩,所有行政村的账实相符率、平台财务记账覆盖率均达到100%。村民通过微信小程序即可便捷登录监管平台群众端,随时查看本村的资产资源家底、财务收支明细,真正实现“扫码可知村务、指尖能督‘三资’”。
 强化常态长效监督,每年制定专项审计计划,对村集体财务收支、债权债务、项目管理等进行全面“体检”。今年计划审计的165个村已全部完成,审计发现的6大类22项共性突出问题均已纳入“三张清单”督促整改。注重建章立制,制定出台《随县农村集体财务收入管理制度》等5项制度规定,确保“三资”管理有章可循、规范运行。
 注重盘活集体资产,推动完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将交易全流程纳入线上监管。近期,“汉交所”在随县设立的首家分支机构正式挂牌成立。截至目前,全县通过平台累计完成农村产权交易227宗,交易金额达7622.43万元,实现了集体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益最大化。
 随县还将监督触角向基层延伸,在村级工程项目中聘请群众担任廉情信息员,参与从立项、施工到验收的全过程监督。建立“廉情指数”评价体系,将群众满意度、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等核心指标纳入村干部年度考核,倒逼基层干部规范用权、廉洁履职。
 数字智慧监督与群众日常监督的有机结合,使随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日益规范、透明、高效。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排查问题1171个,已整改1147个,整改完成率97.95%,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处理84人,挽回经济损失513万元,收回集体资源64.84亩、资产2340平方米。
 
 
                                                                         | 
 |